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制造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2020-08-17徐涛

管理学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制造企业文化建设工匠精神

徐涛

[摘 要] 战略规划决定了企业上限,战略管控决定企业下限,资源整合决定企业命运,企业文化驱动企业发展。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指引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宏伟蓝图。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更需要把握价值创造的关键环节,让文化驱动企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制造企业主要竞争的内容便是知识性与创新性,一个企业只有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并且以其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新颖性来吸引更多的客户,以此提高自身在生产制造者行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而这一竞争现象同样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即制造企业内部工作人员间专业技能与创新性的竞争。企业文化的熏陶对于员工的创新性与创造性同样会产生重要作用,只有营造良好企业文化,加强人才培养,才能够使制造企业在整个行业中获得良好发展。

[关键词] 工匠精神;制造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产品精益求精的一种态度,也是其对产品效果追求完美的一种表现。工匠精神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并未在历史长河中被湮灭,得到了良好传承。工匠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也是体现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力的一种体现方式。工匠精神在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不仅作为一种培养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方式,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优秀的精神品质,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制造企业不但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要具有专业素养,也要培养工匠精神,这对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司管理层面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对于生产制造业的小型企业而言,文化建设是突出其发展有效性以及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其吸引更多客户的重要因素。有内涵、有价值、有温度的企业文化与理念能够凝聚公司员工的意志,激发生产制造者的创新灵感,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生产制造服务。优秀的企业精神与文化可以代代传承,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完成品牌的积淀与传承。

公司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建设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下决心下功夫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拿出坚决的态度;要主动积极学习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与理念有正确的认识,不乱干蛮干;要有耐心,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不断打磨调整,建设企业文化不能急于求成,投入资源马上就要看出结果,要“慢工出细活”,循序渐进,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系统的企业文化,进而扩大影响范围,乃至代代传承[1]。

具体而言,领导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其一,设置晨会、晚会、茶话会、总结会。重视上班前与下班前的时间,或者利用碎片时间来对员工进行公司价值观念的宣传教育,使得公司文化深入人心。其二,提高管理阶层人员对于文化构建的重视度。从管理人员做起,以其为榜样来深化企业文化在基层员工中的渗透,使得企业所有人员可以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努力工作。

大海航行靠舵手,公司管理层是引领公司发展的舵手。只有管理层坚定方向,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整个公司才能自上而下地提高相关的意识,各相关部门和团队才会认真对待,为企业文化的塑造、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企业人才综合实力的提升做好保障。

二、确立企业的文化内核,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巨大问题是企业文化形式化、口号化,缺乏明确的内核与丰富的内涵,形同虚设,继而导致公司大部分员工对企业文化不甚了解。为此,需要尽快改变这种形式化、空泛化的企业文化建设[2]。

企业文化建设小组可动员公司全体成员就企业文化的内核与内涵开展充分的大讨论,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通过讨论推选出员工普遍认同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

组织资深员工和管理层就全体员工推选出来的企业文化内核进行讨论与发散,如果公司想要活下来,活得更好,而且有长远的发展,哪些东西是必须要坚持的,哪些东西是大家必须共同完成的。这个过程就是提炼,提炼出来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等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把企业核心文化提炼出来以后,关键在于有效执行,公司需要进一步搭建一个文化机制,把企业文化变成行为模式,纳入绩效考核。比如,企业文化强调“敬业”,“敬业”只是落在纸面上的一个词语,具体到员工的日常工作就是“今日事今日毕”,再投射到绩效考核上就是出勤率、项目完成率等硬指标,一步步通过这样的机制以企业文化内核为中心向外延伸,结合管理层的意见确定想要引导建设的企业文化具体内涵,形成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看得见的企业文化[3]。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具体包括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等。多元的沟通渠道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沟通的目的是希望上到公司,下到一线的员工,大家对于信息的了解与认识是一致的,尽量减少偏差,否则大家无法形成一股绳往前冲,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公司可以设立高管邮箱机制,在一线工作的员工可以直接与高管对话,同时更要畅通自上而下传递、自下而上反馈的即时沟通机制,鼓励沟通,倡导即时反馈,做到信息畅通,上下一心。

丰富的文化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比如,年会、集体旅游等活动,能够使全体的员工集体参加,共同感受。活动本身所传递的感受和氛围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三、要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保障

企业文化建设是系统性的工程,除了需要公司领导层给予充分的重视之外,还要从资源、制度、人才等多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

首先,资源支持方面,公司应当尽可能给予生产制造者者从容的创作环境、多元化的工作领域和适当的工作条件。鼓励生产制造者参与行业沙龙,欢迎同行业生产制造者人才来公司进行交流;鼓励公司员工参与生产制造者大赛,公司内部可以设置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或者职位晋升;组织员工组队参加行业内知名的生产制造者比赛,具体花费由公司给予报销等,都可以有效地激励生产制造者专注生产制造,在专业技能上更进一步。在人才队伍上,要求由1—2位领导牵头成立专门的小组负责企业文化建设专项任务的全盘组织与推进,同时在公司的员工队伍中选拔资深的生产制造者师或者从外部引入高层次的生产制造者大师作为领军人物,引领带动公司其他员工效仿,促进企业文化与价值理念的整体认同与贯彻[4]。

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建立共识。是要明确公司进行文化建设初衷是什么;能够树立大旗,即点燃员工的激情,给予充分的激励。第二,找对位的人。由此引出第二点,要找对的人,尤其在项目的初创期,关键的人才对于公司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建议就是核心团队看味道,基础岗位看能力。“味道”指的是团队特别是团队负责人要真正认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带领队伍[5]。第三,奖惩分明。在团队中要明确奖惩规则,奖励足够让人心动,惩罚足够让人忌惮。明确奖惩规则后严格执行,真正落地。作为一家生产制造者公司。企业文化最适宜的归宿是体现在公司的产品之中,公司可以对客户进行回访,通过客户对生产制造者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来评估员工的绩效,对于客户满意度高的产品,相关的员工都能获得相应的奖励,以此来提高员工与公司文化的黏性,增加员工对公司文化的认同。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必须要重视制度构建的科学合理性,制度不仅是对员工的一种规范,制度的实施使企业的发展更加的合理,符合现代社会对企业发展的制度要求。企业可以适当调整公司的分工架构,摒弃之前由生产制造者师一人大包大揽的工作模式,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的构建中,让生产制造者师专注于生产制造,营销、推广、售后等都由团队内的专业人员承担,分工合理的团队作战更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弘扬引导团结合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安永飞,张林,邹先海,官晶.工匠精神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輕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3):140-141.

[2]彭磊,薛振华,罗建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铁路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智库时代,2020(11):75-76.

[3]祁娜,邹伊.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统计与管理,2020,35(01):93-96.

[4]顾欣欣.工匠精神融入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02):159-160.

[5]李旭.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关系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10):90-91.

猜你喜欢

制造企业文化建设工匠精神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的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法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浅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