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老年护理课程对护生老化态度与对老年人行为意向差异的研究
2020-08-16朱军
朱军
摘 要: 探讨开设高职老年护理课程护生的老化态度与对老年人行为意向改善成效。采取整群抽样法选择高职大专护理专业二年级1-3班和4-6班,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0名,分别进行高职老年护理课程教育以及常规护理课程教育,对比护生老化态度与对老年人行为意向差异的因素。结果显示,接受老年护理课程后,观察组整体老化态度与对老年人行为意向发生改善的概率分别是对照组的2.34倍(P≤0.05)和4.54倍(P≤0.05),相比显著较高,观察组对老年人行为意向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714),但护生老化态度改善成效与对老年人行为意向改善成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因此找到影响改善老化态度与老年人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做为老年护理课程教育设计的参考依据,进而达到提升照顾老年人意愿的目的,有一定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护理课程;老化态度;行为意向;护生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水平极大提高,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1],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针对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人慢性病增加,需照护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提供适宜的照护活动[3-4]。临床上收治的老年患者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5]。目前,临床上从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较为匮乏[6],在校护生只是为了应试教育而学习,使其在日后工作中出现学到的知识用不上的现象[7]。对老年护理认可度不高,直接影响着老年护理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意愿[8]。
为推动老年护理教育发展,在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之下,选取我院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高职老年护理课程对护生老化态度与对老年人行为意向差异的影响。期望通过老年护理课程教育,使其正确对待老化过程,以降低社会给予的刻板错误印象,改变护生对老化态度,为高职老年护理课程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达到提升照顾老年人意愿目的,进而满足社会的日益增大的需求。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采用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我市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大学二年级护生共380人。其中对照组学生 190名,男生12名,女生178名,年龄21~23岁,平均(22.11±0.35)岁,期末成绩 273 ~ 361分,平均(320±19.73)分;观察组学生190名,男生 14 名,女生 176名,年龄 20 ~ 23岁,平均(22.08±0.28)岁,期末成绩 277 ~ 370 分,平均(321.0±18.40)分。两组护生在年龄、性别、期末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实验组实施高职老年护理课程教育教育。两组护生教学时数、教学内容一致。实验组教学设计具体如下: (1)设计教改方案:按照本院老年护理课程课改方案,分别教授老年人生理模块、老年慢性病护理模块、老年人保健模块、心理健康模块、老年康复护理模块、老年护理技术模块和安宁疗护模块、老年护理实训8个模块,分学期学年循序渐进施教。(2) 改革教学方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设关怀情境,运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渗透老年人照护教育。(3)强化社会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老年护理义务活动,拜访养老护理院,活动中主动与老年人沟通,如倾听、重复及提问的技巧等。(4)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后做好反思笔记。
3.观察指标
(1)参考科根(KOJAN)老化态度量表,借鉴台湾学者林贵满所编问卷内容,并结合研究的目的,并与2名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和探讨,设计出初始调查问卷。整群随机抽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50名非样本高职高专二年级护生进行预调查,并在间隔2周后,对原对象进行重测。将回收的数据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检验问卷信度。整体老化态度量表Cronbachs α值为0.9395,老年人行为意向量表Cronbachs α值0.9302。
①老化态度量表:包括3个维度47个条目。生理老化态度量表维度:共21个题,内容包括对皮肤、毛发、泌尿、心血管、睡眠、活动、胃肠道、性功能、牙齿、骨骼肌、感觉(视觉、听觉)、内分泌、呼吸、神经系统老化看法。心理老化态度量表维度:共14题,内容包括对老年人心情、脾气、精力、个性、人格、行为等看法。社会老化态度量表维度:共12题,内容包括对老年人休闲活动、娱乐、人际关系、活动参与、社会地位、生活状况等看法。 ②老年人行为意向量表:共14题,内容包括与老人同住、协助老年人生活起居、协助老年人衣食住行需要的意愿。
( 2) 反思日记。采用学生撰写的反思日记,包括护生对老年人老化态度与对老年人行为意识、关怀事件的叙述、分析、概括和启发等。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據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问卷调查情况。经单侧t检验,两组间对老年人生理、社会、整体老化的态度和对老年人行为意向改善成效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观察组改善成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老年人心理老化态度的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224)
经检验,接受老年护理课程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及整体老化的态度和对老年人的行为意向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接受老年护理课程后,两组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及整体老化的态度和对老年人的行为意向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3.反思日记。共收集观察组护生反思日记 380份,删除其中不合格的 26 篇,最终纳入研究354篇。护生反思日记内容为: 对老年人老化态度的反思115篇(32.5%);对老年人行为意识的反思98篇(27.7%);对老年人关怀行为的反思 90 篇(25.4%);对老年人护理价值观的反思 51篇(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