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跨文化戏剧研究
——张蔚教授英文新著评介
2020-08-18钟鸣
在东西方文化越来越频繁交融的新时代,跨文化戏剧的理论与实践既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也是现实舞台的焦点。有百年历程的跨文化戏剧创作史,早已从20世纪初的“洋装戏”“时装京剧”(如《新茶花》《玫瑰花》等)的戏曲改良模式,进入到更具有主体性与创新性的新阶段。其中,中国戏剧与布莱希特理论及作品的关系尤其受人关注。
布莱希特是最受中国戏剧界关注的西方现代剧作家与理论家。作为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梅兰芳并列的“三大戏剧体系”代表之一,他在中国有广泛的影响力。但在已出版的英文著作中,全面地研究布莱希特与中国戏剧的双向影响的,并不多见。张蔚教授的专著《布莱希特在中国的改编、挪用和互文性》 (Chinese Adaptations of Brecht: Appropriation and Intertextuality, Palgrave Macmillan, 2020),既注重结合近四十年中国舞台实际创作的情况,关注布莱希特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接受和影响,又拓展了前辈学者关于中国文化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与创作灵感影响的研究。从前者看,书中探索了中国哲学、伦理观念、美学及中国戏曲与布莱希特的政治戏剧及“陌生化”概念之间的强力互动,从后者看,又把布莱希特对毛泽东诗歌的改编和挪用,引入到布氏研究的互文性案例中。
Chinese Adaptations of Brecht: Appropriation and IntertextualityWei Zhang Palgrave Macmillan, 2020
这部英文新著以布莱希特研究为“切口”,旨在“切入”到中国近四十年舞台理论与舞台实践之中,考察以布莱希特为代表的西方经典改编剧作品如何跨文化地融合不同风格的表现形式,以实现当代剧场的审美效果,满足当代中国观众需求的经验实例,这可以说是对四十年中国戏剧、中国戏曲跨文化经验与教训、思想与实践、理论与创作的重要成就的总结。实际上,专著中提到的这些作品,如川剧《灰阑记》《好女人坏女人》《中国公主杜兰朵》等,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挪用”,简单的故事“挪用”早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新的作品成功地将原著所包含的现代思想“洋为中用”,转化为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的“现代精神”,最大意义上体现出了跨文化改编的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