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救活、护理急危重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8-17黄丽琼
黄丽琼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救活、护理急危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危重患者作为护理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后行回归性分析,设置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足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存能力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评分均明显提升,两组相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且急救和院前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干预组(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急诊护理方式,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减少不必要时间浪费,为急危重患者争取更多时间,利于提升患者生存能力和护理满意程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诊救活;护理急危重患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8-187-01
急危重患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患病后若在短时间内为采用有效抢救措施,不仅会影响患者后期恢复状况,而且会危及其生命安全。为此,必须采用适合方式对患者护理流程进行性干预,规范护理流程,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式,从而为其进行抢救争取更多时间[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救活、护理急危重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接受的急危重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临床护理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组,分别建立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0),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4-82岁,平均年龄(44.2±2.7)岁,疾病类型:重型脑颅受损10例、脑出血7例、脑梗死6例、心肌梗死8例、严重骨折性创伤9例;干预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3-83岁,年龄均值(44.3±2.4)岁,疾病类型:重型脑颅受损11例、脑出血6例、脑梗死6例、心肌梗死7例、严重骨折性创伤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P>0.05,可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危重患者;②无严重器质性疾病;③本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④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缺乏完整性;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③有认知功能、精神、意识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急救护理方式,包括常规院前急救准备、生命提升监测,以及建立静脉通路等。
干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建立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前先建立临床护理小组,确定组长和成员,并咨询循证科室专家,参考相关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护理方案,及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并对小组成员定期进行考核,保证其能力水平[2]。同时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估制定抢救表,通过培训方式帮助护理人员掌握护理路径。②接诊护理:医院接到急危重患者急救电话后,即刻安排各项抢救适宜,利用网络快速确定接诊路线,并开放绿色急救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分诊,通知医生进行抢救[3]。③病情评估:安排经验丰富护理人员快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确定患者状况,并制度抢救方案,同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确定针对性抢救方案,提升对症处理效果。护理过程中要求严格按照相应制定进行,保证急救规范性[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院前急救时间和急救时间,时间越短护理方式实施作用越明显,观察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存能力(BI)评分,评分方式参考Barthe指数量表,包含移动、洗澡等10个条目,每个条目总分10分,共100分,分值越好患者生存能力越强[5]。
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先确定患者满意度评分,由患者根据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中各个项目,按照自身主观感受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为十分满意(≥90分)、一般满意(70分-89分)和不满满意(<70分)三个等级
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干预组院前急救时间和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时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护理前BI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评分均明显提升,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2.2 护理满意率比较
干预组患者满意为97.50%,对照组满意率为82.50%,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为提升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通常需要在急救环节中采用相应方式进行干预,可保证急救规范性和顺利性,减少不必要时间浪费。以往临床中主要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该护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少不必要时间浪费,但对护理流程改善作用有限。与之相比,临床护理路径作为近年来一种常用新型护理模式,注重对护理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并结合患者需求,提供有序性和有预防性护理服务,可缩短抢救时间,加快患者病情恢复,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程度[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BI评分无明天差异(P>0.05),干预后评分均明显提升,且干预组评分更高,而护理后干预组急救、院前急救时间和患者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急危重患者护理中,建立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利于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救治效果,加快患者恢复,相比于常规护理方式,患者满意程度更高,护理方式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干预,可提升对急危重患者抢救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促使患者快速恢复。
参考文献:
[1] 黄伟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救活、护理急危重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7,022(005):495-496.
[2] 董海英.臨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救活、护理急危重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8,000(018):55,57.
[3] 方然程,蔡文伟,朱蔚,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脑卒中病人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7,015(010):1218-1220.
[4] 许士海,王进,史菲,等.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症创伤患者急救时效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8,344(13):34-37.
[5] 赵玉莲,刘辉,李晗.临床护理路径和风险管理体系在急诊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2):4186-4189.
[6] 徐颖.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救护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旬刊,2018,25(03):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