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重度狭窄漏诊和误诊分析*
2020-08-17邓君良杨志企陈湘光
邓君良, 杨志企, 陈湘光
梅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梅州 514031)
随着老年社会的临近,冠心病的发病率具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病死率[2]。目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已成为临床筛查冠心病安全、可靠的首选技术手段[3-4]。但是由于冠状动脉CTA受心率过快、钙化斑块遮蔽、远段血管管径较近段细小且CT值较低等客观因素及评估者自身疏忽、后处理重建不规范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常发生高估或低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情况[5-6],进而使部分高估患者接受非必要且有创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G)检查,而低估患者未接受必要的SCAG检查导致漏诊的发生,增加低估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此分析冠状动脉CTA狭窄误诊、漏诊的发生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对于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目前大多数冠状动脉狭窄CTA漏诊、误诊研究主要集中在患者自身水平和血管支水平[7-11],血管节段水平狭窄漏诊、误诊的研究较少[12-13],而患者自身、血管支及血管节段三者结合的狭窄漏诊、误诊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从患者自身、血管支及血管节段水平对冠状动脉CTA重度狭窄漏诊、误诊的原因进行系统性分析,以便提高冠状动脉CTA狭窄评估准确性,减少误诊、漏诊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疑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入组标准:(1)CTA、SCAG均提示一支或多支血管重度狭窄;(2)CTA与SCAG结果不相符。排除标准:(1)CTA与SCAG检查结果相符;(2)无狭窄、轻微狭窄、轻度、中度狭窄患者;(3)CTA与SCAG检查时间间隔超过1个月者。最终41例重度狭窄患者入选,其中男23例,女18例,中位年龄66岁。所有患者检查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CTA成像方法 使用西门子第3代双源Force CT,扫描范围自气管隆嵴下1.0 cm至心脏膈面,所有患者检查前均行呼吸训练。双源Force CT扫描参数:根据体质指数自动选择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模式:心率≤80次/min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模式,心率>80次/min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螺距随心率自动调节。增强扫描延迟时间采用对比剂团注追踪法,监测ROI位于右肺动脉干走行层面的升主动脉,触发阈值为100 HU。按1.5 mL/kg用量经肘静脉注射碘比醇注射液(350 mgI/mL),注射流率为4.5~5.0 mL/s。重建层厚为0.625 mm图像上传至西门子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采用CT冠状动脉工作流程,选择最佳时相进行后处理重建。
1.3 SCAG成像方法 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rtis zee Ⅲfloor型DSA检查仪,采用Seldinger法建立动脉通道,用Judkins法经桡/股动脉插管(大部分桡动脉),分别向左右冠状动脉注入碘比醇注射液(32 gI/100 mL)6~8 mL、4~6 mL,行左冠状动脉2~6个标准体位(头位、左前斜头位、右前斜头位、尾位、蜘蛛位、肝位),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2~3个标准体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左前斜头位)常规造影。
1.4 分析方法及评价标准 所有CTA、SCAG重建图像各由2名放射科医生和2名心血管内科医生独立盲法分析,分别记录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左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LCX)、RCA重度狭窄的数目,并分析其误诊、漏诊的原因,意见不和则商量获得一致。冠状动脉狭窄评判标准[3]:0,无狭窄,1%~24%为轻微狭窄,5%~49%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100%为闭塞。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CTA误诊率及其原因 LAD、LCX、RCA三支血管重度狭窄误诊数统计显示,其中以RCA漏诊率最高(41.2%),其次LAD(32.4%),见表1。LAD、LCX、RCA重度狭窄误诊具体节段统计显示,以远段误诊率最高(55.8%),其次是中段(23.5%),见表2。CTA误诊原因统计中,客观原因占多数(88.2%),其中又以钙化斑块(52.9%,图1)、血管充盈不佳(17.6%,图2)引起的高估狭窄为主,见表3。
表1 冠状动脉CTA重度狭窄误诊数 支
表2 冠状动脉CTA重度狭窄误诊血管节段 支
表3 冠状动脉CTA重度狭窄误诊原因 例
注:A:曲面重建1示LAD近段钙化斑块并管腔重度狭窄;B:曲面重建2示LAD近段钙化斑块并管腔重度狭窄; C:SCAG证实LAD近段轻度狭窄
注:A:曲面重建1示LCX远段局部显影不清,考虑次全闭塞;B:曲面重建2示LCX远段局部显影不清,考虑次全闭塞;C:SCAG证实LCX远段轻度狭窄
2.2 冠状动脉CTA漏诊率及原因 LAD、LCX、RCA漏诊数统计显示,其中以LAD漏诊率最高(47.1%),其次LCX(29.4%),见表4。LAD、LCX、RCA漏诊发生节段统计显示,以远段漏诊率最高,见表5。冠状动脉CTA漏诊原因统计显示,主观因素略占优势(52.9%),其中以未取血管最窄层面(图3)、钙化斑块(图4)为主要低估因素,见表6。
表4 冠状动脉CTA重度狭窄漏诊数 支
表5 冠状动脉CTA重度狭窄漏诊血管节段 支
表6 冠状动脉CTA重度狭窄漏诊原因 例
注:A:曲面1示RCA中度狭窄;B:曲面2示RCA重度狭窄;C:SCAG证实RCA重度狭窄
注:A:曲面重建1示LAD近段钙化斑块并管腔中度狭窄;B:曲面重建2示LAD近段钙化斑块并管腔中度狭窄;C:SCAG证实LAD近段轻度狭窄
3 讨论
本研究从患者自身、血管支及血管节段水平对冠状动脉CTA重度狭窄常见的误诊、漏诊原因进行系统性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漏诊原因方面,主观因素稍优于客观因素。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误诊原因方面,以客观因素为主,主观因素为辅。此外,钙化斑块是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漏诊、误诊率高的主要原因。在误诊血管支方面,以RCA误诊率最高。在漏诊血管数目方面,以LAD漏诊率最高。在误诊血管发生节段方面,冠状动脉远段重度狭窄的误诊、漏诊率较近中段发生率高。
本研究中,冠状动脉CTA共误诊34支重度狭窄血管,其中以RCA误诊率最高,这与赵宏亮等[14]认为除左主干外、RCA是误诊率最低的血管不符,分析原因在于本研究所误诊的RCA中,含多发或弥漫性钙化斑块的RCA占64.2%(9/14),而多发或弥漫性钙化斑块容易导致血管管腔观察不清,进而导致评估结果偏差。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误诊原因方面,客观因素占88.2%,其原因包括血管充盈不佳、钙化斑块、管腔正性重构、伪影所致的高估狭窄,其中钙化斑块遮蔽所致冠状动脉高估狭窄是主要的客观因素,此研究结果与成官迅等[10]、刘海明等[11]研究结果相符。血管充盈不佳、管腔重构、伪影等主观因素所致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误诊原因与成官迅等[10]研究结果不符,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本研究采用了目前西门子最先进的低三代双源Force CT,其扫描速度较前者研究时所使用机型加快,对心率、心律的要求降低,减轻了心脏博动所致的运动伪影影响,反而冠状动脉血管自身因素如充盈状态、血管重构等在高估狭窄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冠状动脉CTA诊断过程中应给予更多关注,以便减少误诊的发生。此外,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误诊血管发生节段方面,冠状动脉远段血管的误诊明显高于近中段,分析原因是冠状动脉CTA远段管腔较近中段细小,其内对比剂浓度明显低于近中段血管,低浓度导致CTA成像质量不佳进而导致误诊的发生。而行SCAG检查时,其冠状动脉血管内对比剂浓度明显高于CTA,同时SCAG还能够实时动态观察血管,因此在冠状动脉远段血管狭窄评估方面亦优于冠状动脉CTA。
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漏诊方面,CTA共漏诊17支血管,其中以LAD漏诊率最高,这与赵宏亮等[14]研究结果一致。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漏诊原因方面,主观因素略优于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人为疏忽、未取血管最窄处测量,此原因与成官迅等[10]研究结果相符。客观因素主要包括钙化斑块、血管充盈不佳,但该原因与成官迅等[10]研究结果不相符,分析原因在于本研究采用2名心血管内科医生对SCAG图像进行评价,减少了SCAG假阳性率的发生,进而导致冠状动脉自身因素如钙化斑块、血管充盈不佳等在低估血管狭窄方面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在漏诊血管发生节段方面,冠状动脉远段血管的漏诊明显高于近中段,其原因与误诊的原因大致相同。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钙化斑块是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漏诊、误诊率高的主要原因,分析原因是由于Blooming伪影的影响,CT无法精确地显示钙化斑块实际大小[15],进而导致高估、低估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
本研究不足:第一,本研究样本量稍偏少,可能造成研究结果的偏倚,有待以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验证。第二,本研究只分析三支主干狭窄数目,未对具体狭窄部分进行对比分析,有待进一步细化。第三,本研究讨论了CTA评估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程度漏诊、误诊的原因,但未进行各原因进行纠正后效果的比较研究,有待今后工作中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CTA重度狭窄误诊以客观因素为主要,主观因素为辅,漏诊则以主观因素为主,客观因素为辅。在误诊血管支方面,以RCA误诊率最高。在漏诊血管数目方面,以LAD漏诊率最高。此外,远段血管、钙化斑块是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漏诊、误诊率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