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星之火 等待燎原

2020-08-17孙焱

音乐生活 2020年5期
关键词:身段村口音乐会

孙焱

村口戏曲社于2016年10月成立,以培养大学生戏曲为主要目标,其依托学院丰厚的戏曲资源而成立。首先,该院戏剧系拥有优秀的越剧、昆曲、京剧等表演人才,如戏剧梅花奖得主陈晓红,国家一级演员李公律、王一敏等,同时拥有完备的课程体系,这些为社团提供了专业的教学资源:其次,该院音乐学系拥有专业的戏曲音乐研究的学科平台和学术人才,这为定位策划社团的活动内容提供了学术思想来源。最后,享誉全国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近几年入驻浙音正式开启院团合作,这使得社团的活动开展更加便捷、丰富和专业。

村口戏曲社的成员来自全院本科生和研究生中的戏曲爱好者,自成立以来明确以两条路线展开社团活动,一为继承经典,体验戏曲传统唱腔和身段;二为跨界互动再度创作。笔者作为村口戏曲社的创办者和指导老师,将以局内人的身份对该社团成立至今的重要活动事实进行记录,欲为戏曲音乐在高校社团的传承提供一份音乐民族志文本。

一、戏曲唱腔学习

对唱腔的了解、欣赏和学习是村口戏曲社活动的核心内容,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干,社团聘请戏曲专业在读本科生作为社团教学力量,并邀请梅花奖演员陈晓红、国家一级演员王一敏、国家二级演员金彩芳等戏曲名家进行指导,这样既能使社团成员学习到专业的戏曲表演,又能使戏曲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磨炼。

二、戲曲身段学习

戏曲身段教学是村口戏曲社吸引大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身段的训练是成员感受戏曲必不可少的内容,社团常规训练中以小生和花旦的身段为主,包括指法、台步、水袖功、扇子功等,同时根据所饰演的人物角色还会涉及到更多行当的身段学习。

三、开展戏曲理论讲座

笔者作为村口戏曲社创办者和指导老师,曾多次在社团举办戏曲讲座如《色彩斑斓的越剧流派唱腔》、《戏曲的三大特征》等,丰富了大学生的戏曲知识结构,也为社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积淀,社团成员曾申报并完成2015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越剧与城市旅游文化——以黄龙越剧团为例》、2016年国家级大创项目《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民间艺术的生存策略——一项杭州民间越剧团的调查》、2016国家级大创项目《谈杭剧的传承——以“杭州滑稽剧团”为例》等,为大学生在戏曲音乐的表演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有效结合。

四、经典折子戏汇报演出

为了更好的体现“戏曲在高校的传承”,村口戏曲社通过每年一次的汇报演出,让大学生们亲身体验戏曲的魅力。社团自成立至今并举办了三场汇报演出,分别为浙音首场室外音乐会《戏如人声》、《戏韵绕梁——村口戏曲社汇报演出》和《越剧经典唱段专场音乐会暨村口戏曲社成立三周年汇报演出》。通过这样的演出体验,让同学们对戏曲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深刻的认识,比如复杂的戏曲化妆、服饰穿戴、头饰搭配等工作,身段表演和唱腔的配合、情感的投入和默契的搭档等,真正为同学们打造了一个学习和体验戏曲魅力的舞台。

除此之外,社团举办的其他活动还有戏曲化妆学习、参加杭州市大学生艺术节等各类戏曲比赛、欣赏剧场戏曲演出、参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管理,以及与杭州其他高校戏曲社团开展交流活动等内容。正是在如此丰富的活动中,村口戏曲社润物细无声地培养了众多大学生戏曲受众,传承了经典剧目,播种下了一颗颗戏曲的种子。

戏曲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其表演体系形成自过去三面敞开式的舞台,讲述的内容体现着传统伦理道德,也更符合过去那个时代的审美需求。那么如何用新的方式让大学生走进戏曲?是村口戏曲社不断思考的命题。鉴于此,2017年5月31日村口戏曲社和浙音原创音乐社倾力合作,以“跨界互动”和“山水音景”两大特色打造了浙音首场室外音乐会“戏如人声”。这场音乐会以戏曲为核心,以回归自然声音景观为主旨,极力挖掘室外剧场音乐潜能来打造一幅流动的声音景观画面!

“山水音景”的打造源自声景(soundscape)概念,声景在20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著名作曲家、环境学家舍费尔首次提出并在日后被音乐学者移植到音乐研究,笔者将其理解为一种融合了背景、声音及其意义的有特色的音乐文化。本场音乐会特将戏曲和声音融合至自然山水的背景中,期待在自然和人文的结合中拉近听众和音响的距离。因此将音乐会的演出地点选在学院的思美广场,这是一个群山环绕下的圆形下沉式露天广场,令人联想到古希腊悲喜剧演出所在的露天广场。为了将舞台和大自然恩赐的山水融为一体来打造舞台的古典气氛,社团舞美组同学在设计师石力指导下用仿真草坪手工剪出了大大小小的片片荷叶,将思美广场装扮成了清风荷塘、藕花深处,荷叶的点缀让这个熟悉的空间变得颇具古典意境,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欣赏。

从演出剧目上来看,立足传统音乐元素基础上的“创新”是这场音乐会的最大亮点。首先体现在戏曲舞蹈节目上,本场演出的戏曲舞蹈和配乐均为学生原创,村口戏曲社的同学根据戏曲身段动作编创并表演舞蹈,原创音乐社的同学为戏曲舞蹈进行配乐,国乐系同学现场伴奏。为了符合舞蹈本身的风格,作曲的同学通过多次采风来掌握舞蹈的节奏和律动,运用戏曲常用的打击乐和主胡等乐器演奏出契合戏曲舞蹈风格又富有创新性的音乐。如英姿飒爽的马鞭舞《戏如人身》,这段舞蹈以戏曲中常用的马鞭为道具,以武旦的潇洒扮相和马鞭的自如挥洒尽显戏曲的阳刚格调,喧嚣而富有律动的锣鼓经配乐使大量观众为之驻足,声音、舞蹈与室外景观的衔接恰到好处。再如同样精彩的团扇舞《抚扇》和水袖舞,团扇舞吸收了戏曲青衣的台步和身段动作编创而成,步履轻盈,身段妩媚,仿佛精灵般在藕花深处翩翩起舞,将古典戏曲的神韵美体现得淋漓尽致。水袖舞则以旦角水袖的动作为创作来源,在收放自如的水袖中带领观众进入一个梦幻的世界。

其次,在传统戏曲唱段基础上创作的作品是该音乐会创新探索的第二类节目。器乐合奏《新编十八相送》吸收了越剧《梁祝·十八相送》这一最为脍炙人口的越剧唱段,以越胡、二胡、琵琶、扬琴、笛子、打击乐组成民乐小合奏,通过调式的变换和声部的配合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戏曲的新思考。合唱曲《天上掉下林妹妹》吸收自越剧《红楼梦》选段,作品中既保留了经典的宝黛对唱的旋律,同时又进行了调高和声部的重新组合,熟悉的越剧旋律加入了新的作品构思,展示了现代和传统的对话。除此之外,音乐会还保留了一个原汁原味的传统戏曲节目越剧折子戏《新狮吼记·跪池》,该剧喜感十足,让观众领略了越剧版“河东狮吼”的故事,使观众开怀一笑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越剧的时尚和现代。

值得一提的是,“跨界”不仅体现在传统戏曲和现代作曲的结合上,还体现在当下流行的行为艺术“快闪”的加入,合唱曲《天上掉下林妹妹》开始前,合Ⅱ昌团成员散布在观众当中,仅几秒钟之内,一个声部分明、整齐有序的合唱团快速出现在观众面前,这样的表现带给观众惊喜的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和本场音乐会的主题“戏”恰有吻合之处。“戏如人声”作为浙音第一场室外音乐会,以村口戏曲社和原创音乐社为依托,以大学生为主体,围绕“戏曲创新”的主题,结合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对声音的表现形式和剧场音乐的表演潜能进行了探索,通过实践扩展了“剧场”的概念,开启了“声音景观”新的尝试,在某种程度上为戏曲音乐在高校的传承进行了新的探索,也为室外音乐会的开展提供了无限可能的探索空间。

“戏曲音乐在高校的传承”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命题,村口戏曲社以学习经典和探索创新两条线路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为在高校中培养戏曲受众做出了应有的努力。正如社团成员郭旭谈到“加入村口戏曲社,是我大学生活最宝贵的经历之一。它给了非戏曲专业却热爱戏曲的同学一个宝贵的平台,使我们可以从这里学习到专业的戏曲知识,感受中国戏曲中唱腔、身段、化妆以及方言和声韵结合的魅力。我认为以越剧为契机,将戏曲文化种植在当代年轻人的血液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回忆在村口戏曲社的日子,真的美好又充实!”

猜你喜欢

身段村口音乐会
村口那座山
村口的老人
村口的老人
失败的音乐会
打开
论古典舞中身段与水袖的交融并用
没有一种爱情值得自降身段
没有一种爱情值得自降身段
村口的红气球
森林里的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