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旧教育的对比来浅谈中国的基础教育
2020-08-15杨慧卿张丽建
杨慧卿 张丽建
【摘 要】新中国的基础教育已走过70余年的春秋,对于在普及知识、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所起到的效果是巨大的,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还有欠缺,值得深思反省。本文通过对新旧教育的对比、应试教育危害的分析,让我们看到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旧教育对比;基础教育;应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1-0177-02
【Abstract】 New Chinas basic education has gone through the spring and autumn of more than 70 years, and it has a huge effect on popularizing knowledge and promoting educational fairness, but it is still shortcomings in term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 It is worth pondering and introspec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old and new educ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hazards of exam-oriented education, let us see that basic education reform is imperative.
【Keywords】 Comparison of old and new education; Basic education; Exam-oriented education
一、中国基础教育的新旧对比
中国古时的小孩子接受的基础教育,并没有类似现在小学、初中这样的区分,也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样的教育宗旨,但大体上都是以人格的养成教育为贯彻始终的精神。中国两千年来的教育都是以“四书”“五经”的内容为主要中心,近代中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念深入人心,但仍然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的教育,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民国“西学东渐”时期,中国基础教育的状况是刚刚由旧式到新时代,制度还不十分完备,分为初级小学与高等小学,两者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教学内容将西方文化的英文、算学等列为必修课,对于中国文化的传统教授,大体上还是沿用了旧式的精神,保持了传统的读书风气。倒退回去100多年的那个时代,一个毕业于高等小学的优秀学生,他的知识程度、学问修养和见解,比起现在一个初中毕业生,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众所周知,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几十年里,在科技、文化教育、工商等各界许多对国家社会有建树的人物,都是依照旧式读书方式教育的成果。现代基础教育改革,多是由教材课本内容形式的变化一路变来。至于人格养成的教育,也就不得不倚靠课本教材内容的改变而进行了。不得不承认现代基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于开启知识、普及教育所起到的效果是巨大的,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它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但是有一点却也需要我们有清醒的认识:学到了知识、技能并不代表成就了学问、人格养成和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和衔接,并非有了知识、技能就算大功告成那么简单。
现代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是由时代发展的趋向、社会短时的需要而决定的,因为现代教育改革所沿用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都是在顺应、配合应对这种时代的需要。其实质就是填鸭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应试教育,应该作为教育传承重心的国家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考虑。
二、应试教育让孩子沦为学习、考试的机器
有次与在学校任教的老同学闲聊的时候,偶然讲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些问题,我就问他:“现在基础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他开玩笑似的叹了一口气,说道:“为了考试吧!”这真是一个语重心长的幽默。
原本始于中国隋唐时代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创作,法良意美,是选才用人制度的一大创新。可谁能料到发展到今天,由“考”而生出的弊病到了如此地步。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丢弃了,很多本该天真烂漫的孩子一个个都成了考试厉害、综合素质不佳的学习机器,现如今再加上电子白板、互联网大数据、空中课堂等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齐上阵,巴不得孩子们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学习。教育窄化为教学、教学窄化为应试训练,关注点全部都在知识点上,终极目标仅限于分数,如此一来我们的孩子学习貌似是“好”了,但却有些得不偿失。现在的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且性格偏激,这是中国多数家长的感慨吧,有句话说得好:对于孩子的教育,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就是危险品了!再有,我们现行的基础教育的教材内容,小学、初中、高中之间并没有达到很好的衔接,而且从一年级开始,只要是有心望子成龙的家庭,比较上进的孩子,就不得不为了应对周考、月考和期考等各级各类的考试而被动地去背大量无用的书,做大量无用的功课。这与科举时代学子们为考取功名而去背八股相比更加严重。当时学子们为了考功名背的“经”“书”,虽然也是强记硬背,但内容却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之所在,日后通过阅历的积累增加,慢慢融会贯通,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我们老一辈“国学大師”们的学问知识,几乎都是从这种旧教育方式中打下基础的。
三、应试教育加剧了社会和个人的功利化心态
我们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家在教育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为何在完整的国民教育制度下有些方面竟然还不如旧式的教育呢?反而因为基础教育的普及造成了青少年思想与心理上的彷徨,这又是什么原因?实在值得深思反省。老实说,如果完全倚靠现行普通学校教育的方法,恐怕中国文化的精神早已荡然无存了。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短期政绩的追求,学生升学、就业的压力,再加上社会上对学校教育评价的扭曲,只看重高考“北大清华”等名牌高校录取率,这些促使应试教育愈来愈有“做大做强”的趋势。今天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在建金字塔,几乎都是在鼓励学生出人头地,努力向上爬,争取到金字塔的顶层,一厢情愿地认为可以一好遮百丑。
四、应试教育模式的危害
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学校传授的大多限于知识和技能,以便应对升学和就业,只要看一下学生升入大学后他们的专业选择就很清楚了,有几个不是奔着将来就业能有个好出路去的。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太快,为了快速迎合,教育的发展也就根本无法顾及用教育思想来引领了。这种形式的教育固然对知识的普及和快速传播会收到立竿见影的眼前功效,但实际上距离中国文化的本位已经越来越远了。
受到教育功利化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育模式,让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花费了无比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来背课本,弄得头脑僵化,近视率高居不下,影响了正处在成长期的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些东西背熟了以后,除了可以用来应付各级各类的考试以外,对于以后的人生道路基本用处不大。升入了中学,小学读的书很多就等于白费了。同样,升入高中,初中课程的很多内容也就没什么用了。等考上大学,前边的就基本都没什么用了。大学毕业以后,踏进社会在某个阶层从事工作,哪怕是你非常幸运找到了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也仍会感觉到所学与所用,毫不相干。实际上,在大学毕业就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才是需要正式重新读书求学的开始。
五、结语
应试教育体制很大程度上是功利主义的产物,因此要想改变它不仅需要教育理念、教育价值的更新,更需要教育观念的革命。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为改革应试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以培养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目的,这才是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应该有的新面貌。
参考文献:
[1]南怀瑾.新旧教育的变与惑[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
[2]杨东平.教育改革要重建教育的人文主义价值[J].中国教师,2017(9).
[3]殷世东.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变革70年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20(4).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