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电商发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分析

2020-08-20贺业红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农村居民淘宝

贺业红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繁荣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此背景下,乡村振兴被赋予重大历史使命,各省区市都在积极谋划本省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消费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必将发挥积极作用。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赋能,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商贸流通交易模式在乡村经济发展中被广泛应用,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国各地淘宝村裂变式成长,从2009年全国3个淘宝村,迅速增长至2019年的4310个,分布在全国25个省、市、区。

淘宝村作为农村电商发展集聚的最典型表现形式,为农村商贸业的发展与繁荣铺垫了基础,在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带动居民返乡就业、促进产业兴旺,甚至在帮助农村居民精准脱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功效。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19年底,全国超过800个淘宝村分布在各省级贫困县,相比2018年增加了200多个,2019年,全国淘宝村和淘宝镇网店年销售额合计超过7000亿元,在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中占比接近50%,活跃网店数达到244万个,带动就业机会超过683万个(阿里研究院,2019)。显然,农村电商的发展为我国农村居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那么,在此背景下,一个疑问自然而生,农村电商的发展是否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进一步地,从表1我国农村电商发展(淘宝村数量)情况来看,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是,淘宝村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以浙江为中心向沿海发散,进而向中西部地区延伸,由乡镇为中心向农村辐射,带动各村。但由于受基础设施、快递物流、人才和土地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电商在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在此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是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显然,探明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政策当局更好制定电商发展政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是我国传统线下零售向线上零售转型的典型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动力,相关的文献研究也较为丰富,大多集中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发展前景以及发展的经济效应等视角进行研究。刘长庚、张磊和韩雷(2017)采用我国2002~2013年的经验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广义矩模型就我国电商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消费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该研究认为,电商发展总体上提高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对消费起到了集聚和促进作用,并提出了发展电商促进经济增长,释放消费的政策建议。阿里研究院(2019)则从我国2009~2019年淘宝村、淘宝镇的发展变化趋势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历程与农村电商发展的区域特征,研究认为,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分布广度上看,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都取得了质的飞跃。农村电商从十多年前的星星之火,已经到了当前的不可阻挡之势,且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进一步地,一些研究开始关注电商发展对农村居民增收的影响,张磊和韩雷(2017)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电商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该研究认为,电商经济的发展大幅提升了全体居民参与经济的广度,帮助城乡居民开辟了消费渠道,也同时带动城乡居民就业创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但同时也发现,电商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由于东中西部之间电商发展的差距导致东中西电商经济的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性。王岸明(2019)则从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入手,在分析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产品电商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作用。该研究表明,农产品电商发展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相比较而言,参与电商活动的农户比未参加电商的农户在收入水平上整体要高出许多,农户文化水平的高低也对农户经营电商是否能够提高农户收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曾亿武(2019)以江苏沭阳为例研究了农产品淘宝村集群的形成及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该研究认为,农产品淘宝村的集群在我国不断涌现,并对农产品输送便利化起到了极大的催化作用,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继而直接对农户收入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并由此提出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提供更为广阔的渠道。陈宇虹(2020)则在分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剖析了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以我国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样本数据为例检验了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洪雨萍(2020)则基于生物学中种群生态学模型为基础,测算了广东省电商发展的产业联动效应。该研究认为,广东电商发展与制造业、服务业、特色农业以及乡村旅游产业之间具有明显的联动效应,电商发展促进了制造业、服务业、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需求,间接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并据此提出,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发展环境,来发挥好电子商务发展对产业的联动效应,促进农村居民增收。

表1 农村电商发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估计结果(全样本)

表2 农村电商发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差异性估计结果(子样本)

表3 农村电商发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效应区域差异性估计结果

模型设定与变量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其中,yit表示城乡收入差距,yit-1为城乡收入差距的滞后项(目的是为消除实证估计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将其作为工具变量)。E-Commerceit表示我国农村电商发展情况,controlit为模型的控制变量,μi表示个体效应,εit为误差项。

(二)变量及数据来源

城乡收入差距(yit):实证研究中采用两种方法来测算城乡收入差距,第一种是直接采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之差来衡量,数据均来自于各省域历年的地方统计年鉴。第二种则参照一般文献的做法,城乡收入差距(yit)用泰尔指数表示。具体计算公式为:

其中,Theilij表示某省域i在t年份的泰尔指数,j=1时表示城镇,j=2时表示农村,由(2)式计算得到的泰尔指数则表示省域i在第t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sijt表示某省域i在第t年的城镇或农村居民收入,sit表示某省域i在第t年的城乡居民总收入。rijt表示某省域i在第t年的城镇或农村人口数量,rit表示某省域i在第t年的人口总数。各省域的城镇(农村)居民收入来自于各省域历年的地方统计年鉴,城镇(农村)人口数量来自于历年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农村电商发展情况(E-Commerceit):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能够相对客观合理的说明农村电商发展情况,本文采用阿里研究院每年发布的淘宝村数量予以衡量,数据来自于阿里研究院历年发布的《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

控制变量(controlit):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还包括经济发展水平(Lngdpit,采用各省域GDP予以衡量)、城镇化水平(Townit,以该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和对外开放水平(Openit,反映区域对外开放情况,采用该省域进出口贸易额与GDP比重予以衡量),上述控制变量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各省域历年地方统计年鉴,各省域进出口贸易数据来自于海关统计数据。

实证研究

本文进行实证研究的样本期为2015~2019年,样本区域为全国31个省区市的省域面板数据。考虑到模型估计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本文采用系统GMM方法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就农村电商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估计,得到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1左边是以泰尔指数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1右边以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值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对泰尔指数衡量的模型1进行稳健性检验)。

表1的实证估计结果显示,农村电商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均为负数,且都在统计上显著,验证了电商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反映出农村电商发展有利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确实起到了帮助农村居民就业、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作用,继而缩小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相对应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受到其自身滞后的影响,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扩大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边际效应相较于农村居民而言要更大一些,特别是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愈发明显的背景下,城镇居民更能够获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对外开放水平扩大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与此同时,实证研究还表明城镇化水平的加快,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也即意味着只有通过城镇化水平,将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多地转移到城镇,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才能够为农村电商发展铺垫基础,继而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

进一步地,为考察是否建有淘宝村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更好地验证模型1和模型2估计的稳健性,本文将25个至少建有1个淘宝村(截止2019年底)的省域作为一个子样本,将没有建立淘宝村的6个省域作为一个子样本进行估计,得到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模型3和模型5以泰尔指数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模型4和模型6以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值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表2中未建立淘宝村样本估计结果显示(模型3和模型4),农村电商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估计系数虽然仍然是负数,但在统计上却不显著。而模型5和模型6基于建立淘宝村的25个省域样本估计结果却显示,农村电商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且在统计上显著。这再次印证了模型1和模型2估计得到农村电商发展有利于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结论,且以建有淘宝村的25个样本省域估计得到的农村电商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促进效应明显强于全样本估计得到的结果。

接着,进一步对25个至少建立1个淘宝村的省域根据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同区域进行划分,估计农村电商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效应的区域差异性,得到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此处的估计仅以泰尔指数衡量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标准进行估计)。

表3的估计结果显示,农村电商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显著为负,这再次印证了农村电商发展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结论。但农村电商发展对我国东、中、西不同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贡献(作用强度)却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农村电商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促进效应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呈现出“东强西弱”的状态。深入分析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东部地区相对发达的电商发展基础设施环境、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对电商发展的积极赋能作用,以及东部地区本身的资源禀赋和收入差距较小所致。譬如,浙江省发达的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1000多个淘宝村遍布全省各地,使得城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居民的生活节奏相对中西部地区而言更快,导致居民对电商的需求和依赖性相比于中西部地区要强,更有利于电商行业的集聚成长,继而为农村居民就业、返乡创业提供肥沃的土壤,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此同时,控制变量中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作用依然显著,且同样表现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作用更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弱。这一点也与现实较为吻合,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地区紧随其后,但城乡收入差距却在东部地区整体上表现的更大,除了浙江省个别经济发达省份之外,绝大部分省域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比于中西部地区更大。城镇化对东、中、西不同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促进作用同样显著且存在区域差异性,但西部地区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促进作用相比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更大,这也意味着西部地区可以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来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继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外开放水平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不仅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近年来,我国电商不断快速发展,并逐渐向农村渗透,使得农村电商异军突起,最为典型的就是全国各地淘宝村、淘宝镇不断涌现,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实证研究得到:

第一,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农村电商发展对建有淘宝村的省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未建有淘宝村的省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并不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二,农村电商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农村电商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贡献作用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最小,总体呈现出“东强西弱”的特征。

第三,控制变量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且同样存在区域差异性,但总体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不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而城镇化水平的推进则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

(二)建议

研究结果启示如下:

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鼓励电商业务向农村下沉,譬如鼓励大众创业,并积极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创业人员提供电商业务培训等。

二是制定精准的措施来缩小东中西电商发展差距,通过补短板、强弱项的手段来促进中西部电商事业的发展,加大力度支持中西部淘宝村的建设,并积极申请电商综试区。

三是根据区域差异性定制差异化政策,通过优势发挥来提高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推进力度,来拉动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在城镇化水平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应该将重点聚焦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进一步对外开放,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农村居民淘宝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贴吧吧主诋毁淘宝店败诉
第一次“淘宝”
淘宝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