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

2016-12-26张春英

未来英才 2016年2期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张春英

摘要:在传统形态下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处于一种“灌输式的被动接受“的状态。殊不知,这样这样的阅读教学形式不仅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日常教学实践,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从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入手,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性阅读;语文素养

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积极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强调教学应由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入手,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郭磊庄小学教学中所积累的经验,就如何引导农村学生进行阅读探究,谈一点个人认识。

一、重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1、营造和谐氛围。语文是一门富含情感的学科,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需求,为他们的探究做好准备,从而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出主动学习的愿望。

2、设置悬念引入。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往往会对文中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同情和关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极为关注的感情。我在教学《邱少云》一课时,开篇就布疑阵:“在做饭时,不小心烫了手。谁能来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学生凭经验纷纷登台表演了被烫后的种种痛苦表情。至此,我首先肯定学生的精彩表演,随即话峰一转:“如果一个人被大火包围,而且因为情况特殊不能做出任何灭火举动,直至壮烈牺牲,你又如何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由于悬念的诱惑,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和探究,最终使人物的英雄形象更加突出。

3、矛盾引发探究。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内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在好奇心驱使下,从而引发他们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我在完成《草船借箭》一课教学时,做了这样一个“课后延伸”:让学生结合全文内容再回顾课题,然后谈谈自己的理解。其中有个学生说:“诸葛亮明明是用草船在大雾的天气里去骗了曹操的十万支箭嘛,根本不是去借,我看课题应该改为‘草船骗箭才对”,其他同学也高声附和。我没有马上表态,而是因势利导:“这种的想法不无道理,对啊,课题中为什么没有用‘骗,而是用‘借字呢?”这样,抓住学生这种认知上的矛盾,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阅读探究。

二、注重经历语文知识体验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2、动手操作、体验过程。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实验操作内容的课文或学习材料很多,其目的就是要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直接的感知,从而使教学顺利完成。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模拟,进行实验操作,并在具体的体验过程中开展探究性阅读。

3、鼓励争议、引发争鸣。对于课文内容中存有争议的一些观点,我们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阐明理由,同时在观点争鸣中开展探究性阅读。比如在《一夜的工作》教学中,对文中“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句话中的“好像并没有”,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这里会引起学生的疑问,觉得这句话中从用词的角度似乎存在一些矛盾,这就需要我们启发学生讨论分析,于是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到底花生米是否增加?”让持两种意见的学生各自陈述理由,教师可相机诱导,并让学生反复读读上文。最终指导学生从上文的“两杯”绿茶可以推断:花生米也应该是两个人的,既然是两个人的,当然应在一个人的基础上有所增加。还可以指导学生从这个句子本身来看,让他们把“好像”去掉再认真读一读:“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显然,如果去掉“好像”,是肯定花生米没有增加。那么,加上“好像”呢,意思可以表明实际上增加了,但看起来像没有增加似的。在学生明确了这一点后,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增加了分量的花生米都可以数得清颗数,可见平时没有客人时就更少了,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从而进一步体会周总理的生活简朴、工作辛苦的高尚境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们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三、突出开阔文学思想视野

1、挖掘文章内涵。教材文本中均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正是文章的精髓所在,我们一方面要紧扣教材所要突出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既可以从文章思想内容、写作方法角度入手,也可以在嚼字、品词、析句中探究。

2.拓宽认知视野。现行教材文本涉及古今中外、大千世界,可谓包罗万象,教学时仅仅依靠课文中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课外相关资料辅助教学。

总而言之,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从而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探究性阅读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例谈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