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地理复习”线上项目化学习方案的设计探析

2020-08-19林贤茂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线上学习项目化学习文本解读

林贤茂

【摘 要】“中考区域地理复习”可以通过线上项目化学习方案进行。要结合具体学情,基于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在对区域特征、区域联系、人地观念等关键问题进行文本解读的基础上,结合历年中考真题,设计适合学生的导学案,进而规划项目化学习的整体方案,然后通过学生线下自主学习、线上教学互动,教师对疑难问题讲解,以及线上平台测试反馈等手段评价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最终达成“区域地理复习”项目化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区域地理复习;线上学习;项目化学习;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54-03

信息时代,开展线上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应有之义。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知识的整合不够、对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也不符合学科实际的教学要求。因此有必要采取线上项目化学习的方案。线上项目化学习是指师生基于线上学习平台,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学习项目进行学习活动。一般包括:①线上项目化学习的主题确定;②线上项目化学习的规划;③线上项目化学习的进行,即线下自主学习、线上互动学习以及评价反馈。这种线上项目化学习对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有重要作用。因为线上项目化学习结合了学科要求和学情,对材料进行了梳理加工,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适应了线上教学的需要,有利于让学生通过项目化任务,完成知识构建、能力提升和素养培育[1]。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主题

“中考区域地理复习”项目化学习目标的确定必须基于课程标准,并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解读。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要能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获取信息,描述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评析区域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

(1)信息获取: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获取信息。从相关地图、图表中获取信息是学习地理学科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区域认知的基础。能否从图、表中获取正确的、有效的信息体现着学生的学习能力。

(2)区域认知一——区域特征:描述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区域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描述区域特征需要这两方面进行。

(3)区域认知二——区域联系: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区域间的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的,自然要素之间会相互影响,也会影响人文环境,反过来人文要素也會影响自然环境。

(4)人地观念(区域发展):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评析区域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一般可以从可持续发展和因地制宜两个方面评价。

二、基于线上学习的项目准备

线上项目化学习,要求教师结合《复习导引》,对中考区域地理的关键问题进行解读,并整理成相应的文本资料,通过网络发给学生。温州中考区域地理复习的学习主题是区域认知,即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获取信息,描述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评析区域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2]。

如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1)地势影响河流走向(如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流),地形影响河流流速(地势落差大,流速快,水资源丰富。平原地区流速慢)。降水量影响河流流量(如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大)。气温低的区域,冬季河流结冰。如图1所示。

(2)影响气候的三个因素:纬度因素(纬度越高,气温越低,降水越少)、海陆因素(离海越远,降水越少,温差越大)、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针对中考复习,教师还应该结合2014—2019年温州中考真题编制一份试卷,包括6个大问题,与关键问题的文本解读一起作为导学案。可专门拿出一节课用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过程

(一)线上项目化的学习设计

建构基于关键问题文本解读的温州中考区域地理复习项目化学习方案,可按如图2所示过程进行尝试。

(二)线上平台的教学互动

线上课堂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线上教学平台如钉钉直播教学平台,是一种比较接近线下课堂的在线教学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钉钉直播教学平台不仅可以实现一个班级的学生一起上课,还可以通过互动面板交流、连麦交流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实时在线交流,更可以通过平台多群联播的形式进行跨班级交流,师生互动性较高、临场感强。开展线上教学需要每个学生都能及时进入钉钉直播教学平台。笔者班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不错,基本都有进行“线上学习”的终端设备。因此笔者先要求每个学生在手机、平板或电脑上安装钉钉,并进入学校建立的班级群;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钉钉群学习的操作,如观看视频直播、发起连麦、互动答疑、签到打卡、提交作业、完成考试等一系列学习前的必备操作[3]。

作为“主播老师”,可从以下方面增强课堂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①提前熟悉钉钉直播平台并进行测试,每节课前最好能提前5—10分钟开启直播,尽量排除直播环境中的噪音干扰,等候学生进场。②做好各种情况的相应预案,如卡顿、掉线等情况,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③课堂开始时与学生做一些轻松互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互动,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必要时适当暂停;对积极参与、表现较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④将学习内容模块化处理,并通过导学案、PPT课件或是云课堂预设一些跟教学内容相关的提问、测试等。

具体的课堂互动可以按以下顺序进行。

(1)主题引入:出示课题“区域地理复习”,指导学生关注导学案中的“关键问题的文本解读”和“2014—2019年温州中考真题”。

(2)任务分组:提出问题“认识区域应该从哪几方面认识,具体怎么认识?”“温州历年中考区域地理是如何考的?”。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针对两个学习任务分别派一个人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同时脱稿展示本组对“关键问题的文本解读”的了解和“2014—2019年温州中考真题”的答案。教师及时总结。预计时间半节课。

(4)疑难讲解:针对学生交流互动和成果展示中的疑难问题或者错误,以及本节的重难点问题,教师进行深入的讲解。预计时间一节课。

①文本解读的再深入:一般来说,学生对区域特征认知情况相对较好;但区域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以及如何恰当评价区域的发展,还需要教师进行梳理。②答题技巧的再引导:很多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缺少答题技巧,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③典型错误的再校对:对于学生成果展示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教师要进行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校对,特别是要寻找错误背后的原因。

四、基于平台数据的学习评价

线上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监督的影响。当学生“隐入”屏幕后面,离开教师视线时,就对如何开展有效的监督与评价带来了挑战。钉钉平台的运行数据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通过钉钉打卡任务布置导学案任务,可通过家校本布置课后预习,并在课中要求记笔记,要求在课后将笔记上传。直播课程结束后,可以导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数据,对于那些观看、参与时间不够的学生,后续要跟进监督,要提醒学生进行回看等[4]。

在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后,都可以利用钉钉云课堂的考试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试。

五、基于线上学习的项目化反思

线上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全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如何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达成复习的目标,以及解决教学进度难以控制、学习效果难以保障等问题,是值得广大教师反思的。

从面对面授课到线上项目化授课,对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主动搜索并甄别、选取和自己教学需求较匹配的在线教学资源,把精力重点放在资源的整

合上[5]。

同时,关于学生在家远程学习,教师会产生一种“失控感”,以及对新的在线教学方式的“焦虑感”。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理念,认识到线上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識和习惯。所以教师需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设计更多“以学生为中心”的驱动式任务,给予学生实践、反馈和思考的空间。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回放功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6]。

总之,要想有效运用线上项目化学习方案,教师一方面要针对线上教学的特点进行课程的设计,利用好钉钉等教学直播平台,特别是其辅助功能;另一方面要设计基于学情的项目化学习方案,充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通过钉钉的家校本、钉钉打卡、云课堂等功能及时评价反馈学习效果,完成项目化学习,从而提高实效性。这种线上项目化学习的做法可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案,在整个初三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复习中运用。

【参考文献】

[1]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M] (201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杨文彬.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项目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34).

[4]《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导引》编写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复习导引[D].浙江少年

儿童出版社,2019.

[5]崔荣健 张英华.项目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与观念的转变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

[6]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猜你喜欢

线上学习项目化学习文本解读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法规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高频电子线路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案
浅谈中职学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