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类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2020-08-19熊亚斐

神州·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摘要:计算机类“课程思政”,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融入计算机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拓宽高等院校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渠道,实现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环节中。本文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这一章节进行思政设计加以探索,探析课程思政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计算机网络基础;思政设计

引言

近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1],高等学校要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这是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作为高等院校的通识类的基础课程,计算机类教学改革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是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并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这一章节的思政设计进行分析。

1.计算机类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创新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课程内容的组织和选择,重点放在计算机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传授上[1],忽略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课程思政”则要求课堂教学要结合专业知识的讲述铺开来,实现德育和智育的有机融合,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丰富的形式展开,如结合时事政策、典型人物事迹及经典案例等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

2.“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思政设计

2.1教学分析

计算机网络基础该本节课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结构传输介质、网络设备等网络基础知识,以及IP地址与Internet服务、DNS域名服务、万维网服务等基本應用的原理,还包括物联网在内的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新技术、以及与网络密切相关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等基本内容。课程知识点覆盖面广,紧贴时政,与生活热点联系紧密,结合知识内容挖掘思政元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2教学设计及过程实施

(1)课前准备:汇总教学内容,把知识点和思政精神进行充分融合,避免生搬硬套。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翻转课堂模式,通过观看慕课、微课等视频形式,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课前学习。

(2)课中阶段

课中阶段按照情景引入、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与协作、评价总结四个环节进行实施。具体是:

情景引入:以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因军事战争需要研发建立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赛琪”为例,引出国家军事安全和网络发展的关系,启发学员思考网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原理。如今的互联网由美国等西方国家最早建立和发展,我国网络研究与其有较大差距,缺少话语权。网络自身体系结构特点、根域名服务器的分布对我国网络安全有较大的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受制于人,从而启发学生对居安思危、知耻后勇和立志技术强国的家国情怀。

案例分析:以情景导入环节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案例分析,其中一个切入点就是在阐述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时,通过介绍钱天白教授为代表的国内第一代互联网专家所作的贡献,理清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脉络,认清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找出与其他国家的技术差距,明确前进努力的方向。

另外,对计算机网络中的原理与生活中的道理道德等结合起来,将抽象的原理内容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这样做到寓道于教。如,学习网络分层次的体系结构时,培养学生发现其自身漏洞,学会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习域名解析原理时,分析域名解析过程所涉及到的网络安全问题。学习IPV4协议时,将涉及的P地址分配联想到IP地址资源分配不足问题,启发学员思考互联网领域新技术发展问题,激发对科学创新的探索兴趣。

最后,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介绍中加入信息安全意识教育[3],通过CIH病毒、勒索病毒、熊猫烧香、网络钓鱼诈骗等案例,学生介绍病毒原理和安全防范措施的同时,进行网络安全法的普法工作,强调法律法规意识,预防网络犯罪。警示学生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企图利用技术和管理漏洞获取非法利益,做任何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情。

分组讨论与协作:通过案例学习,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最终决定选择其中一个案例进行模块化协作学习,进行成果输出,具体包括上网搜集资料,进行加工并将心得体会在课上分享。

评价总结;以组间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三个部分为主,组间自评以反思自我为主,小组互评以发现对方亮点为主,教师点评则以梳理课程基本要点为主,进行主题升华,给与鼓励和肯定,并寄予期望。通过该环节可有效增加团队凝聚力,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3)课后阶段

按照课后作业要求,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完成课后习题检测,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所思所想。

2.3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课后问卷调查与章节测试发现,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不仅比以往教学中对专业知识有更高的关注度,也对课堂上所融入的思政教育内容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生普遍反映,加入思政元素的课堂上,以往冷冰冰的专业知识不再枯燥难懂,反而充满了乐趣和温度。总的来说,课程思政的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自身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得到尊重,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

3.结语

“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要与时俱进,不断融入新的方法手段。而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主力军,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明确课程思政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学生正确人生理想价值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要找到专业课程与思政的结合点,将课程思政与政治教育有机贯通,并做到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中国政府网[2020-6-6]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6/t20200608_463719.html

[2]高谨.新时代环境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6:142-144.

[3]谢丽明,王飞飞.《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04:138-139.

作者简介:熊亚斐(1991.06-)助理讲师,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