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08-17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安徽省小镇密度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8)

2016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加快美丽特色 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依据。作为非建制镇的特色小镇是指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发展平台,依托于一定的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安徽省人民政府于2017年颁布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将特色小镇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此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创业、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目前,在我国已经建成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学者们也围绕特色小镇构建、发展和治理等方面[1-9]进行研究,本文基于省域视角探究安徽省近年来特色小镇发展机理,以期为地方经济和旅游发展提供思路。

1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区域概况

安徽省是长三角重要的组成部分,总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现有合肥、蚌埠、芜湖、黄山等16个地级市。安徽省是旅游大省,自然景观、文化民俗、传统技艺资源种类丰富,截止2018年安徽省5A级景区11个,2018年安徽省入境旅游人数60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241亿元,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人数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本保障。截止2019年12月住建部先后公布两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安徽省14个特色小镇入选;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办先后也公布了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共75个。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走访,按照主导产业定位安徽省89个国家级或省级特色小镇可以划分为产业类特色小镇39个、文化和体育类特色小镇21个、旅游类特色小镇29个。

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以安徽省89个国家级或省级特色小镇为对象,数据主要来源于住建部官方网站和安徽省特色小镇官方网站,涉及到的旅游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和安徽省文化与旅游厅官方网站整理得来。空间数据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采用1:4000000的中国地图,通过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对89个样本坐标提取经纬度数据,利用ArcGIS10.2绘制安徽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图 (图1),利用空间分析工具得到Voronoi图和核密度图,通过地形叠加等方法综合分析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图1 安徽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图

1.2.1 Voronoi图变异系数

Voronoi图是由一组由连接两邻点直线的垂直平分线组成的连续多边形组成,N个在平面上有区别的点,按照最邻近原则划分平面,每个点与它的最近邻区域相关联。Voronoi图在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类型的运用实质是指某一个特色小镇在该区块内与相邻的特色小镇在空间上的最近距离的集合,计算其变异系数(Cv值),变异系数值的大小可将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类型分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Duyckaerts等[10]提出当 Cv<33%为均匀分布,当Cv>64%为集群分布,当Cv在33%-64%之间为随机分布。

1.2.2 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是反映安徽省特色小镇分布集中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G为安徽省特色小镇分布集中指数,Ti为i市的特色小镇数量,T为特色小镇总数,n为市域总数。G值越大代表,特色小镇分布为集中,反之则分布为分散。

1.2.3 核密度估值

核密度估值是反映不同区域内空间分布密度状况,其计算公式为:

2 安徽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

2.1 空间分布类型

安徽省特色小镇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利用ArcGIS10.2软件绘制Voronoi图,将安徽省特色小镇89个点划分为89个区块(图2),其中多边形的标准差和平均值分别为321.89km2和289.13,Cv值为111.33%64%,因此得出安徽省特色小镇在空间分布上呈集群分布。

图2 安徽省特色小镇Voronoi图

2.2 空间分布集中度

从空间分布来看安徽省分为皖北、皖中、皖西和皖南,由表1可以得出,皖南特色小镇数量最多为42个,占比47.19%,皖南特色小镇占安徽省特色小镇的近一半。从市域角度来看,黄山市排名第一、安庆市、池州市、芜湖市排名第二,淮南市仅1个特色小镇。

假设安徽省特色小镇均匀的分布在16个地级市,则每个地级市特色小镇的数量为89/165.56个,则平均集中指数=24.89。在安徽省有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小镇89个,在公式中T=89,n=16,计算出安徽省特色小镇地理集中指数G=88.68,88.68远大于24.89,因此安徽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趋于集中。

2.3 空间分布密度

安徽省特色小镇平均密度6.36个/万km2,由表2可以得出,安徽省特色小镇分布密度中,芜湖市最为密集,为14.94个/万km2;其次是铜陵市和黄山市,分别为13.30个/万 km2和12.24个/万km2;而淮南市密度最小1.80个/万km2;另宿州市、阜阳市、亳州市、合肥市、滁州市、六安市、池州市均低于安徽省特色小镇的平均值。因此安徽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密度差异较大。

表1 安徽省各市特色小镇分布及占比

表2 安徽省各市特色小镇分布密度 (单位:个/万km2)

通过公式和ArcGIS工具,对安徽省89个特色小镇进行核密度可视化,绘制核密度图 (图3)。从图3可以得到,安徽省特色小镇形成以芜湖、铜陵、黄山、淮北为核心的一级聚集区;以马鞍山、宣城、安庆、蚌埠、池州、合肥为核心的二级聚集区;其他地级市形成的三级聚集区,从空间分布来看呈现“南密北稀,西密东疏”的空间特征,这与安徽省旅游资源禀赋存在着显著的联系,也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图3 安徽省特色小镇核密度图

3 安徽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3.1 旅游资源禀赋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截止2018年12月,5A级景区11个,4A级景区105个(图4),由图4可以得出4A级以上景区分布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西南多东北少,这与安徽省特色小镇分布大致相同。4A级以上的景区是安徽省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旅游资源,其带动和辐射作用特色小镇的发展,已形成了点轴的空间格局。在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市,已经初步形成4A以上景区-特色小镇的网状空间格局。

图4 安徽省特色小镇与A级以上景区叠加图

3.2 地区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形成旅游资源重要的基础。安徽省地势为西南高,东西低,以丘陵、山地、平原为主。地形地貌源影响旅游发展水平,进而推进特色小镇的发展(图5)。在皖南山区、皖西大别山区和江淮丘陵,由于地势以山地、丘陵为主,形成了以旅游类特色小镇为主体,农业产业、文化与体育类特色小镇为辅的特色模式;淮北平原、沿江平原地势以平原为主,形成了以文化与体育类特色小镇为主,农业产业、旅游类特色小镇为辅的特色模式。

图5 安徽省特色小镇与地形叠加图

3.3 旅游发展水平

安徽省特色小镇空间呈现西南多,东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这与安徽省旅游发展水平大致相同,利用SPSS19软件,对安徽省各地市特色小镇的数量与2018年旅游收入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为0.63,这表明两者之间相关性较为显著。安徽省特色小镇基于旅游发达地区引申出来的产物,旅游收入越多,越会促进特色小镇的发展。

表3 安徽省各地市2018年旅游收入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

3.4 地方政策支持

安徽省依托旅游资源,打造“四地四轴”的安徽旅游空间格局,分别为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合肥经济圈旅游区、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区、大别山区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旅游区,这从宏观上为安徽省旅游业提供了发展平台。近年来,国家和安徽省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特色小镇的发展,2017年出台 《关于支持和促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在资金扶持、土地保障、创新融资、人才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各地市也高度重视,积极申报、创建和建设省级特色小镇,形成了一批具有显著特色的金融小镇、温泉小镇、旅游小镇、运动休闲小镇等。在地方政策的支持下,安徽省特色小镇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势头。

通过对安徽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安徽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类型呈现聚群分布,区域间均匀分布不明显;(2)安徽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集中度趋于集中,区域间差异较大。(3)安徽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密度上呈现西南密,东北疏,并形成以芜湖、铜陵、黄山、淮北为中心的高密度核心区;(4)从旅游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旅游发展水平和政策支持是影响安徽省特色小镇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

猜你喜欢

安徽省小镇密度
安安静静小镇
成长相册
“CK小镇”的美好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