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20-08-19吕翠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2期
关键词:语文课读书课文

吕翠娟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泱泱大国,五千年文化,悠久的历史带给我们的除了深远,更带给了我们底蕴。如何让我们深远的底蕴传承下去呢?唯有阅读。刘宪华老师说: “阅读是心灵的营养师,阅读是我们守候精神家园的必将之路。”【刘宪华的《让每一位儿童成为读者》(序言1,第2页)】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六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方法和阅读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他们有一定的情感积累,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的文化素养较高,家中也有较多的藏书,所以有一定课外阅读量。但也有部分学生语言积累和语言感受力相对就比较缺乏。如何能让六年级的学生爱上阅读,并掌握阅读的方法呢?我在日常的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点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师生共读,激发兴趣

每次学校布置阅读任务,很多老师就会直接在课堂上让孩子自由购书,自由阅读,至于到底读了没有,读的如何并不在意。可我却从课文课堂开始,和学生一起读书,让学生读懂,读的有兴趣,然后再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记得上《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我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教会学生们读书。老师先范读,再一段段指导读,再小组读……一节课下来,除了读还是读。可是,等所有学生把课文读通了,读流利了,我发现学生也理解了,不用我去讲解,不用机械化的提问,学生们全懂。我的目的达到了。甚至有大部分学生不满足于短短的一篇课文,自己找了原著来读,而且都是古白话文版本。学生们一句一句的读,不懂得句子就找我一起读,他们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发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越读越发现自己爱上了阅读。

等我上《赤壁之战》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们已经不用我来讲解了,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把“赤壁鏖战”的前因后果讲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甚至有些学生把三国里的人物给我分析的透彻清晰。由此可见,学生们对《三国》的兴趣浓厚,语文课的师生共读充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们爱上了阅读。

二、配乐朗读,激发情感

很多老师反映,六年级的学生上课就是一片死气沉沉,没有读书声,没有举手者,甚至没有参与者。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我的课堂上从来都是书声琅琅,都是争先恐后,因为他们喜欢朗读,喜欢读书带给他们的乐趣。在学习《秋天的怀念》时,我配乐朗诵,感情一发不可收拾.学生们情到深处泪流满面。尤其是读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时,我就运用了“美读公式”中的多种朗读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们情到深处不能自已,课文所表达的含义不言而喻。

《秋天的怀念》带给学生的震撼还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泪流满面,更让他们震撼的是史铁生本人,他的坚强不屈,他的对生命的热爱,都让学生们感动。于是,课后,许多学生找到我,了解关于史铁生的生平,了解关于他的作品,还有孩子跑到图书室专门去阅读史铁生的作品。

从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也深切感受到,语文课不是单纯的工具使用课,也不是单纯的认识生字,会读课文,语文课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开拓视野的窗口,更应该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能力的舞台。有时候情感的获得源源高于知识的获得,我觉得这才是语文的真谛吧!

三、引入历史,激发热情

我们常说“文史不分家”,语文课就是弘扬我们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一个最好的平台。因此,我的语文课堂常常会变成历史课堂,故事课堂,孩子听的津津有味,学的踏踏实实,对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是越来越有兴趣。

《左公柳》《文天祥》是学生的最愛,因为这些课文不仅让他们学习了语文知识,还了解了中国历史,而《将相和》的学习彻底让我们班的学生爱上了中国的古代文学。因为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们上了一节历史课,专门讲中国古代的先秦文化。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讲到战国七雄,从秦孝公赢渠梁的秦国变法讲到秦昭襄王的励精图治再到秦始皇的雄才伟略。我讲得神采飞扬,澎湃激昂,学生们听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我还借机向学生们推荐中国的古代文学著作,尤其是与春秋战国有关的童书业的《春秋史》和杨宽的《战国史》,我给他们讲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品大意,自此学生们沉迷于中国古代文学,不能自拔。

四、实时鼓励,激发动力

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六年级的学生也毕竟是孩子,如何让他们保持住阅读的热情呢?我想了很多办法,最直接最有效的学生“奖励”,实实在在的奖励更能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很多学生也把这奖励当做自己阅读的动力,努力读书。

学校每个学期都有读书节,都会规定每个年级的必读书目,尤其是五六年级,为了增大学生们的阅读量,学校规定的书目就比较多,而我也借机会向孩子们推荐书目,并指导阅读。为了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我们每个班级门口都贴有“阅读夺魁榜”,四人小组长每天都要登记组员读书的页数,每周累计一次,将全部学生读书的页数贴在“阅读夺魁榜”上,而我就会根据读书的页数,有多到少,分别评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会元、贡士、解元、举人、秀才、童生”,利用每周的班队会进行颁奖,学生可以每天都带着自己的“荣誉称号”,向大家展示。学期结束时,我还会累计一学期的读书量,颁发“阅读之星”,用以奖励爱读书,多读书的孩子。

长此以往,每天坚持,学生们读书的动力越来越大,读书的兴趣越来越浓,慢慢有老师督促读书变成习惯性读书,让阅读成为了学生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而我的语文课堂正是遵循了新课标的这一理念。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课上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们爱上了阅读,也让学生徜徉在书的海洋里,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读书是件快乐的事”,这将会成为我们班学生的至理名言。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读书课文
语文课文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