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敏片对儿童变应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2020-08-19刘湘唐浩斌彭文静陈舒华
刘湘唐浩斌彭文静陈舒华
变应性鼻炎(AR)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反应性疾病[1],由变应原致敏,激发产生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喷嚏、流涕、鼻痒和鼻塞。据推算目前全世界AR患者超过5亿[2],美国的人群患病率为15%~30%[1],我国城乡的AR患病率为6.2%~7.2%[3]。
自1927年Eyermann应用涂片法检查鼻分泌物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后,发现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鼻分泌物中的EOS聚集十分明显,并将EOS细胞学检查推广应用于本病的临床研究[4,5],为鼻变应性疾病及非变应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但是,针对儿童AR患者分泌物EOS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中药治疗的效应研究更为少见。鼻敏片(BMP)是我科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药物,本文通过分析60例AR患儿接受鼻敏片治疗前后的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变化情况,探讨该药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儿童变应性鼻炎6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项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将符合标准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女8例,男22例,年龄3~12岁,平均(6.27±2.78)岁;对照组30例,女12例,男18例,年龄3~11岁,平均(5.86±3.01)岁。两组患儿基础和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以2015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提出的指标为诊断标准[6]。
纳入标准
参照2015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6]依据纳入研究对象:①临床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②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③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作为变应性鼻炎诊断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者均排除免疫缺陷病、结核及其他变应性疾病。
两组患者的男女所占比例、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鼻敏片为依据陈舒华主任医师经验方鼻敏方制成的医院制剂,由黄芪、防风、白术、辛夷、苍耳、炮姜、甘草等各10g组成。以淀粉为原料制成安慰剂,大小、颜色、表面性状均与BMP相同,均为0.4g/片。观察组服用鼻敏片,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每天3次,每次1片,双盲法试验。7天后复诊观察各项指标。
3 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分析
棉签置于一侧下鼻甲内侧面2min,然后取出制备脱落细胞涂片,每例制备涂片2张,95%酒精固定,再用预先配制的瑞氏姬氏染液将涂片染色5min。蒸馏水冲洗,自然晾干,光学生物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的密度分布采用Sheldon等的方法分成6级:Ⅰ级,未见到EOS;Ⅱ级,偶见散在的嗜酸性粒细胞;Ⅲ级,EOS相对较多且呈散在分布;Ⅳ级,每一视野中EOS比例约达1/4;Ⅴ级,每一视野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约占1/2;Ⅵ级,满视野都是嗜酸性粒细胞。级别≥2视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密度为阳性。
4 疗效评定标准
症状积分评估主要包括:鼻痒、鼻塞、流涕及喷嚏。1分:每次打喷嚏的次数在3~5个范围内,有意呼吸时存在鼻通气不畅感,伴有间断性鼻痒;2分:每次打喷嚏的次数在6~10个范围内,鼻痒感明显,伴有间歇性鼻塞;3分:每次打喷嚏的次数在11个及以上,鼻痒感强烈,伴有严重鼻塞。同时参照1999年《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进行症候疗效评判分析。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除,鼻腔检查示下鼻甲肿胀消除,颜色鲜红,停药2个月后病情未复发,Sheldon分级Ⅰ级;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仅有轻微的鼻塞、鼻痒症状,每日打喷嚏数量少于3个,鼻腔检查示下鼻甲肿胀减轻,停药2个月后病情偶有复发,Sheldon分级Ⅱ、Ⅲ级;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病情有恶化趋向,Sheldon分级Ⅳ~Ⅵ级。
5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应用SPSS 16.0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检验,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密度分布状况用Mann-whitey's U检验,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疗效评估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治疗前按Sheldon分级法
治疗前按Sheldon分级法,观察组Ⅰ级2例(7%),Ⅱ级4例(13%),Ⅲ级5例(17%),Ⅳ级7(23%),Ⅴ级7(23%),Ⅵ级5例(17%);对照组Ⅰ级2例(7%),Ⅱ级5例(17%),Ⅲ级5例(17%),Ⅳ级10例(30%),Ⅴ级6例(20%),Ⅵ级3例(10%)。治疗后,观察组嗜酸性细胞减少16例(53%),未减少14例(47%),对照组嗜酸性细胞减少9例(30%),未减少21例(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比较
表1两组治疗前后EOS水平对比(例)
3 治疗前后鼻部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
治疗前后鼻部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症状及体征积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症状及体征积分显著降低(P<0.05或0.01),见表2-4。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症状积分比较
表3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比较
表4两组各自治疗前后对比结果
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清因子水平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血清因子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血清因子水平比较(±s,mg/L)
表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血清因子水平比较(±s,mg/L)
组别 IL-6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93.43±13.52 103.46±6.58对照组 193.48±13.58 138.31±7.58 t-0.016 18.568 P 0.978 0.000 IL-10治疗前 治疗后10.05±2.04 16.59±3.48 10.25±2.02 12.47±3.15 0.456 -5.832 0.632 0.000
5 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鼻敏方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24/30),较对照组(56.70%)明显升高,见表6。
表6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6 两组患儿复发率比较
经过鼻敏方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70%(20/30),较对照组(50.00%)明显升高,见表7。
表7治疗后1年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讨论
近年来,儿童AR患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AR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众多研究结果认为AR的发生与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炎性细胞的相互作用有关[8]。儿童AR患者的病理特征之一是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且可能与炎症状态有关[9]。儿童AR可发生于儿童期的任何年龄,大多数于20岁前发病,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关于AR的临床治疗包括健康教育、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10]。
变应性鼻炎归属中医“鼻鼽”、“鼽嚏”等范畴。结合大量研究,目前临床上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可分为肺气虚弱、肺脾气虚和肺肾两虚三种基本证型,其中以肺气虚弱证最为多见。唐代孙思邈从肺、肾虚论治本病,明清医家则多从“肺脾气虚”辨治[11]风寒束表,肺气继而邪壅鼻窍,寒凝津聚,故下鼻甲肿胀,涕多清稀,而以上这些变应性鼻炎的病症,正是鼻敏方的主治病症。
AR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喷嚏、鼻涕、鼻塞及鼻痒等。这一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严重影响[12,13],国外文献报道多达10%的儿童和20%的少年患常年性鼻炎,其中大多为变态反应性[14]。
Schwartz等[14]认为,嗜酸性细胞与人类变应性疾病密切相关。Zadeh等[15]通过病理组织学研究证明,嗜酸性粒细胞及其释放的毒性颗粒蛋白与炎性介质是引起变应性炎症发生、发展和迁延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学者[16]认为,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测在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中更具有临床意义。本实验组研究结果表明,鼻敏片可以减少嗜酸性细胞的数量,从而减少强碱性的颗粒蛋白等炎性介质对细胞的损伤,降低变应性炎症反应。
鼻敏片方为陈舒华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中医经典古籍,由“玉屏风散合甘草干姜汤”加减化裁而成,已经应用于临床多年,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已制成医院制剂供临床使用。方中黄芪补脾益肺固表,白术益气健脾加强黄芪固表之力,防风走表而祛风,合芪术扶正为主兼以驱邪,诸药合用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合用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均入肺、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以甘草补益肺脾为主,用量宜重,干姜温肺散寒为辅,主治肺脾虚寒之鼻鼽、鼻窒。张桂桃等[17]的研究表明,黄芪、防风为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现代药理研宄证实:玉屏风散主要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百分率,促进细胞免疫能力,增强溶血素和溶血空斑形成反应,增加免疫球蛋白IgA,降低IgE,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DTH2)。甘草干姜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本方原治虚寒肺痿之咳唾。甘草、干姜均入肺、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甘草补益肺脾为主,用量宜重,干姜温肺散寒为辅,主治肺脾虚寒之鼻鼽、鼻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干姜均有镇痛抗炎、抗过敏的作用;丹皮能加强抗炎、抗过敏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30例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70%;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喷嚏、流涕、鼻塞及鼻痒症状积分疗效更为明显,很好的证明了鼻敏片组方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综上所述,本研究组认为自拟方“鼻敏片”能有效地降低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改善患者AR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