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虽小 有容乃大
———微课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2020-08-17江苏张光良
◇ 江苏 张光良
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化学实验微课就是为突破化学教学中重、难点知识所制作的实验小视频,包括实验操作过程、现象、结论等,时间一般为5~10min.微课虽小,但作用很大.
1 自制实验微课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是高中化学学科教育教学所形成的体现化学学科特质素养的简称.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具有整体性,它们在实践应用中相互交叉与整合,共同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这种构建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通过自制实验微课能够使学生获得亲身观察和体验物质及其变化的感性经验,从不同角度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实验体验,培养学生具有归纳推理、建构模型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加深学生对事物及其性质变化的理性认识;通过解决真实的化学实验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化学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2 自制实验微课并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
微课常常以短小精简的图象、图形、动画视频交互等表现形式,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俗易懂的科学探索规律自然而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微课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制作能够帮助其他学生理解和解决重、难点知识的小课程或实验操作小视频.学生完成实验微课后上传至学校的网站、QQ 群、微信群等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以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化学知识,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浓硫酸的性质”时,浓硫酸的三大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学生自制实验微视频并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1)微课准备
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自主学习任务,选好学生代表,准备录制微课所需工具,如图1所示.
图1
2)录制过程
用录像机或手机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录制,录制三组微视频,以便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对比学习.
图2
图3
图4
3)微课处理
教师在进行微视频的格式转换处理后,把优秀的微视频上传至学校网络平台或者QQ 自制微课交流群,以便学生下载自学和课后复习.
4)课堂应用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本节内容.针对学生对浓硫酸的性质容易混淆这一问题,笔者是这样解决的:首先,使用多媒体播放学生自制的微视频,让学生仔细观看实验,比较三组视频的实验现象,如图5~8所示.其次,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浓H2SO4的性质.通过组内“生生互学”使学生掌握这三组实验分别体现了浓H2SO4的吸水性、脱水性与强氧化性等性质.然后,让制作微视频的学生指导其他学习小组的学生开展分组实验,验证实验事实,加深对浓H2SO4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最后,学生可在课下下载微课视频进行复习巩固,或者在QQ 群、微信群中再作进一步的交流讨论.
图5 浓H2SO4 使蓝色的五水硫酸铜变白
图6 浓H2SO4 使纱布变黑
图7 浓H2SO4 使木条变黑
图8 浓H2SO4 使蔗糖变黑(同时伴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按照这种实验微视频的制作过程和学习方式,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化学知识直观化、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3 自制实验微课促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融合
学生自制微课并应用于课堂和网络学习,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微课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将学生自制的微课进行整合,上传到网络形成资源库,通过资源共享,突破了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途径,促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融合.
学生自制微课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科学实践精神,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发展,实现微课在教学中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