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舆情评判研究

2020-08-18成亚丽孟佳俊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网络舆情高等学校

成亚丽 孟佳俊

【摘 要】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如何更好地引导高校网络舆情,使其更好运转,并为网络舆论的整体建设提供服务,是高校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大量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将其作为评判指标,阐述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关键因素,并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权重计算和加权算法将舆情划分等级,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判断舆情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希望能促进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朝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网络舆情;模糊综合评判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024-03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有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互联网中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高校网络舆情是指高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大学生网民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表的对事件的看法、态度和情绪的总称。要想科学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并采取合适行动,就需要建立高校网络舆情预警,将网络舆情信息定量化,从而全面了解网络舆情的发展状况和动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客观判断舆情信息。

1   高校网络舆情评判指标

高校网络舆情和社会网络舆情是密不可分的,属于社会学的研究范畴。高校网络舆情警兆是警情在孳生过程中先行暴露出来的现象,是预警的关键一步。本着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选取的指标必须可计量的原则,从舆情的广度、热度、质量、倾向性四个方面选出警兆的二级指标,并在每个二级指标下设多个三级指标[9][10]。

如表1所示,其中传播活跃度涉及传播数量、传播速度及传播广度这三个方面,呈现的是舆情事件在网络中的状态,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网民对舆情的关注度;传播内容是舆情监控的核心,决定着管理部门的处理方法;传播质量实际上是审核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反馈情况包括对事件主题的支持、反对态度和中立态度情况以及是否产生集会、游行、示威等行为倾向的指标。

2   高校网络舆情预警的评判机制

2.1  评判等级确定

在依据指标进行模糊评价时,必须预先制定指标评分标准,对每个指标进行评分,作为后续计算评价的基础。组织舆情预警负责部门的若干专家组成一个评估小组,分别对10个不同指标数据进行评分区分档次。一般将档次分为:A安全-1,无需关注;B临界-2;C较危险-3;D危险-4,需要保持高度关注。

2.2  指标权重确定

权重是衡量被评价事物中诸多指标相对重要的量,反映了各指标对总体评价所起作用的大小程度,体现了在总体评估中的重要性[11]。下面结合定性及定量方法进行分析处理,通过以下几个步骤确定。

第一步,选择若干人(20人)组成评价小组,成员包括学校网络舆情监管教师、新媒体中心教师及学生等,采用1-9标度准则(如表2),让每个成员对各层次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并赋值,以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参考文献】

[1]施拉姆,波特著,陈亮等译.传播學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2]L S AISumai. Online Topic Detection,Tracking and Significance Ranking Using Generative Topic Models.USA:Georage Mason University,2009.

[3]J Allan S Harding,D Fisher.Taking topic detection fromevaluation to Praetice.Proceeding of the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10.

[4]Aamode A,Plaza E.Case-based reasoning:Foundational issues,methodological variations,and system approaches[J].AI Communications,1994(1).

[5]徐晓日.网络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理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6]兰月新,董希琳,苏国强.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预测问题研究[J].情报科学.2014(4).

[7]温志嵩.网络舆情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对策探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8]欧永美,李锦顺.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9]谢宜瑾.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舆情热点评估方法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5(4).

[10]李耘涛,刘妍,刘毅.网络舆情灰色预警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11(4).

[11]吴晨旭.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研判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7.

【作者简介】

成亚丽(1983~),女,汉,山西晋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优化与决策。

孟佳俊(1998~),男,四川眉山人,成都工业学院应用统计学专业2017级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模糊综合评判网络舆情高等学校
公路桥梁台背回填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四维主体视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模糊评价与应用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