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对脑性瘫痪伴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0-08-18刘肖妮金炳旭
刘肖妮,金炳旭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佛山 528200)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临床以中枢性运动障碍为特征,常伴有认知、感觉、骨骼肌肉等障碍以及癫痫等共患病[1-3]。文献报道,我国脑瘫患者的认知障碍发生率为72.4%~75.6%[4]。在ICF-CY框架下,脑瘫患者的康复目标为最终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和融入社会生活。因此,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瘫患者,促进智力水平提高和运动功能获得同等重要位置。近年来,穴位注射疗法在脑瘫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注射药物和穴位选择多样,临床疗效确切[5-7]。课题组于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脑瘫伴认知障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神经康复科,按就诊顺序共收集脑瘫伴认知障碍患者 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大4岁,最小2岁1个月,平均年龄(3.01±0.75)个月;GMFCS分级Ⅰ级0例,Ⅱ级5例,Ⅲ级25例;痉挛型四肢瘫18例,痉挛型偏瘫4例,痉挛型双瘫8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8例;年龄最大3岁10个月,最小2岁2个月,平均年龄(3.12±0.64)个月;GMFCS分级Ⅰ级1例,Ⅱ级6例,Ⅲ级23例;痉挛型四肢瘫16例,痉挛型偏瘫5例,痉挛型双瘫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脑瘫诊断参照《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1]诊断标准;认知障碍诊断参照《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精神发育迟滞》[8]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男女均可,年龄2~4岁;②监护人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合并遗传代谢性疾病或染色体病等;③凝血功能障碍;④对复方麝香注射液过敏;⑤合并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
2.1.1 肢体功能训练
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进行一对一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异常姿势及异常运动模式,选用Bobath法、Rood法等现代康复技术制定个性化方案进行训练,每次4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1.2 低频脉冲电疗法
应用多功能神经肌肉治疗仪,部位选择四肢或腰骶部,强度 35~40 INTENS,选择 4号治疗处方,每次2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1.3 推拿疗法
由专业推拿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辨证推拿治疗,同时进行手法矫正,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1.4 中药浴
由桑枝、牛膝、艾叶、川芎等药物制成的药粉冲水后进行药浴治疗,水温38℃,每次1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治疗。
取双侧风池、阳陵泉穴,抽取复方麝香注射液(安徽金太阳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25453)2 mL,患者取坐位并由家长协助固定姿势,穴区皮肤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每穴注射0.5 mL,出针后无菌棉球按压针孔2~3 min。隔日1次,每周3次,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以下指标评估。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价患者运动功能变化,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运动功能越好[9]。Gesell发育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智力水平[10],分值越高,代表智力水平越好。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检查仪器(TCD)检测患者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VP)[11-12],数值越大,代表血流速度越快。
3.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比较用卡方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
表1示,两组治疗后GMF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30 59.29±15.23 64.54±14.50 4.102 0.000观察组 30 58.81±15.72 72.22±14.131) 7.931 0.000
3.3.2 两组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比较
表2示,两组治疗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30 42.13±12.65 46.43±11.35 3.247 0.000观察组 30 42.56±12.91 52.89±11.031) 5.381 0.000
3.3.3 两组治疗前后ACA、MCA、PCA的VP比较
表3示,两组治疗后ACA、MCA、PCA的VP值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ACA、MCA、PCA的VP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CA、MCA、PCA的VP比较 (±s,cm/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CA、MCA、PCA的VP比较 (±s,cm/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
组别 例数 VP(ACA) VP(MCA) VP(PC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50.31±13.52 54.67±12.091) 55.19±11.30 59.01±10.781) 31.04±5.08 35.40±4.991)观察组 30 51.03±13.22 60.98±11.331) 55.67±11.91 65.77±10.001) 31.77±5.41 38.12±4.271)t值 - 0.208 2.085 0.160 2.518 0.538 2.268 P值 - 0.835 0.041 0.873 0.014 0.592 0.027
4 讨论
脑瘫是儿科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儿童肢体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13-15]。国内外文献报道,脑瘫的国外发病率为 1.5‰~4‰,国内的发病率为 2.48‰,约有近1/2患者终生生活不能自理[16]。在所有脑瘫患者中,伴轻、中度智力发育落后的患者约占50%,伴重度智力发育落后约占25%[17]。因此,脑瘫伴认知障碍患者的运动康复与认知康复应同步进行,对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脑瘫的康复治疗仍然处于不断探索中,目前,国内以综合康复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脑瘫属中医学“五迟”“五软”“五硬”范畴,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机为本虚标实[18-20]。中医传统疗法在脑瘫的临床治疗中逐渐显现优势[21-23]。本研究对脑瘫伴认知障碍患者给予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观察了穴位注射疗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穴位注射是药物与针刺协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药物、针刺、穴位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复合刺激效应[24]。文献报道,应用穴位注射,可使药物的药效呈几何倍数放大,通过循经作用使药物直达病灶[25]。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几乎涵盖了所有疾病,根据不同的疾病,所选药物也几乎扩大到所有的注射药物[26]。近十几年来,穴位注射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脑瘫的临床治疗,包括传统穴位注射疗法、位点注射等方法[5,26]。复方麝香注射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复合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石菖蒲、麝香、冰片、郁金、广藿香、薄荷脑,主要功效为豁痰开窍、醒脑安神。现代研究表明[27],复方麝香注射液对脑部疾病的治疗作用显著,作用机制为调节脑代谢、改善脑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起到保护脑细胞、促进脑功能恢复,减少神经系统遗留症状作用。本研究选用风池和阳陵泉是基于腧穴的特异性、腧穴与药物的相互作用[28-29]。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能改善脑瘫伴认知障碍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智力水平,效果显著,这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5],同时,通过TCD检测,结果显示患者ACA、MCA、PCA血流速度均有显著改善,这可能是该疗法的起效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对脑瘫伴认知障碍患者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能有效改善大脑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和智力水平提高,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负担。本研究的不足在于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对作用机制的研究少,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