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子情怀 文人精神

2020-08-17陈鸿铎

音乐生活 2020年5期
关键词:赤子作曲家文人

陈鸿铎

近些年来,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名字随着他的音乐作品在国内经常上演以及他的文章在各专业音乐杂志上不断发表,开始越来越为国内作曲界所知晓。而2016年5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一场“旅美作曲家梁雷音乐作品研讨会”、紧接着《人民音乐》杂志在该年底最后一期(2016年12期)把梁雷作为封面人物并附三篇专文、以及2017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推出的由班丽霞主编的《借音乐提问:梁雷音乐文论与作品评析》一书,更是对扩大梁雷在国内整个音乐学界的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梁雷的音乐创作无疑是获得成功的,也正因为此,人们开始对他越来越关注,关注他音乐作品的演出,同时也关注他发表的关于音乐的言论。梁雷所带来的在音乐创作观念、技法和中国音乐未来发展方面的个人见解,也引发一批学者开始研究他,一些重要的研究论文也陆续发表在国内的音乐学术期刊上。

2009年,梁雷的作品《境》紐约爱乐委约首演,演出前由指挥Magnus Lindberg采访。摄影:《纽约时报》

我与梁雷先生算是老朋友了,2004年夏天,我们相遇相识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至今已经过去十五个年头!达姆施塔特是德国的一个很小的城市,一般人对它都不太了解。然而这个城市虽小,音乐圈内人,尤其是对西方现代音乐发展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它的地位非同一般。二战后,德国因遭受重创,百废待兴,音乐也亟待恢复以往的领导地位,达姆施塔特正是以在该地举办的“国际现代音乐暑期班”而引起全世界的注意,至今仍有重要影响。可以说,达姆施塔特赋予了我和梁雷的相识以某种特殊的意义。

和梁雷的相识对我来说可算是一个颇具影响的事件,因为在此之前,我从未和一位当代的中国作曲家进行过如此认真的近距离交流,这次相识促使我后来有意识地接触和分析更多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作品。过去十五年间,我与梁雷常有交流,通过阅读他的文章,聆听他的新作品,我对他的了解也在不断积累。但是除了前两年我就梁雷的一部萨克斯协奏曲《潇湘》写过一篇文章外,并没有继续做更多的实质性研究,这对我来说心里始终觉得是一个遗憾。因此,当我获邀写作一篇关于梁雷音乐的文章后,立刻就答应了,我希望把我对梁雷的认识写下来,也算是弥补之前所说的遗憾。然而,如何来写这样一篇文章呢?是分析一部作品,还是研究某部作品中的某个特殊技法?似乎选择任何一个侧面,都不免会挂一漏万。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决定不去谈他某一部作品的成败得失,也不去谈某一种具体写作技法的孰优孰劣,而是就他为什么能够在音乐创作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做一次深层次的解读。我的解读将从标题上的这八个字来展开,具体分为如下两个层面。

一、赤子情怀——梁雷音乐创作的精神基础

为什么梁雷会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他的音乐有什么高明之处?他的创作观念和方法对今天正处在走向世界的中国当代音乐创作有什么可资借鉴的地方?当人们在关注梁雷及其音乐的时候,恐怕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些问题,这也正是我所要进行深层次解读的问题。其实,任何一位像梁雷这样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受到广泛关注的中国作曲家,都会面临这些需要回答的问题,对此,当下中国的音乐研究者们着实需要花大力气进行研究,而且任务非常紧迫,因为及时回答好这些问题对于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然而,要回答好上述这些问题对于研究者来说并非易事,因为作曲家的创作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尤其要找到一个导致作曲家创作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并证明它就更难。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有幸受邀写一篇论述梁雷音乐创作的文章时候,思前想后几个月迟迟不能动笔的原因。通过对梁雷多年来的创作所做的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和梳理,我似乎找到了一个梁雷成功的秘密,也就是隐藏在其成功背后的那个所谓关键要素,它就是本文标题所概括的八个字:赤子情怀文人精神!这八个字并非是一句浮夸的空洞赞美,而是我经过一番研究对梁雷的音乐创作所产生的一个根本认识,也可以说它就是梁雷通过其音乐作品所传递出来的一种精神境界。

梁雷作为一个长期旅居海外的中国作曲家,一直以来都以最大的真诚和热情把中国的文化精神融合到他的音乐中,这一方面体现了他对故土的眷念,另一方面又向全世界传达了中华文明的信息,梁雷似乎不知不觉地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在全世界弘扬中华文明的使者,如果不是对成长于斯的土地和文化的热爱,那完全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以为用“赤子情怀,文人精神”来概括梁雷及其作品的精神境界,是极为贴切的。

这种赤子情怀除了指对故土的眷念,还包括率直、纯真、善良的品德,以及富于想象、勇于探索、珍惜生命、憎恶扬善的秉性。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意指德行深厚的人如同初生的婴儿,即赤子(见《道德经》第55章)。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意指伟大的人,不偏离他的纯洁、善良的心,即赤子之心(见《孟子·离娄下》)。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也有过这样一番议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见《傅雷家书》第37页,三联书店出版,1983)。笔者以为,梁雷正是以这样的一种赤子情怀为自己打开了一个广阔的音乐世界,并以此传递他对于当今世界、故土、文化、人性的独特的中国文人的关怀,他的作品因此也获得了广泛的欢迎。当我们以这样一种理解聆听他的音乐时,就会感受到从作曲家的胸中所涌现出的股股爱的暖流。

梁雷在一篇纪念周文中教授九十华诞的文章开头曾这样写道:“一个人的音乐作品和文章往往包含着作者的人生分量。其生命的厚度、思想的深度、人文的关怀,都会从他写下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文字中闪现出来。”这段论述一个人和他的作品之间关系的文字说的非常深刻非常到位,实际上,梁雷本人不就是在践行他所说的话吗?我们从他的音乐作品和文章中完全可以感受到他的“人生分量”,他的“生命厚度”、“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而所有这些,难道不都可以归结到一点,即梁雷的赤子情怀吗?

当然,梁雷的赤子情怀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由多方面因素的积累所养成。这其中包括家庭基因、成长环境、前辈引领等,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他那种勤奋努力和执着追求的秉性。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在班丽霞主编的《借音乐提问:梁雷音乐文论与作品评析》一书中有详细记载,这里不必重复。我只想再强调一点,那就是在我所接触到的中国作曲家中,梁雷应该算是最具有中国精神的一位。何以见得呢?

2018年,梁雷带领的“珊瑚礁”研究团队在高通研究所。

2014年,梁雷在纽约访问周文中先生。

首先,作为一个中国人,梁雷对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怀有强烈的紧迫感。正如他刚出国时对自己的文化境况所描述的那样:“我逐渐意识到自己虽然从民族、国家的意义上是中国人,但是从文化和精神的角度看,我可能还没有资格做合格的中国人。”这种深刻的反省意识,对于当时还年轻的梁雷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即使在今天,恐怕也只有很少一部分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会有这样的担心。这种不担心反映出当前中国社会许多中国人的一种普遍心态,以为只要身为中国人就可以有资格代表中国了,实际上这种近乎麻痹的心态是非常有害的。梁雷的可贵之处在于出国之初他的这种反省意识就已被激活,并立刻开始实施他的学习中国原典的计划。梁雷把学习中国文化原典,看作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培养自己文化素养的重要前提。对于这个学习的过程梁雷是这样描绘的:“我有幸得到很多接触线装书学习中国文化原典的机会。这个过程中逐渐体会、品味到一些中国文化的意蕴。同时,对世界其他文化原典也有了一些接触的机会。一旦品尝到了好味道就很难回头。”

其次,梁雷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更加能够深入其本质,即他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理解它的,这种开放态度表现在一是具有历史纵深感,二是具有多元包容性。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讲,中国的概念并不仅仅是指今天我们所处的中国,在它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数次辉煌的时候,而中国文化最辉煌也就是在世界上处领先地位的时候,是在汉唐宋时期,换句话讲,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大多数中国文化遗产并不是今天产生的。了解了这一点,当我们谈论中国文化时就会有一个更加宽广的视野,就更能把握住中国文化的精髓。除了这种历史的态度外,我们还应注意到,中国文化本身实际上是一种多文化的综合体。而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候恰恰就是中国文化吸收外来文化最多的时候。对此梁雷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我比较欣赏唐朝中国人的天下观。唐朝的十部伎大都是外来的音乐。那时候的中国有一个博大的胸襟,一种开放的思维。我们现在看西方音乐,它们发展得非常优秀,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这些作曲家能够在全世界找材料去丰富自己,所以他们的文化财富有这么大的生命力和这么多的想象力。而我们华人音乐家每当提到文化想象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抓着所谓中国音乐不放?”

最后,梁雷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并身体力行地把在音乐中弘扬中国文化当作自己最重要的工作来做。只要我们回顾一下他这些年来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就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印记几乎贯穿在他所有的作品中。这些作品在世界各地上演,让各国民众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不过,梁雷的中国文化印记绝不是标签式的,而是以一种与时俱进的方式来弘扬中国文化的内涵。这种与时俱进是在沉浸在中国文化一定时间后的升华,与此同时还融合了其他文化的营养,最后以一种个性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正如梁雷对自己所要求的那样:“不因为根植于中国文化就用它贴标签:也不因为接受西方文化就依赖它。要能在中、西之上提出个人的新解,发出独特的声音。……艺术家所处的是一种很独立的状态,如果不独立就不真实了。”

二、文人精神——梁雷音乐作品的情感之源

如果说赤子情怀是梁雷作为一位作曲家的精神基础的话,那么,当他进入具体的创作时,它就转化为一种充满着文人精神的情感表达。何为文人?何为文人精神?以中国人的一般理解,提到文人恐怕立刻就会想到中国历史上的孔子、屈原、司马迁以及诸魏晋名士,而文人精神则是指这些有知识、有品德、有独立人格者的胸怀、抱负和作为所形成的一种人格感召力。这里所指梁雷所具有的文人精神可以按此中国文人的典范来综合理解,具体表现在梁雷身上可从三个方面来概括,一是表现在对故土艺术满怀崇敬的挚爱上,二是表现在一个有良知的音乐家对整個人类社会所怀有的责任感上,三是表现在面对自己家人时,这种责任感又转变为一个父亲和丈夫所具有的温情和亲情。可以说,梁雷的音乐基本上就是从以上三种不同的文人精神出发,来进行构思和创作,并引起人们的极大共鸣的。

1、对故土艺术的赤诚之爱

在梁雷的作品目录中,有大量的作品主题是表达他对故土艺术的赤诚之爱的,如管弦乐队作品《千山万水》、多声道电子音乐《听景》、室内管弦乐队作品《笔法》、为打击乐四重奏与钢琴而作的《墨景》、吉他独奏《情之旅》《竖琴协奏曲》、“戈壁”系列作品、弦乐四重奏《色拉西片断》等。这些作品有的涉及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中国的绘画、书法和古琴,有的涉及民族民间艺术,如内蒙古的马头琴音乐等。梁雷选择这些能够反映中国文化精神的艺术成就作为其音乐创作的灵感源泉,反映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因为它们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承载了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发展的见证物,当然也是当今中国人弘扬中国文化精神的依托。以中国的绘画艺术为例,它是值得当今中国人在全世界引以为豪的一个艺术遗产。在梁雷看来,今天中国的艺术家,包括作曲家,不仅可以从许多流传至今的优秀绘画作品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文人雅士的洒脱飘逸和中国绘画技巧的独树一帜,还可以从不同时代画家的笔法中,学到很多可以借鉴到音乐创作中的写作技巧。

作曲家用自己的音乐作品来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服务,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梁雷尽管长期旅居美国,但毕竟从小成长于中国,对社会的各种问题也是他内心深处极为关注的。因此,他常以他的作品来反映他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对社会中的人性善恶表达自己的态度,其殷殷赤子情忧国忧民心完全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的那种精神气质。

1990年9月,十七岁的梁雷抵达美国洛杉矶,他的舅公黄汝光、舅婆黄张灵新来机场迎接,从此开始了他在美国的求学之路。

梁雷写了一系列的作品来表达他对历史的反思,其中最早的一部是1994年创作的中音萨克斯独奏《京剧独白》,后来的几部作品都是以《京剧独白》为基础的不同版本,如2003年把中音萨克斯与磁带结合的电子音乐作品《潇湘的记忆》,2008年用四支萨克斯写成的四重奏《冤·怨·愿》,2009(2014年修订)再把中音萨克斯与管弦乐队结合而写成的协奏曲《潇湘》。这一系列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有特点,就是以萨克斯为主奏乐器,作曲家一方面是想开发这件乐器的表现力,另一方面,由于这个系列作品都采用了京剧音调,而用萨克斯来模拟京剧音调非常有效,在乐曲中极为逼真地塑造出一种悲剧性的主人公形象。

其实,梁雷用音乐来写这段历史并非简单地再现已经发生过的故事,而是借此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梁雷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对于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却能够感同身受,真诚直面,体现了一个当代作曲家对于社会的深度关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通常只有朱践耳、王西麟等这样的老一代作曲家才会去写,像梁雷这样较年轻一代的作曲家几乎很少愿意触及这样的题材,因此显得特别难能可贵。

3、对家庭亲情的珍爱呵护

在我与梁雷十几年的交往中,我们交流的内容全都是与音乐创作的观念和技法有关,我很少听到他谈自己的家庭情况,因此,偶尔看到他发的一些与儿子的照片外,对他的家庭生活所知甚少。但自阅读了尚未出版的裘陵维女士撰写的梁雷传记《桥上的风景——梁雷的音乐人生》后,我对梁雷有了更为立体的了解,深为他在繁忙的创作之余对于家庭的那种担当而感动。梁雷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妻子大西孝惠是一位羽管键琴演奏家,来自日本,与梁雷在美国相遇相识。2009年,他们的儿子Albert出生,让他们感到无比的幸福。然而,因为这个小孩的出生,却使他的妻子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造成了身体状况的受损。这使得梁雷必须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家庭事务上,裘女士在梁雷传记中披露许多这方面的信息,读来令人不胜感慨,它使我对梁雷在家庭中所承担的那份责任和承受的压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认识到一个胸有大爱之人的可贵品质。

中国人一般可能认为,一个在事业上雄心勃勃的男人对家庭亲情的珍爱呵护,顶多也只能算是一种所谓的“儿女情长”,不是大丈夫所为。这其实是一种陈腐的思想,我以为,这种“儿女情长”恰恰是一个胸有大爱的文人,在其精神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种“儿女情长”,即使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也是有缺陷的。让我感到由衷钦佩的是,梁雷在音乐事业上的成功就没有这样的缺陷,他的成功是完美的!梁雷不仅在家庭生活中以承担大量家务来表达对于家庭亲人的倍加呵护,更为有意义的是他把这种亲情写进了他的许多音乐作品中,如2001年创作的羽管键琴作品《江户人的空想》,2006年的《翼——为羽管键琴而作的华彩》,2009年的弦乐队作品《境》和2015年的钢琴独奏《月亮飘过来了》。这些作品不仅实现了作曲家情感的升华,同时也获得了一种艺术上的升华。

2018年,梁雷与父母在圣地亚哥团聚。2018年,梁雷与父母在圣地亚哥团聚。

羽管键琴作品《江户人的空想》虽然创作于梁雷与大西孝惠结婚之前,但却也反映出梁雷对自己所爱之人一贯的重情重义,因为这首乐曲是梁雷为他的爱人量身定制的。正是在受到大西孝惠的这个带有极大信任的创作委约之后,梁雷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对羽管键琴这件乐器的研究和音乐创作过程,或许,梁雷已经预感到这个作品如果创作成功,他就有了向大西孝惠求婚的定情物了。不论这是否属实,梁雷对这个作品的创作下了极大的功夫。

我们可以从裘陵维女士所写的梁雷传记中摘录几段话加以证明:“为了给这个乐器作曲,梁雷重温巴洛克艺术的历史与特征,并用了整整一年时间,仔细研究羽管键琴的演奏法、乐器法、还有记谱法。他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即兴演奏,为的是从中找出乐器的灵魂声音和最佳表现手法。通过深思熟虑与反复酝酿,一年后终于创作了一首极其有特色的现代羽管键琴作品《江户人的空想》”……“这首作品中,梁雷将羽管键琴的演奏手法运用到极致,还创造了從来没有人运用的新演奏法,即用整个手掌在琴键上按着弹,通过手掌上的肌肉轻轻压琴键,拨动琴弦,陆陆续续造成‘劈劈啪啪的琴弦连续‘爆破的奇妙声响。这种奏法从来没有人试过,出来的声音非常特别、有意思,而且只适合在羽管键琴上演奏,无法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上运用,可以说是专门从这个古老乐器上发掘出来的新的声音。”

从这两段摘录的文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如果不是出于爱情的激励,梁雷恐怕不一定会去学习羽管键琴,如果没有对羽管键琴的一番研究,也就不会产生这样一首充满中国文人的文化想象的羽管键琴作品了。我相信,另一个作品《翼——为羽管键琴而作的华彩》一定也出于与大西孝惠关系而作,这是不言而喻的。

梁雷把对儿子的情感写进另外两个作品,是我们观察他对于亲情倍加重视的另一个方面。《境》的创作就有这非常特殊的背景,该曲是为他和大西孝惠的爱情结晶——儿子Albert的出生而准备的。梁雷要把这个作品作为给即将来到人世的儿子的一个礼物,同时也是他们作为父母与孩子形成连结的一个象征。为了使这种连结更加具体有据,梁雷把孩子出生前在医院体检所获得的心跳速度数据拿来作为乐曲中一个片段的速度,并且把儿子的名字Albert转化为主要音乐动机(A-B(bB)-E-D(re)),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由此而赋予了这个作品特殊的情感意义。

由于妻子结婚生孩子后身体健康受到一定影响,梁雷几乎全部承担了照顾儿子的工作。这对于一个正值创作高峰期的作曲家而言,是很艰难的一个状况。但是梁雷却把这样一个困难时刻当作了向儿子倾注父爱的机会。关于这段时间的状况,裘陵维女士在她的传记中这样描述道:“由于妻子身体上的原因,梁雷主动担负起了照顾孩子的任务,从端奶瓶、换尿布,到给孩子洗澡,哄孩子睡觉,他尽可能地承担,同时还要做饭、打扫卫生,每天给妻子按摩,减轻疼痛。这样即便是暑期,也令他忙得脚不沾地,根本没时间休息。”

由于参与到儿子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因此梁雷与儿子之间的互动亲密无间,钢琴独奏《月亮飘过来了》就是梁雷在与儿子不经意的互动中获得创作灵感的。据梁雷回忆,在一次开车途中,他五岁的儿子坐在后座望着窗外随口说的一句话,“The moon is following us”,这一下就触动了梁雷对自己儿时的记忆,回想起小时候随父亲在北京郊外月下散步的情景。有感于此,梁雷立刻构思了这首钢琴独奏曲,希望在曲中表现三代人一起仰望天空皎洁明月的梦幻情景。

以上我从两个大的层次对梁雷的创作主要从其精神层面做了一次深层次的解读,目的是想撇开作曲技术上的因素,看看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使他走到今天已经获得如此的创作成就。虽然并没有涉及到他的所有作品,但相信这样的解读对于想真正理解梁雷及其音乐的人来说,是会有帮助的。梁雷在其他方面付出的努力,如在新的声景表现可能性、中西乐器组合、电子音乐方面所作的探索,无不受到他精神力量的指引。

所以,当人们深入了解了梁雷及其创作后就会理解,用“赤子情怀文人精神”来概括梁雷的创作是非常贴切的。我相信,任何一个优秀的、其成就获得公认的作曲家都会有一个支撑自己创作的精神支柱,虽然作曲家们通常不一定直白地公开用文字表达出来,但他们的作品会把它展现出来。而我以为,支撑梁雷获得音乐创作如此成就的正是在“赤子情怀文人精神”感染下的那种对人性、人道、文明及文化挚爱的精神境界。梁雷在《周文中的启示》一文中曾写道:“虽然深刻的思想不一定能产生深刻的音乐,但没有深刻的思想是不可能产生出深刻的音乐的。”我想补充一句,没有上面所说的“至爱的精神境界”,恐怕连深刻的思想也是难以产生的。

猜你喜欢

赤子作曲家文人
航天赤子——孙家栋
刘家祎 打破少年禁锢 诠释赤子灵动
“海外赤子”指的是谁
“海外赤子”指的是谁
长大可当作曲家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猫咪成长史
作曲家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