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0-08-19吴贵平郑骊陈博刘倩男

神州·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教融合高校

吴贵平?郑骊?陈博?刘倩男

摘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促进人才培养的主要改革方式。通过对当前双创人才市场需求以及实际的供给现状分析,可以明确现代社会对于双创人才提出的具体要求。所以本文对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遵循“基础定位、特色发展、创新驱动、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积极促进电子信息行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校;电子信息;双创人才

在提出“大众创业、萬众创新”的号召之后,双创教育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基于创新创业作为主题的新一轮产业经济革命的出现,对于高校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所以,围绕双创教育这一话题,在全国范围内都掀起了热议浪潮。

一、产教融合的电子信息专业与“双创型”人才分析

(一)电子信息专业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再考虑其实际应用,需要相关企业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实现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帮助拓宽自身的经营渠道,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基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分析,在最近几年国家非常关注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相关教学单位在对信息时代下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对人才培养方法的改进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但是针对电子信息这类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围绕理论知识为其创设实践平台,这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上述问题的分析,企业与学校之间就开始尝试校企融合,希望利用这样的方式发挥学校在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优势,同时发挥企业在学生实践训练方面的重要作用[1]。

(二)“双创型”人才

所谓双创型人才就是创新创业人才,基于其根本意义的分析,就是具有双创的思维、意识、能力和精神并且能取得一定成果的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最近几年纷纷围绕行业发展、优质人才的需求大胆改革,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同时,高校的教学任务也出现量较大的变化,其更加关注对既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又能引领自主创新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这样的引领作用就是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促进电子信息双创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高校在培养双创人才的过程中要将明确的培养目标作为基本前提,做到:第一,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工作。通过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市场情况,明确市场的实际需求,并且结合市场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市场发展的特点,合理制定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再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这样就可以让人才培养有更强的针对性。第二,合理融入学校特色。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高校需要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在其中融入创新与自主研究,形成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帮助学校提升竞争力的同时实现培养有价值人才的目标[2]。

(二)提供足够的师资力量

由于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发展相对缓慢,甚至个别学校在这一专业教育中还出现偏离产教融合要求的情况,师资力量不足是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培养高素质的电子信息人才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的支持,需要高校做好对应的投入。只有具备足够的师资力量,才能让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并且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果更符合市场环境的需求。

(三)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兼顾多样性的要求。第一,促进教育理念的及时更新。随着网络信息时代发展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的提出,高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就要增加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将相关的创新创业理论直接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并且与课堂教学相互关联,让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就可以在拓展学生眼界的同时实现对双创人才的有效培养。第二,让课堂教学变得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知识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调整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要考虑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如,教师可以引入现场模拟教学法,针对现阶段社会发展之中比较热门的案例组织学生分析、探讨,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第三,合理利用网络。高校在教学环节要通过网络建立对应的创业基地,打造相应的教师团队与平台,让学生可以提升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实施双创教学还需要有效教学理念的支持,教师要将创新和创业的思维融入其中,并且将理论与就业相互结合,提升引导性,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使其专业能力与素养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和提升。

(四)提供实践操作平台与机会

在实际工作中,电子信息双创人才必然会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知识往往只能为其提供基本的入门资格,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更为关键,这就要求学生在实践之中善于总结经验。所以高校要将企业的电子信息业务作为输送人才的主要线路,两者之间的合作能实现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企业也需要为学生提供对应的实习与兼职机会,让学生们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企业文化的魅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工作经验,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人才竞争力的提升。这属于高校和企业互惠互利的过程,高校和企业开设电子信息专业,可以将课程的安排与市场实践模式结合起来,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需求,让学生的实践锻炼更加顺畅[3]。

三、结语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新时代承担了培养双创人才的重要职责。基于产教融合的发展模式推动双创人才的培育并非只依赖高校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实现,需要企业予以配合、支持,通过多方努力实现教学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共享,利用校企之间的合作推动双创人才的培养朝着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学生在提高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同时锻炼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电子信息行业技术进步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戴莉.高职院校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构建[J].领导科学论坛,2020(09):69-71.

[2]吴忠良,陈惠津,黄晓冬.高职生“双创”素质培养定位与策略[J].中国冶金教育,2020(02):70-74.

[3]孙姣梅.“三全育人”理念下应用电子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国际公关,2020(04):71-72.

本文系《“厅委共建”下提高双创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研究-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阶段性成果

立项编号:2018RW006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产教融合高校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