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切入文本 构建高效课堂

2020-08-19杨春霞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

杨春霞

【摘 要】一篇文章的切入点是读者阅读文章的“钥匙”。在高效课堂中,好的切入点不仅可以让学生节省大量学习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从而更好地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加深人生体悟,提高文学素养。

【关键词】切入文本;高效课堂;解读文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36-02

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自我学习,都是对现有教学素材的重新组合。这种重组不是按部就班,也不是胡乱拼装,而是结合重难点重新进行的一次有机组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按照以学生为主的客观要求,结合文章内容、作者、特色等多方面因素,找好切入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都达到最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寻找切入点,是新课标对教学提出的客观要求。切入点的寻找一方面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刻挖掘、准确把握、认真筛选,进而确定思路。另一方面是结合学生的认知方式、认知水平、心理需求等进行有机调动。

一、巧借疑点探原因而切入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于无疑处有疑,于有疑处释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对自己有疑惑的内容常是印象最深刻的。而教师要能把握内容中最适合的点进行教学布局并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规律,让学生把握方法,从而使学生不断积累阅读体验、优化学习方法。一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孤立存在的文字,作者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经历、文中的插图等都可成为促疑、释疑的切入点。如在讲授萧红的《祖父》时,很多学生就不明白萧红为什么把花、草、黄瓜、蝴蝶都写得那么自由。如果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作者的孤独,那么就会了解作者童年时祖父给予的这份温暖多么弥为珍贵,就能理解在黑白的世界里去追求彩色生活的蕭红,就会看懂一颗在冷漠中期望自由温暖的心。将作者人生经历作为切入点,不仅能为学生释疑解惑,而且能吸引学生对文章更深入地探究。只有这样才能让阅读和教学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当然也只有在此处切入才最为恰当,释疑才最为有效。正如黄玉峰老师所说:“一堂课是否成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深入熟悉文本和找出文本的突破口。”这两者相互支撑,才能使阅读教学深入开展。

二、体验、共鸣而切入

学生与文本之间最大的障碍是学生对文本的陌生感,而消除这种陌生感,搭建一座共鸣的桥梁,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关键。如在教授《再塑生命的人》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海伦·凯勒的生命重新开始的过程并不容易。学生不理解海伦,不理解一个聋哑盲的人由于难以区分事物性质差异而产生的苦闷焦灼。这时候情节并不是理解的难点,真正的难点是与文中主人公产生精神共鸣、是体验到海伦的感受。如果让学生也保持聋哑盲一段时间,那很多学生的感受就会完全不同。这种感同身受式的体验,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海伦对世界的认识与评价,从而认清海伦形成宽容、感恩的性格品质的原因,能明白沙利文点亮海伦生命的作用。这之后再让学生去看海伦的成就,他们才更能体会“再塑生命”的深刻内涵。这样的体验无疑会带给学生深深的共鸣,使他们快速轻松地走进文本。

三、尺水兴波找比较而切入

寻找切入点不一定固定从哪一段文字开始,更重要的是走进文本的方式。切入文章不是将其分散,而是将其凝聚。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很多学生在理解母亲的行为表现时过于片面、不够透彻,最后母亲的形象被分析得生动有余、但深度不足。这时教师不妨通过比较将文章有机重组,如比较文中史铁生和母亲同样都遭受病痛的折磨,但两个人的态度却大不相同。对比文中史铁生的绝望、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与母亲的绝不放弃最后一丝希望,可以看出史铁生想到的是自己的病痛、命运的不公;而母亲想到的却是儿子的病痛,要指引儿子走出逆境,将自己的病痛放在最后。比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到整篇文章的主旨,更好地理解母亲的形象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正如何贤志在《选好切入口,成功的一半握在手——初中阅读教学突破口选择刍议》中谈及:“切入点的选择实际是教学思路的选择,它影响着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内容选择与确定,每篇课文都有自己固定的线索。毫无疑问,教学是建立在它基础上的。但课文教学是一个积极的艺术过程。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必须在课文的内容之间进行取舍,按设想的指导欣赏过程进行重组[1]。”

四、紧扣关键语切入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一两个合适的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作为阅读教学的突破口,由此入手阅读,可带动阅读走向文本的深处。”关键语是一篇文章的文眼,关键语句的存在方式有很多,有的会在题目中直接表现出来,常有着丰富的象征含义。读懂题目背后的一重或几重含义,就能把握文本。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第一个“一步”是在绝望中建立自信迈出的第一步,第二个“一步”是将困难化整为零的每一个一小步。而“走”“再走”,是将自己连续战胜困难的勇气、决心表现出来。这些都是作者在自身羸弱、环境险恶、同伴遗弃、内心绝望的时候父亲教给他的战胜困难的方法。重点语句在文本中即是题目,对重点语句象征含义的理解,是解读文章的好钥匙。

有些重点语句并不在题目中,而是在文章中,并且它不是简单地表现出来,而是需要归纳总结才能得出。所以为了得出这种需要归纳的重点语句,教师还需要深入分析文本,抽丝剥茧。如《皇帝的新装》里很容易围绕“新装”总结出文章的结构脉络,也能归纳出情节中一重“骗”是骗子骗皇帝为谋财,二重“骗”是皇帝大臣互骗的虚伪,三重“骗”是皇帝骗百姓的虚伪。一个“骗”字是文章的另一种归纳,同样是一个关键性的语句,这个“骗”一直深入到最后,大臣们拖着一条根本不存在的长裙,这是最后的一“骗”。骗什么?骗自己。前三重“骗”之后的这第四重“骗”是对自欺欺人的皇帝的讽刺。由此可见,寻找关键性语句,不仅要切入情节,更重要的是切入主旨。

五、深入浅出寻特点而切入

通过关键语句是可以掌握文章中事物的特点的,但文章语言风格的特点则不容易被把握。如《济南的冬天》中,教会学生通过各种分析把握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很容易,而教会学生领会作者老舍的写作风格特点,则不是一件易事。老舍的写作风格既不明艳也不暗淡,不温不火,自然而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写作风格。寻着设喻、拟人时作者选择事物的特点,描摹时的语言风格特点,写作时文本中人物的心理特点等这些特点,才能让学生把握老舍的语言风格,真正体会到大师的妙处、写作的功底。

综上所述,有效切入不仅是解读文章的便捷方式,更是一座让学生实现自我与文本对话的桥梁。通过切入点感知文本的过程是学生自己重组文本后自我感受、自我发现的过程,教师要做的是教会学生切入的方法,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把握方法,提高效率,提升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何贤志.选好切入口,成功的一半握在手:初中阅读教学突破口选择刍议[J].广西教育,1998(Z1).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
基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七步教学法研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方法,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