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正常眼压青光眼患者视野、视力的影响
2020-08-18吴虎强夏泽梅董玉李戈媛罗燕
吴虎强,夏泽梅,董玉,李戈媛,罗燕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 650500)
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致盲眼病,常见的首发症状是视野缺损、视力减退、视物模糊[1-3],在全球致盲眼病中排名第二,其主要是威胁和损害视神经及其视觉通路,最终导致视觉功能损害,主要与病理性眼压升高有关的临床征群或眼病[4]。由于青光眼患者发病隐匿,早期就诊时常见的症状是视物模糊、视物范围缩小等。目前现代医学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多数通过控制眼压,以期延缓患者的病情发展[4-5]。视野是青光眼进展的一项重要检查指标[6-7],在理论上,青光眼的视野缺损自然进展率为0.23单位/个,在同一个半视野里,青光眼视野缺损进展模式与视神经纤维束损伤加重的模式相一致,大多数青光眼视野缺损进展呈现出直线型逐渐减低的特征[8-11];视野缺损即注视眼固视时所能看见的范围有所受损,其共同表现是视网膜光敏感度降低及平均缺损增加,在临床中属于难治疾病。笔者导师罗燕师从云南省名中医刘楚玉教授,从事眼科临床教育 20余年,擅长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应用针刺治疗眼科疾病。在临床中运用针刺治疗正常眼压青光眼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眼科就诊并诊断为青光眼的患者4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0例35眼,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最小 32岁,最大 76岁,平均(58±12)岁;病程 1~17年,平均(8.95±4.57)年。治疗组20例32眼,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4岁,平均(54±12)岁;病程2~16年,平均(8.40±3.97)年。所有患者眼压均控制在8~21 mmHg之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视野平均敏感度(MS)及平均缺损度(MD)、视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眼科学》(第3版)[12]中对青光眼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眼科学》(第9版)[13]中青风内障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青光眼的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青风内障的诊断标准;③年龄 18~80岁;④经使用降眼压药物或(和)手术治疗后,眼压控制在靶眼压内,即青光眼早期眼压≤18 mmHg,进展期眼压≤15 mmHg,晚期眼压≤12 mmHg[14];⑤自愿参加本次试验,且配合完成试验的全部过程。
1.4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的精神障碍或语言障碍而不能按本课题试验方案要求完成研究;②正处于妊娠、哺乳期患者或合并有心、脑、肾、肝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内科疾病者;③有其他视神经疾病或正在参加其他试验者。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①针刺治疗期间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者;②未按规定配合针刺治疗完成整个试验过程者;③治疗期间出现妊娠、或自行要求退出、或失访及资料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继续原有药物持续点眼控制眼压在靶眼压内,即青光眼早期眼压≤18 mmHg,进展期眼压≤15 mmHg,晚期眼压≤12 mmHg[14]。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取睛明、攒竹、鱼腰、太阳、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足三里、光明、太冲,除百会、四神聪外,其余穴位均取双侧;头部穴位不行针,其余穴位采取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针刺14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6 d,共治疗3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视野采用上海卡尔蔡司720i视野机,做中心24°视野检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野平均光敏度(MS)、视野平均缺损(MD)变化;视力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用小数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
3.2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5]相关标准。
显效:视力由光感或手动(记为0)提高至0.2以上(包括 0.2),或由 0.05以下可计数的视力提高至 0.3(包括0.3),或视力(X)由0.05~0.1提高至0.4(包括0.4),或提高3行以上。
有效:最佳矫正视力由光感或手动(记为 0)提高至0.1(包括0.1),或由0.05(包括0.05)以下可计数的视力提高至 0.2(包括 0.2),或视力(X)由 0.05~0.1提高至0.3(包括0.3),或提高2行。
无效:视力不提高或下降。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视野MS、视野MD比较
两组治疗前视野MS、视野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视野MS增加,视野MD降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视野MS、视野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视野MS比较 (±s,dB)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视野MS比较 (±s,dB)
组别 眼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35 14.57±3.66 14.83±2.95 -0.753 0.456治疗组 32 15.22±3.32 17.59±2.58 -4.644 0.000 t值 - -0.756 -4.073 - -P值 - 0.452 0.000 -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野MD比较 (±s,dB)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野MD比较 (±s,dB)
组别 眼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35 17.51±4.41 17.63±3.79 -0.282 0.780治疗组 32 16.38±3.79 14.38±3.02 -4.347 0.000 t值 - 1.129 3.861 - -P值 - 0.263 0.000 - -
3.4.2 两组视力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视力总有效率为 11.4%,治疗组总有效率 65.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视力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视野检查是目前监测青光眼病程进展的重要指标,现代医学对于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控制患者眼压在靶眼压内[16-18],眼压是目前青光眼治疗中唯一被证实且可控的危险因素[14]。眼压控制正常青光眼在中医学中属于“青风内障”范畴[19-20],对其治疗有着独特的疗效。在《黄帝内经》中记载描述,十二经脉及全身络脉,皆与目通过气血相连,以起到目之视物的功能[21];对眼周穴位及远端取穴进行针刺,既可以使眼部气血运行加快,也可刺激全身血液运达眼睛[22-24],使眼睛的气血濡养而起到视物功能。
本次试验,睛明、攒竹、鱼腰、太阳为局部取穴,穴位所在,主治所在,通过刺激局部经络,使气血运行通畅,以濡养眼部,百会为督脉之穴,为督脉之要穴,针刺可刺激正气[25-26],配合四神聪对于脑部供血有着较好的作用,以此起到濡养眼部的作用;风池、光明属足少阳胆经,与肝经互为表里,配合太冲可疏肝利胆,活血通络,且光明为治疗眼疾之验穴[27-28],有明目退翳之效;诸穴相配,起到了舒筋通络、调和气血作用。王蕊[29]通过针刺对青光眼眼压控制稳定患者的视力、视野有着一定的疗效;王娇娇等[30]通过实验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可通过增加脑区神经元的ChAT的表达,进而改善干眼症状。武玉和等[31]研究发现,针刺球后穴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明显降低且视力有一定好转;严良等[32]发现通过针刺,对青光眼继发视神经萎缩患者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郝美玲等[33]运用针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患者视野及视力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导师在多年临证中,采用针灸治疗眼疾,在开角型青光眼、正常眼压型青光眼、眼外肌麻痹、视神经萎缩等疾病治疗中普遍获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