APP下载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0-08-20杨帅琦

湖北体育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后备竞技运动员

杨帅琦,杜 放

(东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迈入新时代, 加强和巩固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构建多元化体育后备人才发展格局, 是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1]。 当前,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出现了创新之举,为培育与塑造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了方向指引。 本研究皆在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探索, 优化与完善我国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略, 助力新时代我国学校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

1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

1.1 高校主导- 多元合作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世界竞技体育发展格局已经从单纯的竞技化逐渐转变为学校体育的竞技化。 根据教育官网显示:截至2019 年,国内287 所高校具有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 可见,以高校为主体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已悄然来临, 通过高校与政府合作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已成为新时代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渠道。

2022 年北京将携手张家口举办第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冰雪运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地处东北地区的东北师范大学凭借国内一流的训练场馆、 现代化的冰雪实验室,为冬奥科技攻关提供了重要保障,并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冰雪运动后备人才。2014 年初,东北师范大学成立了速滑队,并与白城市体工队共同建设了高水平速滑队,开创了我国冬季冰上项目以高校为主体, 与政府合作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先河[2];2016 年,东北师范大学速滑队与河北省体育局签约高素质冰雪专业人才联合培养计划,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竞技人才培养的新路径[3]。

通过与河北省体育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签署 《2022 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高素质冰雪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与白城市体工队联合办队培养冰雪人才等举措, 保障了我国冰雪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助力了学校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双方达成将重点在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科研实验室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共享资源,达到优势互补,拓宽竞技人才的培养渠道,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4](见图 1)。

图1 高校主导-多元合作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在新疆召开的第十三届国家冰雪运动会上, 东北师范大学自主培养的学生运动员徐皓洋获得青年男子500m 铜牌;2016 年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大学生速度滑冰锦标赛上,东北师范大学代表队首次代表中国体育代表团出战, 获得了女子500m 和女子1 000m 冠军,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可见,以高校为主体, 与政府合作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人才培养效益。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通过充分利用训练场馆、 冰雪文化氛围和高水平科研团队以及优秀的教练团队的优势,服务和推动国家冰雪运动发展,探索冰雪运动后备竞技人才培养的新路径[5]。

1.2 “体教结合” 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体教结合” 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加强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一项历史性战略。 “体教结合”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培养和输送卓越的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整合体育、教育资源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战略,体现了体育、教育共同目标。 “体教结合”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重要体现,是因材施教的具体模式。 “体教结合”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将学校体育代表队打造成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基地。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高校因材施教、培养多样化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 清华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世界一流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样板。 据不完全统计,清华大学已有30 多名学生运动员在学校期间达到了国家运动健将的水平[6]。 一大批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员走向国际赛场,并登上体育最高殿堂奥运会的领奖台, 为清华创建一流大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华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其竞技体育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学校设有田径、游泳、跳水、足球、击剑等43 支体育代表队,分为 A、B、C 共 3 类[7],其中 A 类为高水平运动队。 国家体育总局与清华大学在射击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重点支持清华大学组建和试办高水平运动射击队,清华大学高水平射击队的定位是部分学生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比赛,并获得奖牌[8]。鉴于清华大学专业的教练团队、完善的训练设施、畅通的生源渠道。 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与清华大学射击队实行了合作共建(见图2)。

图2 “体教结合” 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体教结合”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已初见成效[9]。截至2016 年,清华大学高水平射击队在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夺得金牌247 枚,银牌163 枚, 铜牌95 枚, 其中包括奥运会金牌2 枚, 铜牌1枚,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10]。

1.3 企业高度参与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新公共管理理论揭示了治理范式的多中心性, 在于具体领域存在多种可能的治理方式, 且各类社会主体在结构、功能、外部运行环境等方面具有互补性。 基于此,以企业为主体,与政府、 学校合作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成为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典型案例之一, 为我国体育治理方式的转型提供了参考范式。

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学校为主导联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例如以万国(深圳)国际击剑运动中心为主体,与广东省深圳市体育局、深圳市业余体校开展合作,培养青少年击剑后备人才。 万国(深圳)国际击剑运动中心属于商业性体育俱乐部,为企业性质;广东省深圳市体育局为体育行政部门,发展竞技体育是该部门的职责; 深圳市业余体校属于政府全额拨款的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事业单位, 属于非营利性组织。

正是基于三方的强强合作, 促进了深圳市击剑项目的繁荣发展,助力了深圳市学校竞技体育的长足进步,形成了社会力量的协同参与。 万国(深圳)国际击剑运动中心为政府承担社会义务, 为深圳市培养了40 余名优秀学生击剑运动员,在广东省运会和全运会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竞技成绩, 这种以企业为主体,与政府、学校多方联动、协同合作的机制有助于促进我国击剑运动的健康发展(见图3)。

图3 企业高度参与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随着中国盈利性质的体育俱乐部的不断发展与规模的扩大,其肩负的职责与使命也逐渐多元化。 当商业性体育俱乐部达到可以自主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时, 从成本和效益的视角来看,政府可以借助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方式与其强强合作。 纵观第十三届全运会和第二届青运会, 很多代表队不再是以省份和地区为名义参赛, 而更多的是以商业性体育俱乐部的名义参赛,形成了多方参与的良好局面,这有利于搭建举国体制的内外道路,促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融入市场。

1.4 非营利组织主导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40 年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 截至2015年,我国共有38 273 个体育社会组织,为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于此,创造有利条件、发动体育社会组织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将成为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 建立 “利益多元需求、权力分散制衡、组织异质独立” 的体育社会组织,能有效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复杂的体育社会组织纵横联结,形成竞技体育治理网络结构,从而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强大力量,防范 “政府失灵” 和 “市场失灵” 等情况,进一步融合市场需求,发挥非营利体育组织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 萍乡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主要为萍乡市体育运动学校,且仅有举重、摔跤和射击3 个项目,学生运动员总人数仅有不到50 人,且学生运动员来源均为附近经济较为落后的山区,萍乡市体育运动学校整体情况较为堪忧,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萍乡市竞技体育场地、师资、青训体系等方面较为落后, 反而促使萍乡市体育行政部门向体制外探寻发展之路。

萍乡市奥盛篮球俱乐部作为一家在萍乡市民政局注册、备案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青少年篮球培训、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篮球赛事组织与管理等,具有专业的篮球师资团队,为萍乡市培养了大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 正是由于萍乡市奥盛篮球俱乐部竞技水平的优势和高层次师资团队的保障[11],萍乡市体育局与奥盛篮球俱乐部签订了委托购买比赛服务的战略合作协议(见图4)。

图4 非营利组织主导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战略合作协议期限内,在江西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上,以奥盛篮球俱乐部会员为主力阵容组建的男、 女队连续4 年获得前3 名的优异成绩, 进一步增强了萍乡市体育局依托体制外社会力量发掘与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决心。

2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通过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梳理发现,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只停留在学校、俱乐部或体校,更多的是通过多部门之间的合作,得到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质量的目的。 而这些案例模式也为我国探寻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为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的治理与转型提供参考依据。

纵观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类型主要有“企业高度参与型”“非营利组织主导型”“体教结合型”“高校主导-多元合作型”。 其主要特征如下:1)企业高度参与型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拓宽体育局、业余体校的资金来源,搭建社会互动平台,促进企业、学校、政府的体育文化融合。 同时,在培养学校体育竞技人才模式问题上,业余体校处于被动位置,企业处于主动位置。 对于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合作,当双方发生分歧时由于无据可依,难免出现裂隙,不利于建立长久稳定的共赢关系。 2)非营利性组织主导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转变管理思想, 提高训练效率, 能够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同时壮大自己的实力,增强竞争能力,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保持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 但是,非营利组织没有营利组织运用市场机制的能力, 可能会存在形象风险和政府监管困难的问题。 3)“体教结合” 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可在学校培养具有潜力的学生运动员, 同时注重学生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 但我国目前能贯彻体教结合的地区相对较少,大多数地区尤其是经济较为不发达地区,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分开且相互独立的管理,“体育” 与 “教育” 双方都觉得可利用的时间少,实践中更是难以均衡,所以达不到结合管理的要求。 4)高校主导-多元合作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既是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又是普通大学生为追求目标,其优点在于学校领导重视,政策倾斜度大,运动员入学起点高,训练、学习、科研三结合;缺点在于运动员参赛资格流通受阻,学生类竞技赛事相对封闭且较少, 办队模式不完全相同且机制不够完善[12]。

以上所提及的典型案例模式并不是特例,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区也同样有如上的培养模式。 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机制、体制的转变会推进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的改革与创新, 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值得深入挖掘。 展望未来,学校应吸引企业、政府、民间组织等共同参与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 构筑迎合新时代发展的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3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启示

3.1 加快社会力量补位

当前我国的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举国体制下的 “三级训练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小学体育运动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校已无法完全支撑我国飞速发展的学校竞技体育,并面临着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与冲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生源严重困乏,部分业余体校生存状况堪忧。 当前,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不仅仅单存的依托学校和政府,已渗入社会组织与市场,社区与家庭的协同联动和精准衔接。 所以,依托举国体制下的 “三级训练网” 已无法保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 迫切需要企业、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力量协同参与,推动与促进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助力学校竞技体育健康发展。

3.2 建立合作互促机制

当前,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自身,需要配置资源、共享资源、开发资源、创新资源,从而推动新时代学校竞技体育的跨越式发展。 所谓资源即有明确的界限区分和清晰的所有权,应依托自身优势,吸引企业、政府、家庭、社区、社会力量共同合作,从而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满足各方所需。 通过多元参与、协同发展、合作共促机制,形成相互信任、依赖的伙伴关系,最终实现利益的共享。 基于此,建立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合作互促机制, 有助于深化学校竞技体育治理与转型,降低与防范学校单一发展的风险,维护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 提高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校竞技体育长远发展。

3.3 推进政府角色转变

在社会力量参与、 伙伴关系共存的新时代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框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在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职责正在退减与分流, 政府行使权逐渐被激烈的社会发展所分散,而社会力量却如火如荼的悄然涌入。 随着社会组织的日益发展与协同参与, 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竞争将会越发彰显, 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等形式助力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将会成为主流趋势, 而不是传统的政府为主导的 “单中心” 格局。 急需推进政府角色与职能的转变,由过去“主导者” 转变为 “参与供给” 的角色,助力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3.4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我国现有的退役运动员安置手段主要分为3 类, 包括政策性安置、自主择业、进入高校深造。 目前,我国有3 种方式可以实现运动员深造的目标,一是运动成绩优异的,免试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二是体育相关院校单独招生;三是普通高校招收体育特长生。 完善运动员退役安置政策,保障已有政策落实到位;不断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和运动员成材率,从学生运动员的终身利益出发, 建立长效性的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发展规划, 保障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运动寿命和成绩;加强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德育教育和思想引领,完善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

4 结语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主要包括“企业高度参与型”、“非营利组织主导型”、“体教结合型” 和“高校主导-多元合作型”;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已不再是教育系统内部的独立发展,而是依靠企业、政府、学校、非盈利组织等协同参与、多元合作,形成了1+1 大于2、1+1+1 多元组合式的协同互融新模式。 建议: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应加快社会力量补位,建立合作互促机制,推进政府角色转变,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后备竞技运动员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竞技精神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