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实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具体策略分析

2020-08-19杨开源

考试周刊 2020年70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社会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

摘 要:在立德树人环境内,道德与法治课程已经成为落实德育教育的基本科目,所以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也较为完善地分析了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德育困惑,以便让学生及时整理丰富的生活经验,使其及时受到思想启示。为了进一步优化课程的思想启迪、德育熏陶效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便要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切实突破时空限制,由此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使其真正实现长足进步。文章将从关联生活,设计实践主题;整合乡土资源,丰富实践素材;坚持跨学科合作,优化实践效果;组织同伴合作,提高实践效率;完善实践展示,突出德育主题几个角度来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如何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融合策略

一、 引言

一直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即便教师会设计丰富的德育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学科概念,但是却依然难以全面丰富学生的德育体会,而学生很有可能因为“重理论、轻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只能产生肤浅的德育认知,部分学生会选择死记硬背教材内容的方式来应付学科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初中生是很难真正受益的。对于这一现实问题,现阶段的学校教育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目的是要及时优化学生的德育体会,丰富学生的成长经验。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及时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突破时空、教材内容限制,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内思考、分析并生成德育概念。

二、 关联生活,设计实践主题

客观来讲,常规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所以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最为直接的愿意便是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十分耗时耗力,且偶尔会需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内进行,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出于对教学进度的考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会放弃社会实践调查教学活动。但是,现在的初中学校教育环境十分开放,我国教育部也十分鼓励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切实发展学生的社会品格。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关联现实生活,结合学生的成长矛盾来确定具体的社会实践主题,并由此设计可行的社会实践计划,以便及时优化学生的德育认知状态。

就如在“深深浅浅话友谊”一课教学中,教师认为每个初中生的人生必修课之一便是要学会与人为友、与人为善,能够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收获友谊,懂得为朋友服务、包容朋友,所以便在本轮教学活动中设计了一个“如何与朋友相处”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此,学生需针对不同的年龄层、不同的职业环境进行调查访问,了解每个人对友谊的看法。为了完成社会调查任务,初中生要自主设计调查问卷,且要认真记录统计数据的样本范围,由此保证数据的科学性。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可以整理丰富的交友观点,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朋友两肋插刀”“成为愿意对朋友说真话的同伴”等等。如此,则可让学生受到启示,使其反思自己与朋友相处的真实经历,由此优化学生的交友观念。

三、 整合乡土资源,丰富实践素材

组织社会实践的基本特征便是教师既可以以教材知识为依托展开,也可完全跳出教材内容,充分整合乡土资源来推进相应的主题实践活动,以便让学生及时进行实践探索。因此,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全面整合乡土资源,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来推进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有时候需要特定人员的支持,比如社区工作人员、社会人士或者是学生家长。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及时与学校之外的教育力量形成合作关系,由此打造教育合力,以便切实实现资源共享,顺利推进社会实践活动。

就如在“在社会中成长”一课教学中,本班学生便要懂得每个人都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道理,虽然学生看似并未与社会人群紧密接触,但是却无法脱离社会人员的公益服务。因此,为了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教师就设计了“我为社会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即让学生以环保工人、社区物业服务人员、交通志愿者等身份参与到社会服务活动之中,希望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各类公益岗位的辛苦所在。其中,不少学生都表示这些基层工作十分辛苦,劳动量很大,比如环卫工人天不亮便要打扫街道卫生,而交警人员不管严冬烈日都要站在路口指挥交通。通过本轮社会实践活动,本班学生不仅意识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因为这些平凡人物的辛苦付出,还懂得每一份劳动都值得被尊重、被珍惜,所以学生主动表示自己会严于律己,不会给社会添麻烦,也会努力为他人服务,自觉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奋斗。

四、 坚持跨学科合作,优化实践效果

社会实践活动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分支,具有跨学科、多交叉的课程特点,能够很好地突破学科壁垒,让学生综合迁移所学知识,使其切实积累有效的实践学习经验。人们常说,“术业有专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无法全面满足学生所遇到的实践困惑,但是其他学科的一线教师却可发挥专业特长,帮助学生找到解决实践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坚持与其他学科教师积极合作,及时构建教师共同体,以便综合优化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

就如在“合理利用网络”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亲身意识到网络技术的先进性,使其顺利融入网络环境,自觉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个人发展,教师就设计了一轮“走进云课堂,实现线上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即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展开线上学习。为此,教师就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希望各学科教师都能及时布置线上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还与本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积极合作,使其负责培训学生,让学生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以便让学生顺利实现线上学习。如此,初中生则可利用网络平台去整理丰富的学习资料,還会认真上网课,由此积累线上学习经验。通过学生反馈可以判断,本班学生对于线上学习方式感到十分好奇,认为只要他们能够形成良好的线上学习自觉性,那么则可切实优化自身的学习行为,且可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展开学习活动。对此,教师就及时告诫学生,网络技术还有许多尚待开发的技术潜能,学生要善于观察、利用,懂得及时利用网络技术满足个人学习、娱乐需求,希望学生可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动意识。

五、 组织同伴合作,提高实践效率

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在常规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以单向接收现成知识的学习方式为主的,虽然看似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接触丰富的德育道理,但是由于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认同,所以并不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德育记忆,难以真正优化学生的德育认知。因此,在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懂得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行为,且要及时组建实践小组,让学生实现合理分工,使其及时通过小组合作去突破实践探究任务。

就如在“法律保障生活”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初中生全面了解法律对于保护个人权益、维护生命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具体意义,教师就设计了一轮“有哪些法律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践操作方案,使其全面了解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效率,教师就及时组建了实践小组,将关系和谐、家庭住址较近且智能互补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之内,使其自主设计实践计划。如此,初中生则可及时与同伴共享德育资料,且可及时进行合作交流。比如,有的小组则主要以法律文献资料调查为主,通过组内分工调查了不同层面的法律材料;有的小组则以实地采访为主,通过法务人员的动情表达整理了实践资料,整合了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知识与真实案例。如此,则可降低学生独立完成实践任务的难度水平,可促使学生全面完成实践探究任务,使其及时共享实践智慧。

六、 完善实践展示,突出德育主题

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学生经常会在学校之外的领域内进行实践调查,且有可能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相应的实践成果。在此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虽然可以通过面对面沟通与线上交流去辅导学生、监督学生,了解社会实践活动的进程,但是却难以全面把握社会实践活动的细节内容。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便要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及时展现实践成果、现有问题,由此进行实践评价,赏识学生的实践成效与创新行为,同时也要及时帮助学生解惑,进一步突出德育主题,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实践感悟,使其生成良好的德育认识。

在上述“有哪些法律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中,由于教师无法全面追踪各个小组的社会实践行为,所以教师就及时与各小组沟通,待确定各小组普遍完成了社会调查任务之后,便组织了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活动。由此,各小组便可及时展现实践成果,汇总本小组所选择的实践方法、实践思路,以及最终的实践结论。通过展示活动,各小组都可通过其他小组的实践调查结果补充本组结论,全面归纳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知识,以及这些法律内容的具体约束作用。如此,则可让学生知法懂法,使其在遭受权益迫害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待小组展示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及时表扬了本班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肯定了学生的实践成果,同时告诉学生要时刻铭记法律知识,既要懂得用法律来捍卫自身权益,也要自觉遵守法律约束,不可因为任何原因去违反法律,否则必然会受到法律惩罚。如此,则可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守法意识,使其自觉遵守法律约束。

七、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变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学科教学模式,可以切实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及时内化所学知识,使其产生丰富的德育体会。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及时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实丰富德育教育形式,由此实现知行结合,改善德育课程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洪芹.初中《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活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2]刘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55.

[3]王寅秋.实践型作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8.

[4]丁紫俊.初中《道德与法治》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作者简介:杨开源,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社会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