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实证研究
2020-08-19陈俊颖
摘要:本文基于供应链金融融资方式,探究了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 先对供应链金融及信用风险做了详细论述,继而分析供应链金融视域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及其致因,最后提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策略。着重研究了在供应链金融背景下财务风险因素作用下怎样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提出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规范管理机构建设和加强财务风险条理性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14-0140-02
一、供应链金融与信用风险
1.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和特点
“供应链金融”是以降低供应链融资成本为目的,能够解决供应链环节上资金短缺问题的一种融资创新模式。
普通的供应链的主要环节企业组成。供应过程中包含了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以及最终产品的组装,这些都要由企业自己管理和完成。供应链模式的改变始于 20 世纪70年代,此时企业生产分工模式发生了变化,生产环节开始分行,存储、运输和组装逐渐转到企业之外。 如食品企业“三只松鼠”,生产环节由供应链上游的新疆农户完成,而干果加工环节则外包给加工企业,企业自己只负责管理供应链下游——在网络平台上销售。这种生产分工的细化导致了资金在供应链环节的分散,需要在不同企业之间流动。资金的每个流转环节都会产生一次融通,由此产生了供应链金融。“三只松鼠”在收购果农的干果和让加工企业加工干果时都需要支付费用,而此时尚未收到消费者的付款,这样就需要预先有流动资金。如何融入笔资金,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金,这些问题就是供应链金融要解决的问题。
2.企业信用风险
(1)企业信用风险的定义。信用风险也被叫做违约风险,是指交易一方未能履行约定契约的义务而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未履行还本付息的义务,导致授信人的预期收益可能受到损害。信用风险是金融风险的最主要类型。信用销售达成以后将始终存在信用风险,除非客户清偿债务。许多因素会影响信用风险的强弱,如信用额度、客户的盈利与偿还能力等。
(2)企业信用风险的特征。
一是信用风险的客观性。信用风险是不会受到任何决策影响始终客观存在的,只要企业发生信用销售的日常经营活动,那么就会有信用风险的存在。它与信用风险管理策略无关,并且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导致不论对方企业的信用记录如何优秀都会存在信用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对信用风险加以重视,并且做到及时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以免发生重大经济损失。
二是信用风险的潜在性和破坏性。在我国不少企业甚至包括一部分国有企业都存在故意贷款并拖欠不还的情况,这导致偿债压力成为企业的较大压力。据权威机构2017年度公布的500强企业报告,2017年度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6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5%。中国500强企业的经济现况可以作为我国整个国情的债务代表情况,其中就有部分国有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大量的财产债务,这影响了我国银行的整体债务情况甚至可能引起经济危机,这也使得国家不得不设立单独的机构来管理这部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巨额债务,避免坏账、呆账等情况的出现。
三是信用风险的可控性。虽然信用风险始终存在,但是如果管理的方法得当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企业风险便具有了一定的可控制性。我们可以通過一些科学手段进行简单的评估并且使用先进的技术以提升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从而减少因不能及时识别与控制风险所带来的危害,避免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此外还应对欠款人不时地进行资产信用等评估,以达到监督欠款人偿还账款能力的目的,一旦发现欠款人出现可能会导致其无法还清债务的经济事项,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包括进行担保、重新签署合同的方法。
二、供应链金融视角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致因
1.主体企业资信不佳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融资方为企业提供信贷,贷款企业就成为了信贷的评估对象,是贷款业务的支撑点,企业的信用资质是在整个融资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供应链金融中,主体企业向融资方提供无偿信贷资金,帮助企业减少运作费用,主体企业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取得无偿赊用产品,同时要在规定有限期间内,按时偿还赊用产品的款项。 因此,如果主体企业资信差、资金短缺,信用风险就会增加。所以,供应链金融中主体企业的信用资质决定着这种融资模式的运作。
2.控制风险的手段缺乏针对性
相较而言,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因素的许多不足,在工作中缺乏对风险形成一定的重视,也没有相应的防范和规避措施;更由于市场的竞争激烈而大型企业的不断挤压,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和自身风险更加变大,企业自身开展信用销售,能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生存力和活力,随之而来的风险不可控性和危险性急剧加大,企业信用风控体系出现许多漏洞。
首先,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没有专门的信用流程。由于市场变化无常而使中小企业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经营范围的不确定性,贸易活动的复杂性,客户群体的不稳定性,企业信息的不对称性。这样的复杂环境使中小企业风险增大,运营风险的增多,特别是对货款的回收具有不稳定性从而容易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与之相比,大企业和集团客源稳定,在市场上产品占有主导地位,很少有中小企业所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小企业的信用销售业务流程与大企业的流程几乎一样,并没有为了中小企业特殊情况而使用特定的信用销售流程,由于使用于大企业相同的考核,许多中小企业因条件的不足及缺陷会失去许多潜在客户和资金来源。
其次,审批标准不够完善。由于现阶段中小企业对于审批没有统一的标准,审计部门的工作杂乱无章,审批环节错综复杂,使中小企业信用销售容易出现销售时间过短、交易金额较低、货款次数多的问题,体现出中小企业的审批制度不够完善,审批效率低下。再则由于中小企业繁多,人员缺乏对企业实地考察能力,容易出现伪造信息和坏账虚假等情况,进而导致财产重大损失等重大问题。
最后,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和资源匮乏的情况,使之许多专业领域的人才往往流失于市场中而偏向大企业,从而致使企业内部的会计部门的许多岗位仅是流于表面,甚至有些企业还是一人多岗位的存在,职责分工不明。对于中小企业信用业务来说,管理会计在流程中是最重要的岗位,但企业中管理会计知识层面不够,缺乏对财务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估,仅局限内部于财务情况进行核算的职能,无法满足企业现有的信用销售业务的需求。
三、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1.中小企业外部制度的完善
首先,针对我国信息采集不统一的情况,运用合理的方法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采集系统。建立集信息登记、信息收集、信用评价与奖惩于一体的系统平台。政府带领下,联结各政府机构,建立中小企业信息档案库,其中主要包括各个企业的登记信息、产品质量、税务的履行情况、银行的债务情况、失信违约情况等。其次,大力打造信用评估机构,并且独立拥有一系列评估体系。通过对企业还款记录以及审核财务报表了解信用状况优良的企业,并且优先发展。另外要创建一系列适合中小企業信用评估的方式,形成合理一致的信用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当局还要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估行业进行有效的监管,对其体系的加入、资产条件进行统一,确保其成为具有公平、公正、公开准则的评估机构;然后建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并且大力发展促成担保机构,以此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担保范围小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促使信用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不再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阻碍;通过规范各企业评定与数据整合得出有效的评价,最终加快法规的制定,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由专职机构负责处理,尽量营造出良好的信用氛围。当局为中小企业征信设立供给必须的司法、法规基础,从而帮助信用评估机构更准确地评级以及更好地管理企业信用。
2.中小企业内部制度的完善
首先,对企业管理者进行再教育,加大其对企业信用的了解,努力营造出信用的价值理论,争取使管理者认识到信用所带来的有效意义,并且提高其对信用的管理意识。如今,在我国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都属于个人私有经营,私人拥有,并且均由所有者自身进行管理经营,他们自身的质量素质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极大限制了企业建立良好信用的目标。因此,当局除了进行大力宣导以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学习和培训,加强管理者对信用理论的认识,使其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并提高对自身信用的重视。其次,要注重对专职人才的培养,并逐步取代财务部门的非专业人员。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改善在家族企业中,财务部门是家族成员着重管理的方向,可是因为家族企业财务内部管控规则的极大缺陷,在信用控制方面存在不足。倡议中小企业从创立伊始,就要培育信用专员,在企业中创建信用经管部门,其主要管理业务应该把销售和财务方面产生的信用关联集合管理;还要设立有意义的信用风险掌控与预防机制。中小企业应该于贸易往来之中创立信用风险控制与预防机制,从建立客户、契约签署、货物运输直到接收账款,尽量对可预测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预防。
3.建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构
由于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与风险管理效果成正相关,因此在中小企业中建立风险管理机构对于其能否发展成大规模企业、避免信用风险带来危机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因为该管理机构对企业信用的管控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该机构主要有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制定、时刻了解企业财务情况以及预警财务风险的职能。另外,财务管理机构应独立于其他部门,从而不受到制约以确保能正确地处理财务信用风险。管理机构的建立不仅能够处理企业内部的财务分享问题,还可以从各部门挑选专员进行财务风险培训,从而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杜绝财务风险。最后在管理机构建立之初可以在外部聘请一位财务风险管理专员帮助教导和培训企业专职人才学习如何处理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以确保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璐.我国中小企业出口信用风险及其管理[J].西部财会,2016,(03):43~45.
[2]承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J].知识经济,2017,(07):127+129.
[3]郑沛.基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6,(18):19~20.
[4]王建.考虑物流企业金融属性的供应链金融集成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5]杨红星.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亟须“系统化”[J].当代金融家,2019(07):81~83.
[6]蔡玉冬,江宏,衣茗.科技时代,构建供应链金融新生态[J].当代金融家,2019(07):64~65.
[7]张燕玲.构建完善的供应链金融机制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J].当代金融家,2019,(07):66~71.
[8]齐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与发展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20):72~73.
作者简介:
陈俊颖,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师,助教,英国伯明翰大学数学学院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劳动经济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与社会保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