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2020-08-19王德利

神州·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王德利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教育课程,从起始年级展开课堂教学,其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训练等展开全面优化处理,以确定教学总体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形成重要教学思想和方法体系,为课堂教学高效运行提供动力。“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学思想之一,自新课改以来,这个教学思想被纳入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之中,成为评判教师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品德课程是培养与塑造小学生优良人格的重要课程,低年级的小学生的身心十分幼稚,塑造性更强,更需要以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前言:

老师在传统品德教育中,通常扮演的是主要角色,在教学中,一些老师只是向学生僵硬的灌输知识,而学生也只有将获取的课堂知识停留在认知阶段,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实。所以,老师在当前道德和法治课堂教学中,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使知识融于生活,并从现实生活中获取法治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知识彻底掌握,不但使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提升,还可以有效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小学生基于年龄段特点,是认知和想象高度活跃的阶段,他们的道德观念正逐渐从他人的管教转变为自律,他们对道德的理解和判断仍然是肤浅的,想要使其更深入理解,则需要通过实际的道德生活情境实现。在这一阶段的德育和法制教育中,老师需要避免单调的说教。以生活为导向的道德品德与法治教学倡导教材中抽象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并向学生讲述各种案例,并对社会事件和事件人物的真实感受进行深刻感受,使之与情感和理性相结合,将学生在课堂上的间接学习体验与现实生活中的直接体验相结合,也就是课堂理论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在情感共鸣中领悟思想。

二、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教学目标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指向,影响着教师与小学生的教学行为,只有设置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教师才有可能真正以生活实例来优化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想。而要想设置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在备课中全面分析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所包含的内涵,从中分析教材内容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在新课改下,教学目标需要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教师也应对每个章节、单元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对教材所收录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这是因为每个版本的道德与法治教材都需要考虑绝大多数的地域、学生的需求,教育部门不可能充分考虑每个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教师必须要对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参考教参来设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学内容是促使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的主要载体,也是小学生所应接受的具体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内容。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以生活实例、生活情境、生活问题等来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得小学生不断思考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具体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小学生在真实的、熟悉的、亲切的环境中会十分自在、放松,他们的思维也将变得更加活跃、积极,而年纪越小,这个影响便会愈加显著。为了开展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就必须要注重开发生活资源,要求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来讨论如何才能够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另外,教学内容与课堂提问紧密相连,课堂提问是帮助小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为此,教师也应从生活入手,以生活化的问题来引导小学生不断思考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以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来激活与优化小学生的思维结构,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

四、教学训练的生活化

为丰富学生训练视角,教师要注意精选训练内容,对训练题型展开创新设计,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训练的热情。要特别关联学生的生活认知,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征,体现生活认知的地域性,以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需要。在题型设计时,不妨多引入判断题、选择题,以照顾学生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实际。

五、課堂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对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独立人格的有效培养,是当前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的主要任务,而非是利用僵硬的课程设计使学生的思想被束缚。学校在对小学生道德和法治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时,应该将重点放在评价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道德行为表现上,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上,引导学生张扬个性,展现自我。另外,在评价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教学时,也应该立足于生活,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表现进行考查,从而针对现实对多渠道全方位的教学评估体系进行建立,从而实现全面衡量和评价小学生的学习和道德、法治观念的目的。事实上,面向生活的小学生德育与法治教育评价体系,是教学评价内容、方法多样化评价的表现,实现评价主体和标准的多层次化,这样,才可以科学有效的评价教学成果,以便于后期老师可以适时的对教学进行调整,让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将生活化引入到小学生道德和法治教育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去学习和理解知识,更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学习,对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师生活化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如有效激励欠缺、理论和实际脱离等等现象,这些均需要广大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将重点放在增设生活实践以及创建生活教学情境上,全面多元化开发生活化教学路径,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使课堂能够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从而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田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析[J].才智,2020(16):171.

[2]魏军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转型的思考——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11):24-26.

[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郭娟.才智.2019(27)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