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想”写到“会”写

2020-08-19黄颖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2期
关键词:园地年段整体

黄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第一学段提出的第一条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可见,课标要求这个年段的学生首先要乐于写话,写自己真正想写的话。目标看似简单,实际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相关学者的调查研究,近一半的受访学生表示对写话提不起兴趣,学生写话动机也存在一定的功利性,47.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写话是为了家长或教师。从调查结果看,小学低年段学生写话兴致普遍较低,可归因如下:语文基础弱,有畏难心理;缺乏生活经验,无话可写;认知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阶段,难以写好。

一、遵循整体优先原则,逐步丰富写话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字、词、句、段、篇的教学模式贯穿了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全过程。同时,这样的认知也引导着教师的教学逻辑:一二年级重在字词积累、语句训练,三四年級才开始段落篇章的写作训练。然而实践证明,碎片化地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和诗词歌赋,并不意味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一定高。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可知,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但部分的简单相加并不等于整体。

低年段写话也可以以“篇”起步。例如,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要求从多个表示季节、景物的词语中挑选一两个来进行造句。此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意识。比如,有学生选择了“春天”造句: “我最喜欢美丽的春天。”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接着往下写:春天来了,万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会在这个季节做什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感觉怎么样?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画代写进行补充,完整的“篇章”也就出现了。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意识、篇章架构能力均能得以提高。

笔者在一年级教学中便坚持了这样的训练。因此,学生在进入二年级正式写话时,大部分都能够从整体出发,构思写话。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写话板块,要求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有学生是这么写的:“我的朋友叫王佳佳,她有一头短发,留着齐刘海,刘海下的眼睛大大的,鼻子不高,嘴巴却很小。她最喜欢看书,一放学她就会拉着我去图书馆,有时候看着看着就忘了准时回家。”行文虽不长,但基本能把话说完整,有一定的整体意识。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整体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饰。遵循整体优先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写话,不仅为学生写话提供了脚手架,降低了写话难度,还能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从而保护写话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想”写。

二、进行多感官体验,触发真实表达

有了整体意识,也就搭建了写话的整体结构。但学生也通常面临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把话写清楚,写具体,甚至写生动?在教学中,有不少教师采用了范文示例的方式。虽然这样能迅速让学生明白什么叫生动、具体,但无形中也给学生设限,难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在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的写话板块中,要求学生观察图画,写一写猫和老鼠之间有趣的故事。动物的世界和人的生活体验不同,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进行想象,笔者以“小剧场”的形式开展教学。两人为一组,一人扮演猫,另一人扮演老鼠,教师作为旁白推动故事发展,共安排三组进行表演。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性格不同,思考方式自然也不一样。这在表演中就有所体现。比如,在发现屏幕上的“猫”时, “老鼠”们的反应就不一样,有的撒腿就跑,有的非但不跑,还拿起东西砸过去,还有的对着“猫”打招呼。显然,不同的表现就会带来不同的故事发展。表演结束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表演中的所思所想,再根据表演进行写话。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写话的兴趣,也能促使学生写出更加真实可信且个性化的内容。

三、提倡跨学科融合,丰富大脑素材库

课标指出: “语文课程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从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语文学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应当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的视野更为广阔,从而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

写话教学更是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例如,在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的写话板块中,要求写自己想养的小动物,并说清楚理由。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普遍鲜有机会接触小动物,对动物的了解也不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时教师常见的做法是布置任务让学生周末进行“动物园一日游”,回来后再进行写话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所要描写的动物有了初步了解,但仍不够。笔者在设计这一课时,将写话与美术课进行了有机融合。首先课前调查学生想要养的小动物是什么,再请到美术老师教授最受欢迎的几种小动物的画法,让学生在绘画中关注小动物身体大小、皮毛颜色、五官模样、身体各部分的样子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观察动物,加深对动物的印象。美术课完毕后,再进行写话教学,学生拿着自己画的画就能娓娓道来。

除了美术学科,写话教学还常与科学学科进行关联。在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的写话板块中,要求写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低年段学生对自然知之甚少,较难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此时,语文教师和科学教师可以一同带领学生到户外亲身观察,在真实的情境中收集写话素材。若条件有限,亦可通过校园游或视频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有更丰富的体验,从而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了解这些自然奥秘。这也是学生从“想”写到“会”写的重要过渡阶段。

四、鼓励先说后写,理清写话思路

思路有了,感觉有了,素材也充足,但“下笔”仍是不少学生的痛点。周艳萍提出: “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是从说到写。

写话教学前要先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这样才能为写话打下基础。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连贯。”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也应首先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语言表达水平。

根据这一规律,部编教材在一年级上册并未安排写话内容,而是以说为主,不仅在阅读教学中设计说话练习,还在四个园地中加入了口语交际板块。到了下册才逐渐出现写话内容,二年级才有了《语文园地》的写话板块。部编教材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语言表达水平,通过先说后写的形式,有效地为写话提供了阶梯。这也启发了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多说、细说。

例如,二年级上册写话《我最喜爱的玩具》中,要求学生描述自己最喜爱的玩具的样子以及它是如何玩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猜玩具大赛”,引导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这一玩具,其他同学根据介绍者的描述来猜测这个玩具是什么。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会说得比较笼统,这时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从颜色、大小、形状、功能等方面进行细致描述,甚至通过触摸、试玩等方式进一步感受玩具,从而更好地介绍玩具。通过这样竟猜的形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说话的兴趣,还理清了学生写话的思路,为写话做好铺垫。学生在写的时候也就“下笔如有神”,真正做到“会”写。

猜你喜欢

园地年段整体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园地再现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年段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艺术园地
艺术园地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