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传播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2020-08-19李璐娜

神州·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跨文化交际汉语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汉语作为我国的第一语言进入了国际传播阶段。跨文化交际作为推动汉语传播的重要方式,愈发受到人们重视。本文系统分析汉语国际传播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误区,并深入探究汉语国际传播中跨文化交际方式,希望能够给以后该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些拙见。

关键词:汉语;国际传播;跨文化交际

近些年,跨文化交际愈发受到人们重视。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全球汉语学习的热潮,汉语国际传播中的跨文化交际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也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一、汉语国际传播中跨文化交际的误区

与同为中国汉语文化背景交际相比,在与其他国家进行交际过程中,会因为文化背景、价值理念的不同,使得跨文化交际必然存在着很多障碍,如下就是几点对汉语国际传播中跨文化交际误区的研究。

(一)文化差异导致的跨文化交际误区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而不同的价值观念展现在交际过程中则必然会表现出来不同的交际模式。或许在各自国家或民族生活中尚体会不到,但是当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出现跨文化交际时就容易出现误解,影响双方的交际。举例来说,中国人在朋友聚餐后多会抢着付钱,以示对朋友的关爱和团结,但是这种争抢行为却被很多西方国家的外国人认为是不文明的,他们更倾向于AA制,避免发生肢体接触或者碰撞。再加上认知方面的局限性,导致部分人对本民族文化过于高估,总认为本民族文化高于其他民族文化,盲目自大,对其他民族文化存在歧视,这也会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

(二)语用差异导致的跨文化交際误区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便是同一语用表达在不同的文化交际中往往会有不同的含义。很多时候下,人们能够理解对方发音、语法的错误,但是对于语用的失误却往往难以原谅,会不自觉将其归结为不礼貌行为。

1、称呼用语带来的误解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个体称谓有着些许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引发误解。举例来说,汉语中有很多以“老”开头的称呼,比如老李、老孙、老张等,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对对方表示尊重和亲昵,自然而言的,在面对外国人时,对其的称呼也衍生出了“老外”一词,甚至引入到了部分汉语文化教材中。但是,显然“老外”一词并没有受到外国人的欢迎,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老外”这个词还需要额外花费口舌进行解释,避免外国人误解,这显然不利于跨文化交际。

2、问候用语带来的误解

问候用语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常见的言语行为,是人们对外展示关怀的重要方式,是人们同对方友好关系的维系。但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却常会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产生些许误解。比如,在汉语中常有一些询问式问候用语,比如,你吃了吗?你今天怎么没有上班?甚至有些长辈为了展示对小辈的关怀,还常常询问你今年多大了?你每个月工资多少?你怎么还不结婚?你怎么还不要孩子?等等类似询问。这在外国人看来是对个人隐私的无界限探听。而外国人常用的问候用语:你好,你身体好吗?我很好,你好吗?等等,则同样不适应于中国人问候,关于身体状况方面的询问在中国人看来是忌讳的。

二、汉语国际传播中跨文化交际方式

汉语国际传播的大背景下,交际者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成长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存在诸多交际误区。要想推进跨文化交际顺利开展,要求交际各方必须熟知各国礼仪文化,并理解和包容各国文化。

(一)熟知各国礼仪文化

跨文化交际的双方分别来自于不同的民族,成长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拥有不同的礼仪文化。因此,熟知各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知识是推动跨文化交际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式。随着汉语的国际化传播,对外交际的对象变得越来越广泛,需要面临更多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种族,成长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文化信仰的外国人,因此应该全面了解各国的礼仪文化,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信仰和禁忌。比如,中国人喜欢数字6,俄罗斯人喜欢数字7,西方人禁忌数字5等,熟知各国礼仪文化可以帮助人们克服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使得人际交往更加顺利和和谐。

(二)增强文化包容力和理解力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交际双方而言,对对方的文化理解越深入,了解的越多,越能包容,跨文化交际越能够有效展开,因此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力和理解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跨文化交际需要在交际过程中相互尊重、理解对方的民族文化,并发自内心地包容。例如,外国人需要理解中国长辈喜欢询问小辈的婚恋问题,并非是侵犯个人隐私,而是一种关心对方的民族习惯;欧美人需要理解同性恋问题对于穆斯林的信徒来说是难以接受的问题,并非他们的习以为常。只有理解和包容彼此的文化差异,才能冲破跨文化交际障碍。

总而言之,在汉语在全球传播日益快捷的今天,应该竭力避免汉语国际传播中跨文化交际的误区,熟知各国礼仪文化,增强对各民族文化包容力和理解力,以冲破交际障碍,推进跨文化交际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汉语国际传播的核心概念及问题辨析[J].李建军,韩明杰.当代传播.2010(05)

[2]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及汉语国际传播研究探讨[J].吴应辉.语言文字应用.2010(03)

[3]“一带一路”视阈下的汉语国际传播发展策略研究[J].刘旭.语言文字应用.2019(04)

[4]“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传播与复合型汉语人才培养互动关系研究[J].常琳.大理大学学报.2019(11)

作者简介:李璐娜(1980--)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及教学。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跨文化交际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