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内涵及融入学校思政教育研究
2020-08-15耿步健
杨 澜,耿步健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30)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强调:“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1]抗疫精神生动地诠释了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9月26日,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类学校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多种方式深入宣传伟大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动的教材,是激励青少年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将抗疫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发挥抗疫精神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德育目标。
一、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
在伟大抗疫精神中,“生命至上”体现人民立场,“举国同心”体现团结力量,“舍生忘死”体现革命英雄主义,“尊重科学”体现科技支撑,“命运与共”体现大国担当。“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1],抗疫精神既为抗击疫情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也将成为激励新时代青年勇于担当、奋勇向前的伟大精神力量。
(一)“生命至上”体现人民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持续不变的价值追求。在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艰苦斗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生命至上”理念,不惜一切代价把人民群众的生命放在首位,发动一切力量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对千万级人口大市武汉进行“封城”的重大决断,这是为控制疫情迈出的关键一步,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为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为避免疫情进一步传播和蔓延,除防疫抗疫等需要外,企业停工停产,这种不惜牺牲经济利益以确保民众生命健康的决定和行动,凸显了党中央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仅用10天时间就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相继改造建设16座方舱医院;科研专家与时间赛跑,以最快的速度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并积极筛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致力于研发新冠疫苗。我国不遗漏任何一个感染者,一经发现,迅速追踪其密切接触者,对其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阻止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我国不放弃任何一位患者,国家承担全部治疗费用,从根本上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国家时刻牵挂在海外的中国公民,想方设法保障他们的安全和生活,为留学生等群体提供“健康包”。“生命至上”代表所有人的生命,从刚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从远居海外的留学生、华人华侨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得到了全心保护。这种“生命至上”的伟大抗疫精神真正体现出党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民的关怀,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在抗疫斗争中得以充分彰显。
(二)“举国同心”体现团结力量
“团结”是中国人民刻入骨髓的精神,是打倒一切困难的力量。在抗疫过程中,全国14亿人民心连心、肩并肩,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共同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举国上下戮力同心,形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团结力量,这得益于我们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迅速反应,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社会动员能力,调配人民解放军、各省的医疗队伍驰援武汉,紧急筹集大量的医疗设备、物资援助湖北,举全国之力展开生命大救援。举国同心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中央坚持全国一盘棋,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全国各地构建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疫情防控体系,全国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力量都汇聚到抗疫工作中。中国人民展现出强烈的团结意识和自觉的奉献精神,中华儿女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抗疫斗争中得到了生动诠释。中国人民听党指挥、严守纪律、服从大局,无论身处何地,都向着同一个目标协同迈进,承担起抗疫责任。无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勇挑抗疫重担,为守护民众的生命健康尽一己之力;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地生产医疗防护用品,为抗击疫情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众多志愿者自告奋勇加入这场危险的战“疫”中,用行动诠释无私奉献;众多华人华侨自发为湖北捐款、筹集物资,心系同胞和祖国;全国人民密切关注疫情信息,听从党的统一安排,有序居家、井然复工,积极配合抗疫工作。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出一份力量。这种举国同心、大爱无疆的团结互助精神,凝结着全国人民的爱心和守望,为武汉抗疫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注入磅礴力量,“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1]!
(三)“舍生忘死”体现革命英雄主义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2]。在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舍生忘死、挺身而出、默默奉献,融汇成疫情防控的坚强力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急时刻,各条战线的英雄默默坚守抗疫一线。他们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护士,是为人民服务的公安干警,是不辱使命的人民子弟兵,是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人员,是不求回报的志愿者……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入这场战“疫”中,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全力奋战。这群特殊的战士不惧风雨、坚韧不拔,克服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困难和压力,竭尽全力挽救患者生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新冠病毒的坚强防线。没有谁生来就是英雄,不过是一群普通人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以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人民创造奇迹。他们坚韧的背影是抗疫前线最动人的风景,是他们用行动、用大爱、用牺牲,共同铸就了舍生忘死的伟大抗疫精神。“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1],疫情面前,中国没有被打倒,中国人民没有被打倒,是因为有千万个逆行英雄挺身而出、英勇前行!
(四)“尊重科学”体现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人类对抗疾病最强有力的武器。面对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极大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牢牢抓住科学技术这一武器,勇闯疫情防控的一道道难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国迅速构建起全面部署、全面动员、上有指令、下有响应的、覆盖全国十几亿人口的联防联控系统,科研人员不舍昼夜地研究治疗办法,探索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极大地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和出院率。与此同时,多个科研团队从多条技术路线对新冠疫苗展开研究,研发的疫苗数量和研发进度居于世界前列;大数据下的电子辟谣平台及时粉碎疫情谣言,帮助民众消除恐慌情绪;广大科普工作者积极为民众传递科学的防护知识,有效引导和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防护观念;除此之外,我国创造性地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措施,因地制宜对公共场所和办公区域展开差异化防控,防范潜在的聚集性疫情风险;我国针对性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患者、密切接触者展开轨迹追踪和溯源分析,并且将健康码识别运用于日常的疫情防控中,提升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党中央对病毒特性展开科学研究,发出除防疫抗疫需要和生活必需外、其余企业暂时停工停产的指令,中国经济被按下“暂停键”。但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在党中央统筹兼顾的领导下有序复工复产,我国的生产生活逐步重新迈入正轨,“中国成为疫情暴发以来世界上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1]。这强劲的修复能力令世界惊叹,更是凸显了“尊重科学”在疫情防控中的关键作用。实践证明,科学技术是对抗病毒最强有力的武器,无论是党中央的决策指挥,还是人民群众的日常防疫;无论是针对新冠病毒的医学攻关,还是针对医院患者的治疗方案,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科学规律的遵循、对科学技术的把握,科学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强大支撑力量。
(五)“命运与共”体现大国担当
“大道不孤,大爱无疆。”[1]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发扬命运与共的精神,积极致力于维护世界卫生安全。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强调:“中国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3]我国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等有关组织和国家通报疫情信息,主动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积极公布抗疫方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不仅使中国的防疫抗疫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而且为世界各国的疫情防控争取了更多时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我国发起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在本国疫情防控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依然心系全球生命安全,尽自己所能向世界其他国家提供援助。中国先后向32个国家派出医疗专家队伍,为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物资、医疗援助,并毫无保留地把中国的抗疫经验分享给世界各国。中国用实际行动为国际社会挽救生命,展现了中国的非凡气度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愿望。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有机整体,面对不分民族、没有国界的病毒,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唯有相互扶持、共同应对才能彻底击败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方案,分享中国智慧,展现中国道义,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力量,彰显了共克时艰、命运与共的大国担当。
二、“抗疫精神”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最新发展,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成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对于大中小学生来说,抗疫精神既是一堂爱国主义课、理想信念课、责任担当课,也是一堂道德法治课、生命教育课、科技创新课,具有促进大中小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价值,对于优化大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抗疫精神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奋勇向前的强大推动力。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共同凝结起抗击疫情的伟大爱国力量。这场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无论是奋战在前线的工作人员、在后方提供援助和保障的志愿者,还是听从指挥、居家防护的广大人民群众,都在为战胜疫情不懈努力。这是一场14亿中国人民全身心参与的战斗,爱国主义在这场人民战争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也为这场战斗注入了攻无不克的强大力量。
“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1]。无数平凡的人勇敢担当,便成就了一位位心系祖国的“人民英雄”。这场战“疫”充分激发了爱国主义的伟大力量,把全国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并展现出了中国人民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在抗击疫情期间,涌现出许多使人心生敬意的先进事迹,如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抗疫一线,满腔热血为国为民,成为全国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却用步履蹒跚的脚步与病毒赛跑,从病毒手里抢夺生命。全国上演了无数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请战、逆行、捐款、守护、奉献、牺牲、坚毅、爱、责任……这些抗疫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贴近大中小学生的生活,每一个事例都极具吸引力、感染力,易于让大家产生共情,进而激发大中小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爱民族团结、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抗疫精神所具有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包含在抗疫过程中每一个看似微小却又伟大的故事里,值得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去发扬。
(二)抗疫精神能坚定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4]面对这次危机和“大考”,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协同维护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全国上下打响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在战“疫”过程中,党心民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铸就起众志成城的坚强防线,经过各条战线的不懈努力,我国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1]。与此同时,我国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用实际行动帮助其他国家挽救生命,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此次抗疫充分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展现了真正的中国效率、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中国采取的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现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卓越领导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和坚决执行能力。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的制度优势。”[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6]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出色表现有目共睹,抗疫精神能让大中小学生更加认识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充分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就是“能”、马克思主义就是“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好”,引导大中小学生在感受抗疫精神的过程中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融入中国梦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学习、不懈奋斗。
(三)抗疫精神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精神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关系生死的战役,在如此紧迫的境况下,全国众多满怀责任和使命的医务人员、党员、干警、基层人员舍身投入战“疫”当中,还有外卖员、清洁工、餐馆老板、出租车司机以及志愿者,在危难面前他们共同挺身而出。在这其中,“90后”“00后”的援鄂医护工作者一共有1.2万人,是抗疫的主力军。“00后”的脸庞还带着稚嫩,但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坚韧不拔和勇气,他们是带着稚气却又最勇敢的中国保护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7]我国青年做到了,在危难时刻,他们奋不顾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各个角落,去做人民最需要的事情。他们心里装的是对祖国、对人民无私的爱,是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为国奉献的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8]青年一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行动和表现,有力地说明了“90后”“00后”是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大有作为的群体,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和希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应当运用中国青年的抗疫精神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自身对民族和国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进一步培育青少年团结统一、敢于斗争、无私奉献、责任担当的优秀品质,引导青少年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己任,胸怀理想,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努力成为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材,在担当使命中谱写自己大写的青春。
(四)抗疫精神能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弘扬抗疫精神是培养大中小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精神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互助、关爱、付出、奉献、担当、坚韧的大爱精神和宝贵品质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全国几万名医务人员写下请战书,驰援武汉、湖北;日照环卫大爷为武汉捐款12 000元却不肯留下姓名;山东寿光的菜农凌晨摘菜,只为尽快捐赠给武汉……一幕幕触动人心的画面,诠释了什么是人间大爱。抗疫中这些让人心生敬意的平凡“天使”,都是大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榜样,通过他们弘扬抗疫精神,发挥榜样力量,能够给青少年的成长指引方向,培养青少年的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
在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共抗疫情之时,也有少数不和谐之声。有人借疫情发不义之财,制造、售卖“三无”口罩,借机哄抬口罩价格;有网民恶意编造、传播疫情谣言;有乘客因隐瞒武汉旅行史、国外旅行史而造成疫情传播;有民众不配合检查、隔离甚至侮辱、殴打工作人员……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治安、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也让我们看到了法律教育的一些盲点。教师可以此为契机,让这一例例违法犯罪事件成为大中小学生学习法律的活教材,使大中小学生认识到法治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大中小学生了解法治在疫情防控中的关键作用,促使大中小学生积极做学法、守法、懂法、护法的合格公民,共同建设法治社会,让法治更好地保障我们的生活。
(五)抗疫精神能促使学生领悟生命的价值
新冠肺炎疫情为我们上了一堂最生动的生命教育课。面对疫情,居家隔离是最安全的选择,而全国各地成千上万名“战士”冲锋在前、义无反顾,不舍昼夜地与病魔较量。作为离死神最近的群体,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了铜墙铁壁。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守卫所有人的生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仅就公安群体而言,截至4月2日,全国共有60名公安民警和35名辅警牺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维护安全稳定第一线,其中不少人因抗疫过度劳累而殉职。抗疫精神不仅能够让大中小学生体会到生命健康的来之不易,引导大中小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强身健体,珍爱生命,而且能够让大中小学生从这些为人民而献身的人身上看到生命的伟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积极探索生命的价值,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顽强拼搏、勇于奉献,在积极进取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抗疫精神能引导学生崇尚科技创新
2020年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9]科学与创新是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关键力量。在医疗方面,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紧密配合,不断探索出科学的诊断、治疗方法,科研人员从多条技术路线出发,研发新冠肺炎疫苗;在民众防疫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被创新地运用到“确诊患者交通工具同乘查询系统”“疫情数据实时更新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出行防疫健康码系统”当中,极大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疫情防控需要,红外体温测试仪被运用到众多公共场所,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高效率服务;在工作和学习方面,疫情期间各行各业充分运用科学技术的优势,借助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开展网络授课、线上办公,实现了“停工不停产、停课不停学”;在产业发展方面,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智能制造、无接触配送等新兴产业开始崛起,游戏、视频、娱乐等相关线上产业不断壮大。
科学技术为疫情防控、生活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在防疫过程中得到了创新式的突破发展。疫情防控中大量科学技术的运用、创新创造,都能引导大中小学生感悟抗击疫情中科学的伟大力量,深刻认识到科技和创新对战胜疫情、社会进步起到的推动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10]我们要让大中小学生在学习抗疫精神的过程中感悟到,不仅是疫情防控要紧抓科学技术和创新,祖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更要依靠科学技术和创新。要在大中小学生群体中积极弘扬抗疫精神,激励大中小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崇尚科学精神,同时培育创新性思维,不断开拓向前,做创新型人才,让创新成为大中小学生青春远航的动力。
三、将抗疫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抗疫磨砺精神,学习凝聚力量,教师要将抗疫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把抗疫精神带进大中小学校园,将抗疫故事融入思想政治课堂,让大中小学生通过实践真正感悟和践行抗疫精神,为大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方向引导,进而培养奋发有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建设者。
(一)文化营造:把抗疫精神带进校园
1.组织文化活动,传递抗疫精神
学校是弘扬抗疫精神的主阵地,大中小学校可开展多种抗疫主题文化活动,把抗疫精神带进校园,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更深刻地学习和感受抗疫精神,如开展“我心目中的抗疫英雄”征文比赛,运用“抗疫”榜样的力量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爱国情怀;组织观看疫情主题视频,分享观后感,共同感受中国力量和英雄力量;开展抗疫精神主题演讲比赛,抒发和传递抗疫正能量;设计疫情防控宣传画报,深化对疫情的理性认识;收集身边的“抗疫”志愿者故事或“抗疫”英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身边的成长榜样;展示自己在疫情期间的健身、画画、手工、乐器、厨艺、家务等“宅家”成果,传递积极向上精神……文化活动是学生与抗疫精神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参与多种弘扬抗疫精神的主题文化活动,学生能够在发展个性、丰富精神生活的同时感受抗疫精神,领会榜样的力量,真正让抗疫精神扎根心底,自觉传递和践行抗疫精神。
2.共建校园环境,传播抗疫正能量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精心搭建的校园环境能够对学生起到正向激励作用,因此,传播抗疫正能量不能忽视校园环境的建设。学校可在校园张贴抗疫正能量宣传语、疫情防控人物事迹宣传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抗疫精神的熏陶。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学校除了让学生被动接受校园环境的影响,更要激励学生主动美化校园环境,学校应当注重创造多样化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环境建设当中,促使学生在建设校园环境的实践中学习和领悟抗疫精神。一方面,可以开展美术、文学作品展览活动,组织大中小学生开展创作比赛,用学生作品打造抗疫主题的文化长廊;另一方面,可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绘制疫情防控主题的黑板报、抗疫主题走廊文化墙,展示与抗疫相关的手抄报、优秀作文,共同制作积极向上的班级宣言,一起营造弘扬抗疫精神的班级氛围。要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打造抗疫正能量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浓郁的抗疫文化氛围中领悟抗疫精神,将抗疫精神转化为奋斗的力量。
(二)课堂解码: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教学
1.专题课堂,激扬青春正能量
疫情防控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学生能够从疫情防控中获得有关生命、科学、国家、世界、担当的正确认知,在见证疫情防控中成长。为了让学生上好疫情防控这堂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可以按学段录制“抗疫”专题视频,如生命健康、责任担当、理想信念、崇尚科学等专题教育课程,运用微信、家校通、学校网站等平台推送给学生,组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线上和线下课堂的互动交流。教师应开展抗疫专题课堂教育,以师生共同解读抗疫故事等方式,汲取宝贵的抗疫精神营养。教师可把录制的优秀抗疫专题视频分享到网课数据库中,为全国更多的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号召学生观看网络优质公开课,如《大中小学同上一堂课》,开展观看交流分享会,让学生在表达和倾听当中深化对抗疫精神的理解,坚定理想信念,懂得自身的责任和担当。开展抗疫专题课堂,能够引导学生了解疫情动态,感受生命价值,培养科学精神,感悟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成长,激扬青春奋斗正能量。
2.事例解读,发挥思政课堂育人功能
中国的抗疫精神,彰显在每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身上,蕴藏在一个个抗疫故事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中国抗击疫情故事”[11]。抗疫故事与大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教师要以思想政治课堂为阵地,努力结合抗疫故事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发挥抗疫故事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让抗疫故事成为大中小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将贴近学生生活的抗疫故事以课堂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大家对抗疫案例展开探讨、解读,促使学生积极探索真知,从而获得情感的升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三)实践导航:在行动中领悟抗疫精神
1.开展实践活动,体验抗疫正能量
在大中小学开展抗疫主题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体验,也有利于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形成对中国共产党、国家、社会、自然、疫情、生命等方面的正确认识,促进大中小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坚定正确方向。大中小学校可邀请有抗疫经历的医生代表、警察代表以及其他基层工作人员代表等开展抗疫主题讲座并且设计问答和互动环节,让学生沉浸式地感知抗疫精神、明确自身使命;教师可带领大中小学生实地走访或网络连线曾投身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听他们讲述抗疫故事,感受他们的坚韧和奉献;战“疫”博物馆和纪念馆建成后,学校应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或线上体验,缅怀逝去的同胞、铭记民族英雄,致敬伟大抗疫精神;教师可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布置抗疫主题的社会调查课后任务,鼓励学生深入群众,在走访调查和线上调查中感受抗击疫情的实际行动和效果,回归课堂中进行交流或者撰写调查报告,感受抗疫正能量。
2.结合日常生活,践行抗疫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12]学习抗疫精神亦是如此,最终的落脚点一定是行动和实践。为了让大中小学生体验和践行疫情中凸显的责任与奉献,学校可以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如医院导医志愿者、交通志愿者、博物馆志愿者等,让学生用实际行动体验抗疫精神的内涵,在实践中践行服务精神。教师可运用抗疫精神中的责任担当精神引导学生在学校、班集体中积极服务同学、勇于承担责任,如带领学生积极承担保护校园环境卫生的责任,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劳动的辛苦和幸福,力所能及地为校园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抗疫精神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具有引领作用,要把抗疫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引领大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洗手、讲卫生、做防护、强身健体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感悟抗疫精神所蕴含的伟大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扎根头脑、躬行实践,将抗疫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化精神为奋斗向上的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为实现梦想而拼搏奋斗。
四、结束语
中华民族在战“疫”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时代传承,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精彩迸发,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抗疫精神弥足珍贵,应当作为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明灯,指引大中小学生的前进方向。大中小学教师要广泛挖掘和弘扬抗疫精神,传递抗疫正能量,将抗疫精神熔铸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精神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13]教师要激励大中小学生立志担当时代责任,成为践行伟大抗疫精神的先锋力量,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