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植物分布新记录

2020-08-19王乐汪荣斌李林华

中国林副特产 2020年4期
关键词:酸浆茜草柔毛

王乐,汪荣斌,李林华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地貌条件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相互交织。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南北,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大别山山地丘陵区、沿江平原丘陵区、皖南山地丘陵区组成[1]。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地貌类型多样,不仅大量分布着平原,还散落有低山丘陵,青弋江、漳河、奎湖等江河水网散布于中。南陵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雨水丰沛[2],使得南陵县的中草药资源丰富多样,呈现出明显的生态多样性。作者在2012年对该县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共采集植物标本1100余号,4000余份,所采标本经整理和鉴定发现有以下3科3种药用植物为安徽省植物分布新记录,现予以报道。所有凭证标本均存于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中心。

1 大戟属(大戟科Euphorbiaceae)

1.1 通奶草Euphorbia hyperieifolia L.(图版Ⅰ,1-3)

1.通奶草植株 2.通奶草花 3.通奶草标本

EuphorbiahypericifoliaLinn.Sp.Pl.454.1753; 海南植物志 2: 185.1965; 云南种子植物名录 1: 440.1984;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2: 620.图 2969.1972; 湖北植物志 2: 387.图 1293.1979; 北京植物志 1: 526.1984; 福建植物志 3: 224.图 154.1987; 贵州植物志 6: 139.1989。

安徽分布: 李林华 340223120816785,2012年8月16日,安徽省南陵县何湾镇丫山,海拔51 m,凭证标本存放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标本中心。

一年生草本,根纤细。茎直立,高15~30 cm,无毛或被疏短柔毛。叶对生,狭长圆形,先端圆,基部圆形,通常偏斜,不对称,边缘具细锯齿;叶柄极短。杯状聚伞花序数个簇生于叶腋或枝顶;总苞陀螺状,长1~1.5 mm,淡绿色,先端5裂;腺体4,边缘具白色或淡粉色附属物。蒴果三棱状,长约1.5 mm。种子卵棱状,长约1 mm。花果期8~12月。

全草供药用。通乳、利尿、清热解毒。适用于妇人乳汁不通、水肿、泄泻、痢疾、皮炎、湿疹。

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江西、台湾、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和云南[3],安徽首次记录。

2 茜草属(茜草科Rubiaceae)

2.1 东南茜草Rubia argyi(Lévl.et Vant)Hara ex L.A.Lauener et D.K.Ferguson(图版Ⅱ,1-3)

1.东南茜草植株 2.东南茜草花 3.东南茜草标本

Rubiaargyi(Lévl.et Vant)Hara ex L.A.Lauener et D.K.Ferguson in Not.Roy.Bot.Gard.Edinb.32(1): 114.1972; 中国植物志 71(2): 316.图版 71 1-6; 浙江植物志 6: 128.图6-162; FOC Vol.19 Page 306, 307, 308, 309, 310, 314, 317, 319。

安徽分布:汪荣斌 340223120815746,2012年8月15日,南陵县烟墩镇三星城门组山坡草丛中,海拔52 m,凭证标本存放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标本中心。

多年生攀缘草本。茎四棱形,棱上有倒生小刺。叶4枚轮生;叶片纸质,三角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至长渐尖,基部常心形,边缘有倒生小刺,上面粗糙,具短刺毛,下面脉上有倒生小刺,基出5脉,有时3或7脉。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萼筒短,无毛;花冠黄白色,裂片三角状卵形;雄蕊5,生于花冠喉部;花柱粗短,上部2裂。浆果近球形,成熟时黑色。花果期7~11月。本种的叶片的形状基本为心形,叶片边缘有倒生小刺,与同属其他植物有不同。

分布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及陕西[4]。虽然在1999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FRPS)和2011年出版的Flora of China(FOC)中均记载安徽有分布,但在1992年出版的安徽植物志中无相关记录[5],属首次记录。

3 酸浆属(茄科 Solanaceae)

3.1 小酸浆Physalis minima L.(图版Ⅲ,1-3)

1.小酸浆植株 2.小酸浆果实 3.小酸浆标本

PhysalisminimaL.Sp.Pl.183.1753; 中国植物志 67(1): 56.1978; 海南植物志 3: 468.图 860; 北京植物志2:861; 贵州植物志 1: 336.图 290; 山东植物志2:1077 图917。

安徽分布:李林华 340223121026020,2012年10月26日,南陵县何湾镇龙山山坡林缘,海拔180 m,结果期,凭证标本存放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标本中心。

一年生草本,根细瘦;主轴短缩,顶端二歧分枝,分枝斜升,生短柔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 2~5 cm,顶端渐尖,基部歪斜楔形,全缘波状,两面脉上有柔毛。花单生叶腋,花梗长4~6 mm,生短柔毛;花萼钟状,长 2.5~4 mm,外面生短柔毛,裂片三角形,具缘毛;花冠黄色,长约5 mm;花药黄白色。浆果球形,包藏于宿萼之内;宿萼卵球状,直径1~1.5 cm。花果期6~12月。全草供药用,清热解毒、消炎化痰,适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

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及四川[6],一般分布于海拔1000~1300 m的山坡,安徽首次记录。

猜你喜欢

酸浆茜草柔毛
A review of the ethnobotanical value,phytochemistry,and pharmacology of Physalis pubescens L.
外源茉莉酸甲酯和赤霉素对茜草生长、相关酶活性及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动物巨无霸之大王酸浆鱿
假酸浆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梨园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系2. 文采新翠雀花系 Ser. Flavidilimboida
系3. 门源翠雀花系 Ser. Menyuanensia
茜草炮制前后红外图谱分析
基于3D技术和偏光技术的茜草鉴别研究
UPLC—Q—TOF—MS分析茜草炒炭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