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途径助力构建初中物理的高效课堂

2020-08-19李董华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实验方法

李董华

【摘 要】高效率的课堂,可以增进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压力,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沟通交流,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直线上升。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以及高效课堂的理论,笔者在本文谈一些对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方法;实验;生活化

初中物理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学科,学习内容属于基础性级别,它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知识有初步的认知,为高中更加深入地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基础。所以,学好初中物理至关重要。如何合理运用每一节课,让课堂教学高效化,是需要物理教师积极探究的课题。对此,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和改进的。

一、养成自学习惯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生学习的好坏大部分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中就包括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能在课堂上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在其学习生活中也会起积极作用。

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学生需要养成6个习惯,分别是学会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记忆。其中,首要的就是会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物理学科是学生初二新增的课程,属于新内容,与其他学科没有关联,学生并没有形成与物理有关的观点。因此,每一节课都是新课。学生可以借助《导学案》进行自学预习,初步了解物理世界的光和声音等。提前的感知可以提高他们在课堂上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导入的形式要多样

课前预习可以为上课做好准备,而教师的导入就像火车票,带领学生进入课堂的列车。在物理课上,科学的导入极其重要,将会影响学生对内容的兴趣与理解。如果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那么这种导入不但会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失去兴趣,而且容易让学生注意力分散。其实,初中物理与自然知识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匹配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轻松融入教学情境,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故事导入,用牛顿被苹果砸后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导入新课。如教师示范导入和问题导入,在教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拨动尺子示范声音的产生,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声音有哪些特征?以提问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点上,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课堂高效化的目标。

三、学而有法

学生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学习的结果教给学生,只能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成绩;而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就会让他们受益终生。所以,教师要认真总结学习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一)鼓励学生多观察

初中的物理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如彩虹体现的就是光的折射原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船之所以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浮力;水经过长时间的加热,达到沸点就会沸腾;月亮在运动……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学会用物理的知识去认识、了解世界,去解释生活现象,甚至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在课堂上,物理知识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不仅学生易接受,课堂效率也会进一步提高。

(二)鼓励学生勤于思考

物理是理性思维比较强的学科,靠死记硬背是无法學会的,这就需要学生勤思考,多动脑。学习物理就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牛顿就是在思考“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牛顿第一定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在观察鱼缸里的鱼时,从不同的角度看,鱼有什么变化?”“为什么镜子可以成像?”“为什么汽车的轮胎不是光滑的?”等这些问题在生活中很常见,却容易被忽略。如果在物理课上提起,就能冲击学生的感观,激起他们的好奇心,燃起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渴望。学生爱思考,课堂自然也会更高效。

(三)动手实验,实践出真知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物理实验要加强锻炼的基本要求,并且初中物理中的很多实验都有可操作性,学生可通过实验操作得出真知,这样对知识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学到电学知识时,学生可以用电流表测电流和电压表测电压,或者测定小灯泡电功率。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物理知识的原理。抽象的电路图就非常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也为之后的画线路图奠定了基础。

(四)归纳总结

所有实验的最终目的都是得出结论。教会学生归纳,也就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目标,掌握了物理理论。

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使学生自己可以发现知识,主动学习知识,积极动手实验得出结论,从“听老师讲”转变成“自己学”,有利于形成乐于学习的课堂氛围。

四、提高课堂趣味

学习是一项艰辛的历程,增加课堂趣味性,对学生来说,是激励,是减负。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学习变得有趣。

(一)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课堂上不可或缺的环节,能够达到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目的。比如,并联电路时,有多种形式的答案,此时让学生开展小组交流,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同时遇到难题时,也可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讨论,研究,解决难题。

(二)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

如在开展学习《电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区别在哪里。实验得出的结论直观、真实,也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将电影引进课堂

电影中有很多吸引人的场景,比如《冰川时代》的冰融化成水。把电影的情节引入课堂,在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看电影的时候,也能用物理的知识去了解电影的内容。

除了上面三个方面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趣味增加,学生才会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课堂的效率自然也会提高。

五、物理知识生活化

物理知识生活化,就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研究物理知识。实际上,这也是“理论联系实际”观点的应用。

生活中有很多例子隐含着物理知识。如在《光学》一章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用生活实例来解释。如树下的阴影,眼睛可以看见东西,还有普遍存在的照相机,等等,从而得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物理原理。在学习汽化、液化和升华的知识时,也可以导入生活中最常见的实例。晒衣服时,水慢慢蒸发,由液态逐渐变成汽态,这就是汽化。

這些生活化的物理知识,让物理的概念、知识点不再抽象,而是变得形象。经过亲身感受,学生更易于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六、形成知识网络

当前教学尤其是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重视解题技巧,忽略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都只是片段,如果只掌握物理知识的表面,不了解知识的实质以及整个知识体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初中物理知识体系,其中三本书共十七章的物理知识主要由七大板块构成。每一个板块就是一个知识网络,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脑中构建出初中物理的知识体系。如学习《透镜及其应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提出问题——探究——应用与创新这几个过程,了解透镜的原理以及应用。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就像拼图,要教会学生把散乱的图片,按照一定的规律,逐步拼完整。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初中的物理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才能弄清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知识点的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懂物理,学会物理,从而应用物理。

综上所述,总结出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注意六个方面,分别是:养成自学习惯、导入的形式要多样、学而有法、提高课堂趣味、物理生活化、形成知识网络。如何判断课堂是否高效,并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投入到物理课堂中,在课堂上活学活用,让物理学习变得不抽象,不困难,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王春光.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8(14).

[2]王文杰.构建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3]赵海云.初中物理课程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9).

猜你喜欢

生活化实验方法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最酷的太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