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玉雕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20-08-19赵林德

神州·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未来玉雕

赵林德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玉雕艺术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部分。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玉雕艺术传承千年,在中国历史上长时间地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较为形象直观地演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玉雕艺术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不仅因为在历史长河中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更为重要的是在传承的过程中注入了创作者自身的新理念和不同的情感。要让玉雕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需要的是探索创新,与时俱进。

关键词:玉雕;过去;现在;未来

玉”这一名词,无论是在古人还是现代人的心目中,都对其充满了无比的崇敬与好奇。中国人爱玉赏玉的习惯由来已久,许多古书与文献都做了记载与详细的描述,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圭,男执薄壁”。以上为各等级所执之信物,谓“六瑞”,见玉如见人。又有“壁、琮、圭、璋、琥、璜”为六器,其用途为礼器,即苍壁礼天,黄琮礼地,青圭礼东方,赤壁礼南方,白琥礼西方,玄方。皆有牲币,各放其色,又专设部门“天府”来专门管理这些玉器。由此可见当时之重视程度。

一.过去,玉雕艺术的历史溯源

中国制造玉器、使用玉器起源于8000年前的石器时期。人类审美意识开始萌生,将一些美丽的石头制成了装饰品佩于身体,美石即为玉也。如玉环、玉璜、玉玦、玉珠等。

新石器时代是中国上古玉器发展时期,玉制品以璜、璧、环、琮以及龙和多种原始宗教玉图腾礼器为主。玉件粗犷、洗练,造型生动,琢玉技术以圆雕、浮雕、透雕、线雕为主。

夏商周三代进入礼制时代。“礼制玉”成为社会等级的标志。用于统治阶层大额财产往来支付,装饰品、摆饰品日益丰富发达。

春秋战国时期,装饰用佩玉成为主导,夔龙、夔凤、勾连云纹等装饰纹样形成风格,雕工也更加工整。

汉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又一个高峰。崇尚生前佩饰玉石,随葬也不离玉器。造型浑朴,琢工厚重。出土的玉器作品“九窍玉”、“金缕玉衣”、“玉枕”等。为后人瞻仰。

唐代玉器佩饰的纹样以佛、飞天、仙女为主。出土量少但琢工精致,形象饱满、灵动。

宋代兴起的藏玉雅风,使玉器不再为统治阶层垄断,制作数量增多,品式丰富,作为宫廷手工艺术在北京得到了新的发展。

元代也是北京玉器的兴起时代,祖始人为元道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北京“白云观”立有“玉行长春会馆碑记”碑。描述了北京元朝玉器制作行业已颇具规模。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玉器制品“渎山大玉海”就创制于元,现于北京团城中。

明代除民间作坊,宫廷中还有御作。良师云集荟萃。其中陆子冈以工巧艺精闻名京城。工艺日益精湛,薄胎技艺和掏练子技艺问世。

清代由于皇宫和民间尚玉、藏玉风气浓郁,琢玉工艺达到历史最高峰。器皿多仿青铜器,摆件题材形式多样,人物、吉祥图案、花鸟、走兽等极为丰富。现留存有逾千公斤重的大型玉山子,如:“大禹治水图”、“秋山行旅图”、“会昌九老图”等。

现今故宫博物院藏有古代和上古玉器三万多件,这些玉器既是珍贵的文物,同时也是中国特种艺术形式的艺术品。这些传世的玉器反映了历史不同时期艺术形式、工艺技艺以及玉质形态上的不同手法和风格,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是人类文明的典藏与骄傲。

二.现在,玉雕艺术的当代发展

传统玉雕艺术的伟大成就不等于中国玉雕艺术的全部,传统玉雕艺术的高峰也不等于中国玉雕艺术的终结。传统玉雕艺术要传承,还要发展,这是规律。传承,就是要好好学习传统玉雕技艺,保持传统玉雕的艺术格调和不断丰富其内容。发展,就是要创新玉雕,使玉雕从传统艺术经典中走出来,逾越古人,实现玉雕艺术实质上的进步和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玉雕艺术在当下,不论是作品造型,还是雕刻技术、文化内涵等都已经趋于完善,形成了一个完整成熟的体系。但是,玉雕艺术既随传统文化发展而来,自然也会随着文化的改变和创新而有所创新。因此,在当代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玉雕艺术自然也应该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特色进行创新,让玉雕艺术能够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发展和繁盛。

当代的中国玉雕艺术,是在摹仿传统玉雕的道路上延续着玉雕。玉雕学习沿袭一法,就是临摹,临摹古人之作品,终其一生。结果是千人一面,墨守成规,毫无突破。欲入古而不得其古,欲创新而愧不如古。现今玉器行业的空前繁荣,更促使我们这些从事玉雕制作的艺人们要更加的努力。

在当代社会中,玉雕艺术的发展创新除了体现在玉雕作品的造型上,还体现在玉雕作品的内蕴文化方面。创新,实际上并不是对于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对传统内容的新解读、新发展。尤其是在玉雕艺术的文化内涵方面,创新更是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内容。因为传统文化是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根基,同时也是我国玉雕艺术特色形成的主要根源。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支撑,我国的玉雕艺术也就失去了独特的标签。

三.未来,玉雕艺术的未来展望

玉雕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在技术、艺术、科学、民俗等多方面进行深入调研与实践,这要求创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文化艺术修养和较强的技术能力。在“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战略背景下,各地方都在积极挖掘本地方的特色文化,玉雕艺术迎来了重焕生机的历史契机。

随着许多高职艺术院校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的艺术院校還专门开展了玉雕专业,通过集中化、规模化、科学化的传承模式,突破传统玉雕行业师徒相授力单势薄、玉雕行业人才青黄不接以及玉雕工作坊的急功近利等缺陷,让人们重新看到了玉雕艺术传承的希望,年轻的玉雕从业者就是未来中国玉雕行业发展新力量。作为玉雕行业的新一代,高职艺术院校的学生们,既有较深厚的文化艺术功底,又懂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且动手能力较强,是玉雕艺术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合适人选。

在当下的全球视域中,不同文化的激荡推动着艺术观念更新迭代加速,为玉雕艺术的呈现提供更激烈的场域。如何以问题为导向,去思考和构建中国玉雕艺术的未来发展,成为玉雕艺术发展的核心。伴随着科技进步、时代主流意识,人们审美取向的变化,玉雕艺术形态、风格都会随之改变,这是大势所趋,而唯有潜心研究,思考学习,懂得融会贯通的玉雕创作者才能真正有所建树。

参考文献:

[1]中国玉器通史[M].海天出版社,陆建芳,2014

猜你喜欢

未来玉雕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玉雕青松献祖国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玉雕创意设计断想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