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美育素养的培养及利用的研究
2020-08-19刘樱
刘樱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现和利用美,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这便是“美育”。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语文课堂教学经验,简单阐述对“美育”的理解和体会。
【关键词】初中语文;美育素养;培养及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51-02
面对一片树林,有的人看到的只是春夏秋冬、叶落叶发的循环往复;有的人看到的却是树木在阴晴雨雪中的摇曳多姿。“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教师应如何让学生欣赏美?如何通过课堂和师生互动构建理想和有效的美育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
一、布置课前演讲,洒下美的种子
学生对课前演讲的重视与喜爱,是笔者从他们初一入学就开始培养的。初三伊始,教室安装了大屏幕的教学电脑。趁着学生充满新鲜感时,笔者向学生宣布了初三这一年仍会按照学号进行课前演讲的消息,又特别说明了内容、形式不限,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即可。如可以是欣赏一幅名画、分享一首好歌,还可以是播放一段视频再进行解说,时间不超过8分钟。
笔者先让两位刚斩获中英STEM大赛团体一等奖的语文课代表“打头阵”。她们图文并茂地生动讲述了自己从准备到参赛的全过程,分享了这项赛事的神奇之处。之后,再让班长按学号把每周要演讲的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以提醒学生做好准备。结果开学不到一个月,这短短的课前8分钟便成了学生最期待的时刻,学生准备的主题也五花八门。如有用一双篮球鞋科普力学知识的;有大谈街头篮球与NBA赛事对球员素养的不同要求的;有忧思环境问题的;也有播放暑期举办的“智博会”的视频、展望人工智能发展的;还有慨叹“开学考试,如临大敌。下定决心,好好复习。但是结果,不尽人意。”,继而以“愿时光不负努力,愿青春不负自己”自勉的;更有结合历史课刚学过的希腊知识,补充有趣的希腊神话的[1]。
不管是什么主题的演讲,笔者都会在结束后用1分钟进行简要点评,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向上、向美、向善的方面思考。笔者深信:美,不是大张旗鼓地强加于人,而是潜移默化地润物无声。更坚信:每天的演讲,一定能使更多的学生自发地观察、思考,保持敏锐的思维、细腻的感触和独立的人格,而这些都是书本知识无法赋予他们的素养。
二、用心设计,发现美的萌芽
初三年级是毕业年级,学生每天的作业较为繁重。为让学生在作业中找到美、体会美,笔者作了一些
尝试[2]。
(一)字迹的工整就是美
“练好字”虽说是老生常谈,但学生中总有几个“冥顽不灵”的“笔记潦草专业户”。随着各科作业的增加,为了赶作业而写字“龙飞凤舞”的学生也增加了好多。于是,从初三开始,笔者就特别注意学生的卷面整洁。对于写字漂亮、书写有进步的学生,笔者都会在作业评讲时有意识地表扬;而对于书写潦草的学生,笔者也会在评语中加以提醒。如果有“累教不改”者,便罚以重做作业。针对每次的月考,笔者也会积极依据各科老师的推荐,评出优秀答卷予以嘉奖,目的是让学生做到书写规范、整洁,自信地走进中考的考场。
(二)合理质疑就是美
“别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独立思考、不盲目参考答案,也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笔者布置了做练习并完成自改的作业。当学生完成这类作业时,笔者会鼓励学生思考参考答案的“不合理性”,并在有疑之处做标记。在讲评时,笔者则侧重讲解学生有疑之处,肯定合理见解,对“参考答案”适当修正。同时对于那些“钻牛角尖”的问题,笔者也会一并纠正。此举虽小,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独立性,有助于学生提出并甄别有价值的
问题。
(三)角度新颖、言之有据就是美
有时换个角度能发现新的风景。在学习驳论文之后,笔者布置了小练笔,让学生就“逆境是否有利于成才”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举出道理论据或事实论据,简要说明理由。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逆境有利于成才”,只有十来人认为“逆境不利于成才”。笔者决定在这“少数派”中做文章,翻阅了他们的练笔,发现他们都用了解构法对“逆境”一词做详细分析。虽然这可能只是一种无意识的字斟句酌,甚至是故意与别人唱反调。但在需要结合上下文或整个句子对词语进行理解的常规审题步骤中,单独让某个词脱离语境,使其意义多元化、分层化,确实是对常规思路的一种有益的突破与更新,值得一试。
(四)感情真挚、语言讲究就是美
带学生时,听到的最多的话或许就是“老师,我不知道怎么写作文了”。确实,每天“两点一线”,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想象,使得学生的作文往往流于形式、很难有质的提高。对此,笔者采取了“三管齐下”的方法让学生“留住生活的美”。首先,让学生写不少于500字的周记,既可以写自命题的作文,也可以写发泄、吐槽的文字。此举乃“以我手写我心”,是抒發真情实感。其次,让学生写命题作文。相比写周记,命题作文就属于“同唱一首歌”了,不过每次写作前,笔者会就某一个小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如审题、立意、首尾段的打磨等,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后,是让学生写“摘抄+点评+仿写”的读书笔记。让学生在课余阅读名家散文,并选择其中的一段文字进行摘抄,继而品味其美感与亮点,最后仿写[3]。令笔者感慨的是,有了名家的散文做范本之后,平时“泯然众人”的那些学生仿写起来几乎都妙笔生花,令人刮目相看。此时,评改作文已然成了一大享受。这便是感情真挚、语言讲究之美的魅力了。
总之,正如席慕容所言:“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我真喜欢那样的梦,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美育”并非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只要对语文教学葆有“初相遇”的情感,“美育”就能在语文课堂中慢慢实现。
【参考文献】
[1]郭珺.高职院校教师美育素养提升途径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0).
[2]石心,苏国华.试论校园戏剧对学生美育素养的提升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8(2).
[3]吴涛.浅谈农村学生美育素养的有效培养[J].亚太教育,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