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体系构建探讨
2020-08-19季楠张雪莲
季楠 张雪莲
【摘 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部分高校毕业生的能力与岗位要求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就业质量不高。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体系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的价值,然后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就业;社会支持体系;互联网+;高校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025-02
就业能力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依托便捷的网络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的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体系,从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保驾护航,能保证我国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能有效助力社会发展。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的价值
(一)提升高校办学质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已经逐步实现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从理论教育转变为应用教育。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水平都不高,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1]。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体系,可以帮助高校转变教育思路,使高校更加注重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从而促进高校向应用型学校转型,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
(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养。以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为主要内容,构建高效的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体系,能帮助大学生明确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类型,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为高校毕业生的良好就业奠定基础。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在就业重视角度上存在偏差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就业重视角度存在偏差的问题,诸多高校将就业重视角度放在学生的就业率上,一味地追求毕业生的高签约率。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就业帮助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提供招聘单位的相关信息,跟踪就业动态;另一方面是为招聘单位提供校内招聘场所,方便学生进行就业面试。但是,真正与就业相关的培训与职业课程却很少,学生的就业能力普遍较低,即使学生参加招聘会也难以找到合适的
工作。
(二)过分夸大就业消极信息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虽然媒体的一些关于社会问题的报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相关行业与领域的发展,但是在就业领域,媒体对就业信息的过分渲染会产生不好的影响[2]。毕业生在离开校园后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这个时候媒体再对求职压力过分渲染,很容易导致毕业生产生心理问题,消极对待求职,不利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三)社会群体服务支持力度不够
以四年制的本科大学为例,在前三年中,学生了解就业相关问题的主要渠道是学校和家庭,但学校过度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的培养而不重视就业能力的培训,因此学生对于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并不了解。社会群体又没有专业的服务支持,导致学生对就业与自主择业没有明确的概念,求职时一头雾水。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
针对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建立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减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负担,是极为必要的。首先,相关单位需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可以提供就业培训服务以及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其次,要制定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与政策,如政府可以指定相关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以满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最后,要完善人才市场管理,保证人才招聘流程的规范化,避免人才市场出现不公平竞争行为。
(二)充分利用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首先,要充分掌握各个专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从而整合专业的就业资源,保证毕业生可以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其次,要建立高校毕业生与相关招聘单位的信息共享平台,保证高校毕业生能够及时掌握相关的就业信息,促进高校毕业生与招聘单位的沟通与交流。最后,提供咨询服务,保证高校毕业生可以在就业方面得到及时的指导,为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奠定基础。
(三)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还应该充分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加强对高校的监督,促使高校开展就业培训,明确就业指导的课程内容,以及与相关企业之间进行必要的合作。保证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掌握求职的技巧,方便大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就业目标的调整[3]。其次,可以拓宽高校与用人单位的交流渠道,从而更具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大学生能够掌握就业技巧、良好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保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要通过学生自身、学校、企业与社会共同的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创建良好的就业环境。“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对于保证大学生就业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相关单位与部门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从而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麟.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社会支持与焦虑相关研究[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0(1).
[2]梁磊,马超,陈璐,郭蓉.领悟社會支持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结果预期的中介作用[J].中国商论,
2019(8).
[3]陈昕.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J].智库
时代,2017(10).
【作者简介】
季楠(1988~),女,汉族,山东滕州人,助教,学士。研究方向:学生发展与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