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散剂的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2020-08-15许曾刘洪盛张世波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质量问题解决办法分析

许曾 刘洪盛 张世波

摘要:中药散剂作为中药传统剂型,其制作工艺简单,疗效确切。但中药散剂在现行检验标准下,存在许多问题。笔者以2015版《中国药典》为标准,对中药散剂在外观均匀度、水分、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检查项目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从物料、环境、工艺、人员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中药散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药散剂;质量问题;分析;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6-0039-03

中药散剂作为传统剂型,在中医药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中成药的重要剂型,发挥显著的优势,特别是众多慢性疾病的治疗,能大大减少药材用量,减少医疗成本,例如我院医疗机构制剂中的消肿活血散、四黄消肿散,针对跌打损伤、淤血肿痛效果顯著,使用方便。但是延用以前的中药散剂制作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现行质量要求标准。为保障中药散剂的安全、有效,需要严格的中药散剂质量控制。笔者以2015版《中国药典》[1]为标准,就中药散剂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希望能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1 中药散剂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药散剂的制作工艺较其他剂型更为简单,但是不重视细节容易造成若干质量问题。笔者就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如下总结并进行原因分析。

1.1 外观均匀度 出现花纹或色纹,部分甚至有明显的纤维和颗粒。这是由于不同中药饮片粉末的含水量含油率不同、松密度不一致、粒径差别大、机械震颤导致不同药粉因粉末不同造成的,导致产生脱混、分层等问题,例如:富含糖类、挥发油或者脂肪油的饮片先单独粉碎会粘附在设备上,并堵塞筛网,造成药材和设备的损耗,出现成品粗细不均的情况[2]。

1.2 水分 水分过高或者过低。组成中药散剂的饮片多包含植物、动物药等,不同批次间水分含量都不同,难以保证水分恒定;因存放环境的温湿度等因素。采用固定的烘干时间及温度,导致的结果。

1.3 装量差异 超出限度误差范围。因为药物粉末本身中药的组成不同,导致药粉的流动性不一致,在装量器械的颤动下,让瓶中的物料量并不恒定。在大多医疗机构中,填装的设施设备条件有限,而且大处方散剂较多,中药品种数多、纤维性大的容易导致装量问题,需要人工二次称量校正装量。

1.4 微生物限度 需氧总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以及其他限制菌超标。这是传统中药散剂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检查项目。微生物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中药原药材、辅料、包装材料、环境、人员均能导致微生物限度超标。

首先,中药本身携带了大量的微生物;其次,内包装材料主要为聚氢乙烯铝箔膜、高密度聚乙烯瓶等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大多是直接使用,若其在运输、贮存、拆零过程中被污染,或出厂就没有无菌包装,则制剂也会受到污染[3]。再次,设备、器械等未清洁彻底。破碎机、混合机、不锈钢筛网等,这些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频率大、直接接触的工具,其构造错杂,清洁复杂,其外部凹凸不平,易致使药粉和辅料留存,让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增加带菌量。医疗机构使用的加工设施装备相比药品生产企业有较大差距。同时制药设施使用频率不高,多为单机安装,无法联动[4],易滋生细菌。部分操作间温湿度超标,易生霉长菌,导致药材及设备工具污染变质[5]。

2 中药散剂存在问题的干预及对策

2.1 物料方面

2.1.1 控制饮片的水分和微生物限度 中药散剂一般由饮片、辅料及内包装材料组成。首先,物料是重中之重,因为饮片本身所带的微生物是中药散剂染菌的一大原因。先对中药饮片进行抢水洗,再及时低温烘干来灭菌并测定饮片含水量。普通药材烘干温度不宜超过80℃,含易挥发成分的则低于60℃。笔者对散剂灭菌操作后的样品和未操作的样品进行微生物检验,比较发现:进行灭菌操作后的样品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大幅下降,需氧菌总数也有一定程度下降。烘干操作能控制饮片水分在适宜范围,防止散剂的水分超标和微生物滋生影响散剂质量。例如:生大黄极易吸湿,当其水分含量到8%就会发粘;川楝子含水量超过10%,会出现回潮酸败。综合来说饮片水分在5%~7.5%比较适宜[6]。

2.1.2 控制包材的微生物限度 在采购辅料、包材时要把好质量关,辅料不合格甚至直接引发药害事件[7][8]。对于铝塑膜这类难以清洗又不耐高温的包材,采用紫外线、臭氧等消毒手段,可以大幅降低污染危险。

2.2 环境方面

2.2.1 控制环境的相对温湿度 中药饮片中蜜炙、盐炙等炮制品容易吸收环境湿度,散剂由于其粒度小,比表面积大,更容易吸湿受潮。就一组相同批次的散剂,在温度30℃,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的储存库存放1天,散剂的水分会超过13%;而在阴凉库中,控制空气湿度40%左右存放的散剂,其水分能控制在7%左右。因此要控制环境温湿度,及时打开抽湿机、排风扇等,让饮片储存库、生产车间的相对湿度应在40%~60%之间,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下[9]。

2.2.2 控制环境的洁净度 其包含外部大环境的洁净度和设备清洁度。暴露在空气中的药材及器具在生产中会带入污染物,所以需要建立专门的存储仓库和配备必要的储存配套设施[10]。粉碎间、洁净厂房要及时清洁、维护。因为粉碎间的除尘设备内部容易残留尘粒,受到振动后掉入污染散剂,所以要定期清洁,然后用75%乙醇擦拭后晾干,其中布袋拆下后多次轻柔的清洁,以免破坏滤孔。洁净厂房里新风入口到中效过滤器的通道和风箱的连接处最容易被污染,一是外部空气,二是回风所带来水汽和粉尘,最易滋生微生物,致使净化系统遭污染。要定期清洁净化系统,并按时进行尘埃粒子等微生物限度检测。

2.3 工艺方面

2.3.1 在前处理中增加灭菌流程 传统中药散剂工艺流程:中药材粉碎-混合-灭菌-分装-包装,成品的微生物灭菌效果不理想,对原药材前处理灭菌要以药材性质为首要考虑因素,例如:无挥发性成分且耐热的药材,使用湿热灭菌法,但有效成分具有挥发性的药材,要使用75%酒精灭菌[11]。

2.3.2 针对处方药物选择粉碎和混合操作方式 在粉碎环节中,中药散剂多是大处方,直接加工常常导致散剂成团甚至机器故障,针对不同性状、质地差异大的药材,从粉碎、混合等方法上进行解决。中药材纤维性大小、质地坚硬或松泡、粉性大小、设备使用的粉碎机、操作时加入前后顺序等方面进行调整。对于用量差别大的药粉,可用等量递增法来混合。树脂、树胶类药材,非极性晶体物质,譬如没药、杜仲、冰片等弹性大饮片不宜单独粉碎,应同富含淀粉的根及根茎类、晶体结构的矿物类等交错粉碎,可以减少损失,增加吸收度[12]。质地松泡,打粉易成絮状物的饮片、难干燥的饮片可以切小块后冷冻再进行粉碎的方法。对于生产量大的批次,少量多次进行混合,以减少色纹。

2.3.3 选择合适的方式对最终产品进行灭菌 中药散剂生产一般周转期短、生产量小。生产机器结构复杂,不容易完全灭菌,小剂量加工更容易染菌[13],所以即使对中药饮片进行灭菌处理,在制备为散剂后,还应进行灭菌处理。现行的灭菌措施有:微波灭菌、辐射灭菌、酒精喷洒、压力蒸汽灭菌法等。辐射灭菌也称冷灭菌灭菌效果好,但使用需要进行验证试验,微波灭菌也是类似情况[14]。或者同其他方法联合灭菌。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同75%酒精喷洒、30℃烘干的方法联合再次灭菌。笔者建议将工艺流程增加成:中药材烘干-灭菌-粉碎-混合-灭菌-分装-包装,可以提高微生物合格率。

2.4 人员方面 人员贯穿在整个生产流程中,掌握着制剂质量的核心,尤其在医疗机构中,大多为半自动化生产,直接决定工作水平好坏[15]。不规范的操作,常常导致散剂损失,甚至不合格。因此,对于操作人员要定期规范化培训,并且严格执行标准操作,在生产技术、规范操作、半成品和成品检验等方面做到责任细分[16]。

3 讨论

中药散剂的质量控制受物料、环境、工艺和人员方面的影响,其中微生物限度超标为主要问题,中药散剂传统使用方法多是在使用时加入酒剂、开水等调和灭菌,但现行中药散剂微生物限度要求十分严格,微生物项下不合格原因总结为:药材原料清洁消毒不到位、物料包材受到污染、环境洁净度未达标、制备设备清洁不完全、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等,主要从药材、辅料及包材的管理、环境、设备清洁程度和人员操作方面下工夫;其次是水分问题,需要在药材前处理、烘干、存放环节中多次进行观察、检测,例如:烘箱烘干温度升高过快、温度过高会导致药材外部形成硬壳,让内部水分不能蒸发,最终导致发霉。保障中药散剂的外观均匀度和装量差异在合适范围内,在粉碎和混合环节采用针对药材性状适宜的方式,动态调整破碎机、混合搅拌机等设备的参数,使药粉性状均一,从而减小装填误差。最终保证中药散剂质量的安全、有效、可靠[17]!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石炳娟.提高和保障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质量的思考[J].中国药物警戒,2018,15(5):276-279.

[3]温玉明,王夏潮.医院口服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J].中国药业,2018,14(27):90-93.

[4]叶红梅,禹建春,罗向华,等.医疗机构制剂的风险防控[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8(23):16-17.

[5]陈相龙,赵瑛.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制剂室改造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24(38):2599-2602.

[6]李国梅.基层医疗机构中药养护存在的问题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1):161-162.

[7]张念先.从二甘醇污染事件分析我国药用辅料的供应链管理[J].医药导报,2008,27(9):1138-1140.

[8]王莹,马瑶.常见药用辅料引起的不良反应案例概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380-382.

[9]王建升,杨辉,刘俊玲.中药饮片的水分含量与储存养护[J].中医药信息,2009,26(1):35-36.).

[10]梁晓.医疗机构制剂管理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實践,2019,1(4):177-178.

[11]严丹,袁星,解达帅,等.中药饮片灭菌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草药,2016,47(8):1425-1428.

[12]胡志强,鲜洁晨,楚世慈,等.中药临方制剂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策略[J].中国中药杂志,2019(1):28-33.

[13]周萃,邬科,葛颖华,等.医疗机构中药散剂生产工艺管理对制剂微生物控制的价值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3(27):106-108.

[14]王遗.微波灭菌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8,11(44):195-196.

[15]曾丽华,伍振峰,王芳.中药制剂质量均一性的现状问题及保证策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9):3828.

[16]倪晓霞,王庆芬,陈锦珊.加强医疗机构制剂生产人员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药事,2018,10(32):1419-1422.

[17]周欣欣,罗贤强,张俊清,等.中药散剂研究的现状[J].海南医学,2019,30(3):392-394.

(收稿日期:2020-04-17)

猜你喜欢

质量问题解决办法分析
施工企业加强市场开发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办法
Which Is Important?
规范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常见问题预防及改进措施
解决办法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