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薰蒸联合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0-08-18蒋雨伶杨洁沈丽萍屈丹皮红霞郭晓敏安雪梅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顽固性面神经面瘫

蒋雨伶,杨洁,沈丽萍,屈丹,皮红霞,郭晓敏,安雪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 610075)

面瘫患者经过4周的治疗后仍存在口眼歪斜、口角下垂、眼睑闭合不良、面部肌肉痉挛等表现的面瘫症状即为顽固性面瘫,治疗难度增大,疾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中医学理论中,顽固性面瘫隶属“口眼歪斜”“口僻”范畴,因外感风寒之邪,正气不足,气虚血瘀,面部经脉失养,肌肉迟缓不收而起,应以益气活血、温经通络、祛风散寒之法治疗[2]。中医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中药薰蒸、针灸、穴位按摩等外治之法的疗效均经临床研究证实[3]。其中,中药薰蒸将中草药雾化后渗透患侧皮肤发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功效,针灸则通过刺激相应穴位疏通阻滞的经络,益气活血、扶正散寒,均具有良好效果,且二者联合治疗或能得到更好的疗效,联合治疗成为近年研究的新趋势[4-5]。本研究观察中药薰蒸联合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6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的研究患者按照密封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面瘫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6]中顽固性面瘫诊断标准。患者病程>2个月,且经其他治疗无效或虽有疗效但仍表现为口眼歪斜、口角下垂、流涎、面部表情肌瘫痪,不能鼓腮、吹口哨,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等。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规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7]中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主症为口眼歪斜、口角下垂、额纹消失、睑裂变大、不能鼓腮、舌质淡、苔黄少津、脉浮数。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顽固性面瘫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③病程>2个月;④单侧面瘫;⑤意识清醒,可配合治疗、检查;⑥肌电图检查可见F波;⑦对研究知情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面瘫多次反复发作;②由手术、腮腺病变、脑干病变等引起的面瘫;③继发性面瘫;④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⑤肝肾功能不全;⑥合并恶性肿瘤;⑦有精神疾病史;⑧过敏体质;⑨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中药薰蒸治疗。薰蒸方为葛根、川芎、防风各12 g,白芷、桂枝、羌活各10 g,僵蚕9 g,炙甘草6 g,全蝎 3 g;中药材浸泡后取汁液放入中药薰蒸仪内,药液距患者15~25 cm,薰蒸患者患侧面部30 min,每日2次,持续治疗8周。

2.2 治疗组

采用中药薰蒸联合针灸治疗,在中药薰蒸后(同对照组)进行针灸治疗。取患侧阳白、地仓、四白、迎香、攒竹、颊车、翳风穴,健侧合谷。患者取仰卧位,面部穴位消毒后,以 0.30 mm×70 mm华佗牌不锈钢毫针,根据穴位浅刺0.2~1.0寸,行捻转泻法,每5 min行针1次,留针25 min,翳风穴得气后,针柄套长约2 cm的艾灸,距皮肤3 cm左右点燃,以患者面部施针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每日1次,持续治疗8周。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量表[8]

治疗前后采用 FDI量表评估患者面部残疾状况,FDI量表包括面部残疾躯体功能(FDIP)与社会生活功能(FDIS)2个维度,10个条目,FDIP条目正向计分,分数越高躯体功能状况越好;FDIS条目反向计分,分数越高社会生活功能越低。

3.1.2 House-Brackmann(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分级[9]

治疗前后采用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分级法评估面部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对患者额纹、眼裂、耸鼻、鼻唇沟等10项表现进行检测,分正常(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4级评分。

3.1.3 面神经电生理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患者患侧面神经F波潜伏期及时程,刺激眶上神经及颏神经,检测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时间。

3.2 疗效标准

参照《神经病学》[6]中顽固性面瘫疗效标准。

显效:面瘫症状、体征消失,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或显著改善,面部神经功能分级正常。

有效:面瘫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面部神经功能好转,双侧额纹、鼻唇沟等稍不对称,患者无不适感。

无效:无上述改善,甚至病情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否则进行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例及百分数表示,无序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2%,对照组为 80.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FDI量表的FD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FDIP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D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面部残疾指数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面部残疾指数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 例数 FDIP FDI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73 10.41±4.86 21.84±4.231) 25.52±4.36 17.02±3.291)治疗组 73 10.49±4.93 27.49±4.521) 25.47±4.28 11.84±3.731)t - 0.0988 7.798 0.070 8.898 P - 0.922 <0.001 0.944 <0.001

3.4.3 两组治疗前后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8周内,两组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为下降趋势,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4周、治疗8周后的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8周 F P对照组 73 18.63±3.42 15.32±2.72 12.14±2.47 91.539 <0.001治疗组 73 18.59±3.67 13.47±2.53 9.82±2.28 169.554 <0.001 t - 0.068 4.255 5.897 - -P - 0.946 <0.001 <0.001 - -

3.4.4 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电生理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F波潜伏期与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缩短(P<0.05),F波时程延长(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 F波潜伏期与瞬目反射 R1波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F波时程长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电生理指标比较 (±s,m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电生理指标比较 (±s,m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 例数 F波潜伏期 F波时程 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73 42.37±7.43 36.54±7.231) 2.12±0.51 2.36±0.571) 20.34±4.63 16.28±3.191)治疗组 73 42.46±7.38 30.19±6.621) 2.13±0.54 2.64±0.561) 20.29±4.57 13.97±2.411)t - 0.073 5.534 0.115 2.994 0.066 4.936 P - 0.942 <0.001 0.909 0.003 0.948 <0.001

4 讨论

面瘫是面神经髓鞘脱失、轴突变性的神经麻痹疾病,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多发于青壮年人群,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功能与外貌形象[10-12]。目前临床西医主要通过营养周围神经、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髓鞘与再生等方法促进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达到治疗目的,但疗效并不理想[13]。而中医治疗面瘫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改善患者面瘫症状、恢复患者面神经功能等方面的疗效已经被临床研究证实,且世界卫生组织在上世纪90年代便肯定了中医针灸在面瘫治疗中的作用[14]。

中医学理论中,面瘫病因病机为过度劳倦、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等引起脉络空虚、卫气不固,经脉受风寒之邪侵袭,使经络阻滞、气血闭阻,则面部经脉、筋肉失养,肌肉弛缓不收,发为面瘫;而风寒之邪侵袭经脉后邪气滞留,稽留日久,久病入络,致气虚血瘀,津液滞留,停而为痰,痰瘀互结,闭阻经络,发展为顽固性面瘫。治疗原则为温经通络、益气活血、扶正祛邪等[15-17]。中药薰蒸为中医的重要外治之法,可煎煮治疗疾病的对应中药产生药雾后利用皮肤具有吸收、渗透作用的特性进行薰蒸,经皮入药,且药物热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等功效,有利于提高疗效[18-20]。本研究所用薰蒸中药方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温煦筋肉之功效。且现代研究证实,薰蒸方中防风含有镇痛镇静、抗炎、抗过敏功效的活性成分,川芎中含有促进平滑肌收缩、扩张局部皮肤毛囊的活性成分,桂枝中含有刺激汗腺、扩张血管、镇静镇痛等作用的活性成分,表明本研究所用薰蒸方有利于改善面瘫患者面部症状,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18,21]。而中医另一外治治法针灸通过捻转提插等针刺手法刺激人体有效穴位,通过灸法烧灼、蒸熨穴位,利用热力刺激穴位,具有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现代临床研究发现,针灸具有减轻血管痉挛、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祛水肿、消炎作用,针对顽固性面瘫可改善患者症状,恢复其面部神经组织血供[22]。本研究针灸所选穴位中,风池、阳白、关冲、足三里、耳尖穴均可活血通络、祛风散寒,具有刺激局部神经组织,缓解水肿、充血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针灸翳风可温经通络;针刺合谷可舒筋通络、调和气血;针刺足三里可补气固本;地仓穴布有面部神经、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脸颊神经末梢,针刺后可舒筋活络、祛风止痛;针刺阳白穴可益气固本、调和气血。针灸以上诸穴可发挥疏调经脉、活血通络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面部残疾与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证实了中药薰蒸联合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可获得良好疗效。原因在于该联合方案的两种治法可从不同机制作用角度发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等作用,协同增效。此外,F波是少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受逆行冲动刺激产生兴奋并在此沿运动轴突顺行传至肌肉而引出的小电位,运动神经纤维解剖与生理完整性是 F波产生的必要条件,而顽固性面瘫患者面神经髓鞘脱失、轴突变性,面部神经受损,其电生理发生变化,通过肌电图检测可评估患者神经恢复情况[23-24],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F波潜伏期与时程、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薰蒸联合针灸治疗有利于顽固性面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顽固性面瘫患者采用中药薰蒸联合针灸方案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面部神经肌肉功能,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顽固性面神经面瘫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蜂蜇医治面神经麻痹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菖远安眠汤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