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镇痛作用、腰椎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2020-08-18宋甲威刘芝静
宋甲威,刘芝静
(秦皇岛市工人医院,秦皇岛 0662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高发于中老年人群的骨科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有趋于年轻化的趋势。腰腿疼痛、腰椎功能下降和高炎性反应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临床表现,多因髓核组织突出而压迫神经根所致,病情进展可致运动功能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丧失,给该症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1]。当前,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手术治疗和西药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需要清除髓核突出组织和脊柱生物学重建,防止术后脊柱不稳、脊柱变形等并发症状,虽然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良好,但存在骨块吸收不相容和相邻脊柱节段退变加速等问题,极易引起术后腰腿痛、术后腰椎综合征等[2-3]。西药保守治疗以缓解腰腿疼痛、提升机体免疫力为主,但具有治疗周期长,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等缺点[4]。故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无西医特异性疗法。针刺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为脊柱相关众多疾病的有效疗法,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尚未得到足够的认识或重视。鉴于此,本研究以秦皇岛市工人医院康复科就诊的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夹脊穴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疼痛、腰椎功能障碍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秦皇岛市工人医院就诊的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西药组和针刺组,每组74例。西药组中男38例,女36例;年龄 41~75岁,平均年龄(57±5)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8±0.4)年。针刺组中男39例,女35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7±5)周;病程2~8年,平均病程(3.9±0.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方案经秦皇岛市工人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5]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②年龄 40~70周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了解临床试验方案。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骨折、骨伤、骨韧带伤、颈椎病、恶性肿瘤、骨结核等病症;②伴有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及器质性疾病;③妊娠、哺乳期女性;④对治疗方案和药物应用不耐受;⑤精神障碍对研究产生影响者。
2 治疗方法
2.1 西药组
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
2.1.1 西药治疗
除非甾体抗炎药物外,给予马来酸氟吡汀胶囊(由Teva Phaimaceuticals Polska 生产,批号 H20150231,0.1 g/粒),每次1粒,每日3次,共治疗3个疗程(3个月)。
2.1.2 康复训练
以慢跑、散步、体操为主,每日坚持1~2 h,以不产生劳累感为佳,确保每周3次。
2.2 针刺组
予以夹脊穴针刺及运动疗法治疗。
2.2.1 夹脊穴针刺
夹脊穴根据CT或MRI显示(或根据脊神经根定位)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棘突旁开 1寸左右取穴,配合阳陵泉、足三里、委中、环跳等辅穴针刺。皮肤常规消毒后,夹持进针,以缓慢提插手法为主,使局部有酸麻胀等针感,留针20 min。每周3次,共治疗3个疗程(3个月)。
2.2.2 运动疗法
除慢跑、散步、体操训练外,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度予以腰背肌运动训练、搭桥运动训练、核心肌群控制运动训练等,训练强度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身,以不产生劳累感为佳,确保每周3次,共治疗3个疗程(3个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近期(随访 3个月、6个月)和远期(随访12个月)腰腿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炎性相关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视觉模拟量表(VAS)[6],得分越高,提示疼痛感越强。Oswestry功能障碍(ODI)量表[7]可评测运动疼痛感、活动受限程度、腰椎活动范围等内容,得分越低,提示腰椎功能越良好。于治疗前、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12个月抽静脉血2 mL,以1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清运用 ACH180化学免疫发光仪(德国贝尔公司)对血清IL-6、TNF-α、hs-CRP等炎性因子进行检测。
3.2 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近期(随访 3个月、6个月)和远期(随访12个月)临床疗效。参照改良MACNAB[8]标准。
优:腰腿疼痛感消失,腰腿运动功能正常或无受限,可正常工作生活。
良:偶有腰腿疼痛感觉,可完成轻度运动。
可:腰腿疼痛感改善,但腰腿运动功能仍受限。
差:腰腿疼痛感未改善,表现为神经压迫,腰腿运动功能受限,不可正常生活和工作。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学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或LSD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西药组近期(随访3个月、6个月)和远期(随访12个月)治疗优良率分别为55.4%、70.3%、77.0%,针刺组分别为 58.1%、73.0%、91.9%。两组近期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刺组远期优良率高于西药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不同时间腰腿疼痛VAS评分比较
如表2所示,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随访3个月、6个月)和远期(随访12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针刺组低于西药组(P<0.05)。
表2 两组不同时间腰腿疼痛VA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不同时间腰腿疼痛VA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随访3个月 随访6个月 随访12个月 F值 P值西药组 74 7.41±1.93 5.96±1.33 5.31±1.18 4.97±1.05 9.714 0.000针刺组 74 7.40±1.94 4.66±1.11 3.67±0.73 3.53±0.69 23.418 0.000 t值 - 0.031 6.455 10.167 9.859 - -P值 - 0.975 0.000 0.000 0.000 - -
3.4.3 两组不同时间ODI评分比较
如表3所示,两组治疗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随访3个月、6个月)和远期(随访12个月)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针刺组低于西药组(P<0.05)。
表3 两组不同时间ODl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不同时间ODl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随访3个月 随访6个月 随访12个月 F值 P值西药组 74 20.58±2.09 17.42±1.83 15.59±1.69 13.32±1.45 12.684 0.000针刺组 74 20.52±2.16 14.52±1.51 10.71±1.30 8.71±1.03 33.728 0.000 t值 - 0.172 10.515 19.689 22.297 - -P值 - 0.864 0.000 0.000 0.000 - -
3.4.4 两组不同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如表4所示,两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随访 3个月、6个月)和远期(随访12个月)血清IL-6、TNF-α、hs-CRP低于治疗前(P<0.05),且针刺组低于西药组(P<0.05)。
表4 两组不同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s,ng/L)
表4 两组不同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s,ng/L)
注:与同组上一随访点比较1)P<0.05;与西药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项目 治疗前 随访3个月 随访6个月 随访12个月 F值 P值西药组 74 IL-6 98.58±12.09 87.11±10.161) 73.29±9.391) 64.72±8.511) 34.719 0.000针刺组 74 98.52±12.16 78.01±9.321)2) 62.08±8.321)2) 51.52±6.751)2) 42.884 0.000西药组 74 TNF-α 53.43±8.26 49.68±7.201) 42.21±6.601) 33.47±5.621) 37.260 0.000针刺组 74 53.63±8.46 40.54±6.891)2) 32.77±5.091)2) 26.74±4.591)2) 47.262 0.000西药组 74 hs-CRP 15.71±3.89 12.27±3.431) 10.93±3.011) 8.87±2.931) 35.798 0.000针刺组 74 15.81±3.81 12.22±3.491)2) 8.92±2.851)2) 7.02±2.191)2) 51.26 0.000
3.5 不良反应
西药组和针刺组治疗中均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常规生化检查均无异常表现。
4 讨论
近年,为降低手术医源性损伤,内镜或管道下的微创介入式腰椎手术越来越多得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的青睐[9]。虽然该微创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根受压,缓解腰腿疼痛感,恢复腰椎功能。但微创通道下的介入式腰椎手术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手术操作空间小,对脊柱上神经根影响较大,尤其是容易造成神经根损伤,导致患者术后腰腿疼痛感并不能得到有效缓解[10-11],因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接受度较低。同时保守西药治疗具有治疗周期较长,药物不良反应大,疗效显著性较低等弱点[12],因此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光投向中医方向。
中医学典籍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病”“痹证”范畴,以筋络失养、风寒湿杂至为病理基础,中医治疗法则以疏经通络、活血行气为主[13]。针刺以“经脉所过,主治所在”为基础,而夹脊穴分布于腰背部,为汇聚一身之阳气之所在,腰背部夹脊穴针刺具有止痛、疏经、通络、活血、消炎等功效[14-15]。辅助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经验穴位针刺,如针刺委中穴可调节机体免疫力,针刺阳陵泉可增强抗病能力,针刺足三里可疏风化湿扶正祛邪,夹脊穴联合经验穴位的针刺,可使邪气通达于体外,缓解腰腿疼痛症状,正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的对症疗法。运动训练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中重要措施,如腰部核心肌力可使髓核组织向内回缩,在临床缓解腰腿疼痛上效果显著[16]。本研究显示,在近期(随访3个月、6个月),西药组和针刺组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远期(随访 12个月),针刺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西药组,可见,与西药治疗加运动疗法相比,针刺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可显著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远期疗效。
现代临床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髓核组织突出使神经根受压,从而引发炎性反应腰腿疼痛及腰椎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近期(随访3个月、6个月)和远期(随访12个月),西药组和针刺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针刺组显著低于西药组,提示针刺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可显著改善腰腿疼痛症状和腰椎功能障碍症状,尤其是远期改善效果得到了临床体现,与徐毅[17]研究结果相似。同时本研究还显示,在近期和远期西药组和针刺组的血清 IL-6、TNF-α、hs-CRP低于治疗前,且针刺组显著低于西药组。在目前骨科医学领域,炎性因子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较多。有研究显示,抑制 IL-6的表达可抑制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发展[18-19]。也有研究显示,TNF-α、hs-CRP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发展中的关键细胞因子,TNF-α和 hs-CRP可形成一个炎症互相作用的网络,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周围腺体的慢性炎症反应[20]。可见,针刺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可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进展方面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刺腰背部夹脊穴具有止痛、疏经、通络、活血、消炎等功效,辅助以运动疗法,如腰部核心肌力可使髓核组织向内回缩,在临床缓解腰腿疼痛上效果显著,针刺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针对性高。针刺夹脊穴联合运动疗法可显著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远期疗效,可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和腰椎功能障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