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南地区冬季甘薯种苗繁育技术研究
2020-08-18李慧峰黄咏梅李彦青滑金锋郑刚辉陈碧梅刘义明陈天渊
李慧峰黄咏梅李彦青滑金锋郑刚辉陈碧梅刘义明陈天渊*
(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南宁530007;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旱粮作物研究所,南宁530007;
3.广西合浦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 北海市536100;4.广西防城港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广西 防城港市538001)
甘薯是广西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公顷左右[1,2]。甘薯含有糖、蛋白质、纤维素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保健功能日益突出[3]。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光、温、水资源丰富,周年适合甘薯生长,特别是桂东南地区发展春薯,优势更为明显,可填补国内北方和长江中下游薯区市场周年供应缺口[4]。近年来,随着甘薯种植比较效益的提高,广西春薯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但也面临健康种苗供应不足、质量层次不齐和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5]。本研究以健康种苗供应为出发点,通过比较不同育苗方式及其春薯生产效益的优劣,以期为广西桂南春薯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桂紫薇薯1号”,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鲜食型甘薯品种。
1.2 试验方法
1.2.1 温室地热育苗试验点位于广西农业科学院明阳基地,采用种薯育苗。建设2个钢架大棚,每个大棚180m2,采用地热线加温,每667m2投资55558.3元,按5年折旧计,平均每年折旧费11112元。2017年12月20日放置种薯,种薯密度9260kg/667m2,种薯相隔3cm,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300kg。2018年2月28日剪第一批苗,3月19日剪第二批苗,4月10日剪第三批苗。
1.2.2 大田拱棚育苗试验地点位于北海市合浦县沙岗镇双文村,采用秋薯收获期蔓头苗作种苗,竹篾作拱,水稻育秧农膜覆盖保温。行距120cm,株距18cm,种植密度3000株/667m2。每667m2施用商品有机肥150kg、复合肥(N 15∶P2O515∶K2O 15)45 kg作基肥。种苗栽插前用800倍多菌灵和800倍吡虫啉混合药液消毒。2017年12月22日种植,2018年1月4日覆膜,2018年3月13日中耕施肥,2018年3月18日剪苗(剪取顶段苗),2018年6月20日收获。
1.2.3 不同种苗春薯试验试验地点位于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镇贵明村,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1:温室地热种苗,处理2:大田拱棚种苗。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35m2,3次重复。2018年3月20日种植,5月20日中耕培土,7月16日收获。种植密度3333株/667m2,行距140cm,株距14.3cm,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225kg、钙镁磷肥50kg、硫酸钾复合肥25kg。大培土追施氯化钾10kg/667m2、尿素4kg/667m2。种苗用800倍多菌灵和吡虫啉混合液浸种10min;大培土时每667m2施用吡虫啉1.5kg颗粒剂(有效成份含量2%);收获前30d用高氯菊酯农药按说明叶面喷1~2次。
1.3 样品采集与调查
剪苗后分别测定种苗的百苗重、苗长、节数。收获期,调查小区收获株数、缺苗率、单株结薯数、单株薯块鲜重、单个商品薯鲜重,按照单薯重大于75g计算小区商品薯产量。同时,按照试验点当地农资、劳动力成本计算投入和产出效益。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种育苗技术比较
2.1.1 两种育苗方法产苗量比较不同育苗方法种苗产量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温室地热育苗单位面积产苗量高,是大田拱棚育苗量的50倍,但百苗重是大田拱棚育苗的55.56%。育苗产量大和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苗床种薯密度大,芽眼多,在地热线温床中,短时间内萌发快,出苗量大,在第一批种苗收获前,每株种苗根部已形成根系,剪苗后种苗根部继续吸收水肥,在温床光热充足的条件下,快速成长为第二、第三批种苗。而百苗重较轻的主要原因则是种植密度大,单棵种苗得到的光照和肥料较少,第一批种苗的主要营养来自种薯自身,第二批和第三批种苗才形成新的根系,吸收苗床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同时生长时间较短,两次剪苗时间相差20d左右。大田拱棚繁育的薯苗百苗重高,主要原因在于种植密度小,单株种苗得到的温光水肥较充足,种苗生长的时间较长。
表1 不同育苗方法种苗产量比较
2.1.2 两种育苗方法成本比较温室地热种薯育苗成本分析见表2,每667m2成本总计为55131元,单株成本约为0.075元。该方法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是从育苗效率、产量和单株总成本角度来看效果较好。大田拱棚育苗成本分析见表3,总成本为2167元,单株成本约为0.144元。该方法由于产苗量少,人工投资占投资总额的54.22%,所以单株成本比温室地热种薯育苗高。
与温室地热种薯育苗方法比,大田拱棚育苗单株成本增加0.069元。但是,从综合效益来看,大田拱棚育苗中,剪苗一次后,薯苗继续生长,在收获期还可收获鲜薯获得收益。按照商品薯产量1153kg/667m2,鲜薯销售价格2.5元/kg计算,收入为2882.5元/667m2。根据当地延期地租价格200元/667m2,收获销售成本515元/667m2计算,可增加纯收入2167.5元/667m2,育苗实际支出成本可通过鲜薯收入赚回。
表2 温室地热种薯育苗成本分析 (单位:元/667m2)
表3 大田拱棚育苗成本分析 (单位:元/667m2)
2.2 不同种苗春薯产量与效益比较分析
2.2.1 产量性状比较不同来源种苗春薯产量性状比较见表4。从表4可看出,两种处理条件下,春薯产量相关性状中单株结薯数差异极显著,小区产量差异显著,而在缺苗率、单株薯块鲜重、单个商品薯鲜重3个性状差异不显著。与处理2采用大田小拱棚繁育种苗相比,处理1采用温室大棚地热线繁育的种苗,其平均单株结薯数减少了2.0个,平均单个商品薯鲜重增加了22.5g,缺苗率增加了3.6%,单株薯块鲜重降低了138g,小区产量降低了476.3kg。与大田小拱棚育苗相比,温室大棚地热育出的种苗其春薯表现为缺苗率高、小区产量低,可能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两者种苗质量相差较大,温室大棚地热育苗的百苗重比大田小拱棚减少一半;二是温室大棚地热育苗繁育的种苗幼嫩,从南宁运输到东兴市再植,周期长,造成种苗失水进而导致缺苗率高造成小区产量减产。
表4 不同来源种苗春薯产量性状比较
2.2.2 生产效益比较不同来源种苗春薯生产效益比较如表5所示,两个处理之间春薯生产成本差异主要表现在种苗成本、总投入成本、鲜薯收入和纯收入方面。其中,成本差异主要体现在种苗成本上,与处理1温室大棚地热育苗成本相比,处理2大田小拱棚育苗成本每667m2增加了230元。从鲜薯收入来看,处理2比处理1增收1190.8元/667m2。从综合成本和收益来看,处理2纯收入比处理1多
960.8 元/667m2。
表5 春薯大田生产投入产出效益比较 (单位:元/667m2)
3 讨论与结论
冬季大棚地热种薯育苗技术,一次性投资大,育苗产量大,育苗效率高,人工成本低。与小拱棚种苗育苗方法相比,该方法生产的种苗单株成本低、春薯产量较低,但商品薯质量好。从解决春季种苗有效供给来看,该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供应大量种苗,是一种适用于工厂化、企业化和专业化育苗的技术。
冬季小拱棚种苗育苗技术,一次性投资小,种苗产量低,人工成本高。与大棚地热种薯育苗方法相比,该方法生产的种苗健壮、春薯产量高,但育苗效率低、单位面积种苗产量低且单株成本高。从综合效益来看,该育苗方法可与冬薯大田生产相结合,即可从种苗生产获益,又可从鲜薯销售获益,是一种适用于广西南部沿海地区推广应用的技术,尤其适合种植面积较小的农户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温室大棚地热种薯育苗技术具有育苗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符合市场对规模化、商品化育苗的技术需求,是解决广西春薯种苗供应不足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