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对促进居民消费扩容提质的影响
——基于中西部和东部差异的研究
2020-08-20徐其东
徐其东
(周口师范学院 河南周口 46600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过40多年的高速增长,逐渐从过去的依赖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拉动,消费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此大背景下,消费升级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我国物流业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服务行业,同时也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83.1万亿元,其中铁路货运量40.26亿吨,公路货运量395.91亿吨,水运货运量69.91亿吨,我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全球物流大国。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物流发展规划和政策,其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我国物流业不仅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那么,物流业发展是否会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升级,从而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下物流业发展是否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存在差异?这都是值得探究的话题,其不仅能够丰富物流业发展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文献,而且对于全面认识物流业发展与我国居民现代消费之间的关系、提升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以及促进消费升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献评述
目前,大多数学者采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物流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刘广东等(2019)以安徽省2011~2016年数据为样本,其得出物流产业会促进经济发展;关秋燕(2015)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发现我国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这一关系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金芳芳(2012)以全国以及部分省份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会明显带动经济增长,而且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影响程度会有所差异。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瞿华等(2013)发现消费、投资、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消费增长1个百分点,GDP将增长0.64个百分点;李月(2010)发现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提升速度与有效经济增长是同步的,超额人均消费贡献率较低是影响我国有效经济增长的重大因素。消费升级更是促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的重要途径。楚尔鸣和马永军(2014)发现消费增长率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要高于其他要素,即消费增长能够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虽然关于物流驱动作用,以及消费增长的研究已有较多,但是关于物流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的研究目前相对较少。胡愈(2007)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农村流通体系发展程度对农村居民消费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农村物流水平低下是抑制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乔焱宁(2016)实证分析了物流业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关系,其得出物流业发展对食品类支出影响最大,对居住和文教娱乐影响较小;李琳(2019)利用蚂蚁网络消费水平指数,实证检验了物流业发展、消费金融对我国网络消费的影响,其得出物流业发展、消费金融会显著提升网络消费水平,而这一提升作用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物流业发展会带来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贸易活动增加以及消费能力改善等效益,然而物流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研究却停留在传统的居民消费总量上。在新时代背景下,消费升级是不可扭转的趋势,研究物流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丰富现有领域的研究,同时对深化物流业发展与现代消费结构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假设
物流是扩大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前提。物流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在物质流通过程中,其既包含物资价值形态的运动过程,又伴随着物资价值实体的运动过程。所以,物流必须有物质的实体运动,才能使物资由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从而满足消费者需要。物流的实体运动主要是运输,其包括保管、包装、分类、装卸、检验等活动。物流承载着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流转的主要任务。所以,物流业发展水平越高,买方和卖方之间交易成本就越低,这就降低了居民的消费成本,提高了居民消费意愿,扩大了消费支出。从具体的消费阶段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较低,其更多地处于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的阶段。而东部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较高,其基本迈入发展型消费阶段。东部和中西部之间不仅居民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物流业发展程度也存在不同。因此,受区域差异的影响,物流业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据此,本文提出假设: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流业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存在差异。
居民消费支出可分为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生存型消费是指针对食品类、服饰类、日用品类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而发展型消费则是指对交通类、通讯类、文化娱乐等体现生活品质的消费。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出现明显转变,居民在满足基本生存消费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将消费支出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倾斜,在此背景下居民生存型消费占比下降。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等发展型消费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载体;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种利好政策的相继发布,如“营改增”试点的逐步推开,使“大而全”型企业逐渐向“小而精”型企业转型。特别是服务行业,物流外包成为趋势,随着物流业水平发展的提高,外包物流的成本下降,其对服务业降低成本的作用更为明显,其间接推动了文化娱乐、交通服务业的繁荣。所以,在中西部地区,随着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交通类、通讯类、文化娱乐等发展型消费的成本不但下降,其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居民在扩大消费支出的同时,更倾向于选择发展型消费。据此,本文提出假设:
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提升会显著促进居民消费升级。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13~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样本,从而得到了186个研究数据。此外,为进一步控制极端值可能带来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的Winsorize缩尾处理。其中,数据主要来自wind和《中国统计年鉴》,并经过加工整理得到。
(二)检验模型及相关变量说明
1.检验模型。为了检验本文的假设,本文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表1 变量定义及描述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2.变量定义。本文参考乔焱宁(2016)、刘广东等(2019)等学者的相关研究,选取了变量定义及描述,具体如表1所示。
检验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以及相关性分析
表2为我国31个省份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在东部地区样本组中,居民人均消费支出(C1)的均值为17301.41,货物周转率(FKT)的均值为5597.66;在中西部地区样本组中,居民人均消费支出(C1)的均值为16143.21,货物周转率(FKT)的均值为5506.49。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居民消费和物流业发展水平均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其他指标如教育程度、城市化水平均是东部地区均值高于中西部地区,即我国区域差异明显。
表3 不同区域下物流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表4 物流业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二)回归分析
1.物流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首先,为了验证H1,本文采用模型(1)分别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样本组进行固定效应回归。由于本文对所有的回归模型均进行了F检验和Hausman检验,而检验结果表明采用固定效应的估计方法更为合适,因此本文采用的是固定效应回归,并逐步在省级层面控制了个体效应,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在回归1中,东部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FKT)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C1)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说明东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支出无显著影响;在回归2中,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FKT)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C1)的回归系数都显著为正(P<0.05),说明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会促进当地居民消费支出,即H1得到了验证。
2.物流业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验证H2,本文将被解释变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C1)分解为以食品烟酒支出(C2)、衣着支出(C3)、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C4)为主的三类基本型消费支出,和以交通通讯支出(C5)、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C6)、医疗保健支出(C7)为主的三类发展型消费支出,再分别进行回归检验,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比较表4的6个回归可以看出我国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对三类发展型消费支出均有显著影响,但对基本型消费支出中的食品烟酒和衣着有显著影响。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无显著影响,说明了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对发展型消费支出影响更大,其对消费升级有着更显著的影响,即H2得到了验证。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新时代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本文以2013~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不同区域下物流业发展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物流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
第一,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当地居民消费支出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相较于东部地区,这一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较低,其更多地处于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的阶段,因此其受到物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东部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较高,其基本迈入发展型消费阶段,因此物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
第二,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对当地居民消费支出产生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发展型消费支出上,其有助于当地居民消费升级。一方面,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正处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的阶段,当地居民开始倾向于选择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等发展型消费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交通类、通讯类、文化娱乐等发展型消费的成本不但下降,其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居民在扩大消费支出时更倾向于选择发展型消费。
(二)建议
为加快我国物流业,促进居民消费的转型升级,缩小区域差异,本文从物流业和消费发展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完善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此要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格局,构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综合物流网络。同时要积极开展农村交通设施提档升级,重点解决特色镇、产业园区和旅游景区等道路等级偏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第二,加快推进中西地区物流业聚集。对此要统筹规划建设物流集散中心,发展集中仓储和共同配送,建立高效的城乡双向物流配送网络。同时要加快建设物流产业园区,积极引进和培育园区物流企业,充分发挥出园区集聚优势,实现物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
第三,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运用。对此要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构建以“互联网+物流”为特征的智慧物流产业链,进而提升我国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第四,持续推动中西地区消费升级。对此要创新流通方式,加快推动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开展上下游各环节资源优化整合和高效组织协同,加快现代供应链创新发展。优化消费环境,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
第五,积极促进消费全面均衡提升。抓住“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带来的机遇,加快推进传统商贸业升级和新零售发展,提升区域物流协作能力。加强消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现代流通、信息网络、服务消费等短板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