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20-08-19闫兵
【摘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和提高阅读水平,就要让学生自主实践、独立思考。教师应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案反复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探寻答案的动机,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阅读。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充分激发出来,其创造力才能不受限制。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45-02
近年来,社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重视。然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不仅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还出现探究动力不足、创造能力被遏制的情况,没有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基于此,笔者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实践,立足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阅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趣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般情况下,传统阅读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包办”,即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另一种是学生为回答教师罗列的一系列问题而阅读。而探究性阅读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需要学生独立、自由地感知文本,依靠自己或团队合作解疑答难。
在阅读教学中坚持学生自主探究,是阅读教学改革的关键。调动和保持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坚持自主阅读,通过自我探究解读文本,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一、教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规划、指导以及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阅读模式,养成规范的阅读习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经过反复指导、训练,学生都能够逐渐熟练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方法,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他们会主动阅读,体验到满足感。
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可以让学生参照以下提纲:①了解作者背景等文学常识;②通读一遍课文;③识记生字生词;④再读课文,将读书心得批注在课本上;⑤将疑问记下来。其中,一定要强调在阅读之前先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要鼓励学生大胆发扬寻疑质疑的精神,还要要求学生将自读中产生的疑问和感悟都记录下来,不能做遏制质疑精神的事情[1]。
二、集体交流,突破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是突破阅读教学难点的重要环节,要给学生留足阅读后的讨论時间。
课前的5分钟可以用于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文学常识、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实时指导预习方法。课堂上,先让学生齐读课文,一方面是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另一方面又是探究性阅读的开始。然后,再读课文,让学生对字词句乃至全文有更深入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第三次读课文,提出“你有哪些收获、心得和疑问?”的问题,为交流环节做准备。交流环节,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认识到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师要容许有不同的解读,包容偏激的回答,要理解学生不同的经历和独特的个性。学生经过自主阅读和理解会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靠老师靠同学是没有用的,只有自己独立思考才能有收获,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这样自由的练习,能使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师生之间信任感增强,互助合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三、在良好的氛围中质疑讨论
针对疑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争论与探索,才是高效的。
教学中,特别是一堂课的引入部分,教师一定要备好课、酝酿好情绪,积极地为阅读教学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气氛,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进而主动学习。主要方法:①构思牵动心弦的悬念,激发学生探知谜底的迫切欲望;②设置直白精准的疑问,激发学生强烈的猎奇心理;③创造富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自始至终把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找寻学生的兴趣点。通过拓展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文言文时,要把故事和道理放到历史背景中去,才容易解读,才能准确解读。教师应有计划地要求学生查找选择相应资料,然后尽量让学生自己讲述交流背景故事,解决疑难问题。把课堂学习与课外联系起来,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的
理解[2]。
教师首先要拿出自己的激情,引燃学生的寻疑热情,让学生争先恐后、心无旁骛地参与到这种思维训练活动中来。
在讨论环节,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因此,大多数时间应做旁观者。教师只应在学生遇到难度很大的问题时,对学生加以引导,或启发或提示,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另外,语文教师及所有语文人需不断更新观念,改变对阅读的评价,丰富阅读的评价方案。特别在阅读题的评判中,绝对不可制定唯一的标准答案,要极力整合各种答案,容许有独特的解读,保护学生探究性阅读的积极性。
四、训练动手操作,培养随时在课本做笔记、做批注的习惯
要实现自主创造性阅读,学生的思考就必须是独立、不受别人干扰的,所以要在课内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模拟其中的情境,体验其中的描述,理解感悟教材,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体现。
(1)随手运用工具书的习惯。对于字词句等基础性的问题,要及时动手查阅工具书解决,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养成及时在课本上做笔记的习惯。注音释词要做笔记,重要的知识点要在相应的地方整齐美观地做好笔记,阅读中的感悟和疑问更要随手批注。学生所做的笔记和批注既是他们自主阅读的轨迹和成果,也是创造性阅读的过程。
五、坚持上好阅读课,把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
课堂阅读是教方法,培养兴趣,发展能力,而大量的阅读需要在课外完成。课外阅读不仅能为课堂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搞好课堂教学。
目前受到各种媒体的影响,学生更多是碎片化阅读、被动阅读,有的可以说就不是阅读,只是消磨时光而已。所以,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的延伸,做好指导工作,使学生完整地阅读作品,深刻全面地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内心受到震动和教育,这样才真正完成了阅读教学。
总之,一同研究阅读教学的几位教师都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坚持真语文的理念,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
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关键是始终坚持把学生当做阅读的主要参与者,放手让学生创造性地阅读。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由阅读的快乐引领学生遨游书海,使学生理解文本的文化内涵并且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有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建丽,梁艳珍.重视诵读 引领学生享受阅读[J].才智,2015(27).
[2]黄香.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试论如何引领低年级学生迈入阅读之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2).
【作者简介】
闫兵(1968~),男,汉族,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