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理与触类旁通
2020-08-17谢军
我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接触过很多不同年龄、特点各异的青少年朋友,如果要对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方面进行评价,不同个体之间确实表现出较大的差别,其中,决定差异的核心要素是思维能力。一个人思维能力的提高难以用数量分析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当某一个特殊时间节点和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就能感觉到不同孩子之间能力方面的差异。
都说聪明的孩子喜欢智力游戏,但我认为是智力游戏活动可以令孩子变得更聪明。喜欢动脑筋的孩子对与智力相关的项目(游戏)更感兴趣。但以棋类项目为例,当我们客观分析下棋对棋手的要求时,就不难发现,下棋的孩子为什么会变“聪明”。(之所以特意将聪明一词加上引号,是因为这样的“聪明”水准,大多数青少年经过科学训练都可以实现。)
棋类运动项目是建立在棋手严谨逻辑思考基础上的智力比拼,这样的训练能够加强个体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棋局对弈本身是棋手双方智力、心理和体能的较量,要求棋手在对局过程中专注思考、不怕困难、抓住棋局关键核心问题进行有质量的深度思考,这样的训练与学生在学校课堂学习的要求高度吻合。说得更直接一些,下棋训练的难度高于学校学生(特别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课程水平,因此接受了棋类项目训练的孩子在学业方面能够表现出更高的水平和能力,也正因为如此,接受了棋类项目训练、喜欢下棋的孩子往往在应对学校学业方面表现得比较轻松,于是人们难免感叹“下棋的小孩子天生聪明。”
其实不仅是下棋,在很多领域做事情都有规律可以追寻,关键是当事人能不能找到这些规律的要点。诗圣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用“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的诗句道出词语搭配的精彩,更用寥寥数语简单扼要指出了词句之间的搭配关系;唐末诗人欧阳炯在《韵语阳秋》(《赋棋》)中用“古人重到今人爱,万局都无一局同”写出棋局的精妙,归纳出了棋局的复杂性和趣味性。细品两段诗句,都会有一语道破规律的感觉,明明两段诗句的文風截然不同,但是浏览文字的时候又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想来就是因为两段诗句都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直奔要义主题规律,从逻辑上讲,两位诗人采取了相似的手法阐述观点。
我们常说“小棋局,大世界”,讲的就是棋理中映射出的是思考规律和大干世界的道理。下棋也罢,从事其他活动也罢,只要深入其中,琢磨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这样的规律性知识一定会在合适的时候在其他领域得以应用。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心理学中的术语叫作能力的迁移。学问讲究要领,做事讲究规矩,文字讲究走心,下棋讲究棋理……想来,天下万物都有一定的规律需要遵循,而快速发现并掌握其中路径的本领,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学习和操作的能力水平。
用心去思考,从规律性方面去领会,这样才能够把握核心要义,真正把表面的知识变成应用自如的本领,进而在更多的环境下能够举一反三。换句话说,掌握触类旁通的本领,就如同找到了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谢军 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中国首位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教育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