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0-08-15王剑
王剑
天津港口医院内分泌科 (天津 300456)
据统计,全球大约有3.87亿人患有糖尿病,每年约有500万人死于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5%[1]。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征象为高血糖,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下,会损害全身组织,如眼、心脏、血管、肾、神经等,导致器官出现功能障碍,甚至致残、致死[2]。目前,临床尚无根治糖尿病患者的特效手段,患者可以通过检测血糖、运动治疗、饮食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控制血糖水平。临床上的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且治疗机制各不相同,现将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原则
糖尿病患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若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使血管堵塞,并发心血管疾病等严重病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了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并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治疗糖尿病患者应遵循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教育、自我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五大基本原则。其中药物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基础,临床常用的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但医师首先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实际病情使用阶梯方式进行治疗,如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使患者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2~3个月,若血糖仍未达标,则需口服降糖药。临床上的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药理机制、服用剂量、用药时机等各不相同,因此应根据药物的特点,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合理制定服药计划,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2 口服降糖药的种类
2.1 双胍类药物
二甲双胍是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代表,因其可以与其他作用机制的口服药物、胰岛素全程联合使用,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已被列为口服降糖药的一线首选药物。二甲双胍可以恢复胰岛素对腺苷环化酶的抑制作用,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抑制肝糖原的异生,降低肝糖的输出,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被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摄取与利用,促使糖无氧酵解,充分发挥药物的降糖作用[3];除降糖作用外,二甲双胍还可以用于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治疗中,减轻患者的体重。Tang等[4]研究显示,给予糖尿病患者单独使用二甲双胍,可以降低1.0%~1.5%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且不会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Minacapelli等[5]认为,将二甲双胍与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小肠糖苷酶抑制药、磺脲类促泌药等合用,效果优于单独用药的效果;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但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如恶心、腹泻、腹胀等,因此医师在使用其治疗糖尿病患者时,起始剂量应较小,判断患者的耐受程度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2.2 磺脲类促泌药
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磺脲类促泌药被选为一线备选和二线降糖药物,主要适用于新诊断的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磺脲类促泌药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的K+-ATP通道,结合B细胞膜外侧特异性受体,关闭ATP敏感性钾通道,限制钾离子外流,开放钙离子通道,从而使钙离子内流刺激胰腺,释放胰岛素,起到降糖的作用[6]。磺脲类促泌药已发展至三代,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二代药物及格列美脲三代药物。对于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医师可以给予格列喹酮等短效制剂;对于基础血糖、餐后血糖均升高明显的患者,可以给予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中长效制剂;若患者伴随肾功能减退情况,则给予格列喹酮治疗[7]。单独使用磺脲类促泌药或者与其他药物联用,患者均可发生低血糖、皮肤瘙痒、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低血糖,因此在实际治疗中,医师不推荐其与胰岛素联合使用。
2.3 α-糖苷酶抑制剂
国内常见的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有米格列醇、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通常于患者进食第一口食物后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适用人群为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使用胰岛素或二甲双胍后基础血糖达标但餐后血糖未达标的患者,此药可以抑制小肠刷状缘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多糖或双糖向单糖的转化过程,从而降低患者的餐后血糖,使得HbA1c降低0.50%,并使患者的体重下降[8]。李金超和高金松[9]给予对照组地特胰岛素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试验组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两组治疗前的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PG)、HbA1c差异均较小(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2 h PG、F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地特胰岛素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的血糖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单独使用地特胰岛素。但α-糖苷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排气增多、腹胀等胃肠道反应。若患者小剂量服用此药,并逐渐加量,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若患者发生低血糖,应给予蜂蜜或葡萄糖纠正低血糖,效果优于食用蔗糖、淀粉类食物。
2.4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SGLT2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从而促进糖的排泄,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10]。由于SGLT2不依赖于胰岛素分泌及B细胞功能,因此适用于对胰岛素、二甲双胍不耐受的患者或B细胞功能损伤严重的患者。温小花等[11]研究报道,SGLT2主要在患者肾脏S1节段表达,具有低亲和力与高转运能力,参与肾脏90%葡萄糖的重吸收。有研究表明,在临床随机对照双盲试验中,在其他降糖药物基础上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SGLT2抑制剂,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及糖代谢平衡,长期维持血糖正常,且患者耐受性高[12];此外,SGLT2还可以阻止患者总胆固醇水平上升,并使其维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改善患者的脂质代谢,降低心脏低密度脂蛋白(LDL)活性,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内过度积聚,进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13]。
3 小结
糖尿病的致病因素较多,二甲双胍、磺脲类促泌药、α-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均是治疗该病患者的降糖药物,但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性质、临床特点、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因此,医师在为患者选择药物时,应对医学界最近的糖尿病患者治疗进展进行细致地研究,充分掌握不同药物的降糖特点,综合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治疗费用等信息,为患者制定合理、科学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血糖持续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便缓解症状,降低糖尿病导致患者全身器官功能受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