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讨

2020-08-15吴廷娟纪宝玉

教育现代化 2020年102期
关键词:植物学药用植物药用

吴廷娟,纪宝玉

(河南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河南 郑州)

一 引言

根据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等文件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建设工作中。

药用植物学是我国中医院校的中药学、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药用植物学是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但由于药用植物学内容多、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感到难学、不好学、不知道如何学。因此,如果在讲授过程中,加入一些思政教育的内容,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热爱和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德育培养目标为要在培养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从事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保护濒危和珍稀药用植物资源、开发新药源、识别和鉴定一些药用植物等能力的基础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培养学生对本草文化及理论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爱国主义情怀。所以,如何充分挖掘该门课程的思政元素,适时的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医药传统文化等德育元素就很有必要和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

(一)家国情怀

药用植物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调查研究、合理利用和开发药用植物资源。通过给学生讲一些案例,如我国科学家利用药用植物学的“亲缘关系相近,化学成分相似”的知识,发掘出生产降血压药的萝芙木,从而打破了我国依赖从印度进口降压药的历史。由于人们对保健意识的增强,作为我国名贵中药材的冬虫夏草收受到人们的追捧,导致冬虫夏草过度采挖,已濒临灭绝。作为中药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来保护冬虫夏草的野生资源,进行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研究,激发学生的专业责任感和信心。现在我国正在进行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有个别同学也参与其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或播放普查期间人和事,让学生了解普查的意义及责任的同时,了解中药资源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资源,让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专业荣耀感。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它基于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旨在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民健康发展,为新时代建设健康中国明确了具体落实方案。通过讲述国家的战略规划,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专业责任感。通过讲述中医药在抗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中医药人用于担当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名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通过疫情的相关报道,让学生明白只有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强壮的体魄和较高的免疫力才是最重要的,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的爱他人和工作。

(二)社会责任

药用植物学是研究药材的原植物种类,确保生药来源的准确性。我国中药种类繁多,用药历史悠久,加上各地用药历史、用药习惯的不同,造成“同名异物、异物同名、混用、误用”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讲到一些外部形态特征相似的科时,举一些误用或混用的案例。如:市场上出现多种马兜铃科植物的根或茎与防己混用的现象,但由于大多数马兜铃科植物含马兜铃酸,其对肾脏有毒副作用,已引起国内为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借此联系到当今的“医患”关系,为什么病准、药对,而不治病甚至误治的现象,并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另外,讲到分类的时候,联系几代科学家用近80年的时间完成125劵卷的《中国植物志》的编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很好体现,以此来激发学生勇担社会责任。

(三)个人品格

绪论中讲《神农本草经》的上中下三品药时可与社会中的人品相联系,上品药久服轻身。同样,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在生活或工作中要与人品高尚的相处和做朋友,借此教会学生交友要慎重,要与志同道合、思想高尚、品行端庄的人做朋友,远离品行不端的人,激发学生做高尚品格的人。另外关于药材市场中的伪劣品,假冒品问题,可以联系当今社会关于“诚信”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个人诚信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其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通过讲述屠呦呦与其研究及发现青蒿素的故事,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坚守精神。

(四)榜样带动

以李时珍历时26年只为完成《本草纲目》的编写,刘宝善、肖培根等著名植物学家倾尽毕生心血对植物科学的热爱与追求,对祖国药用植物资源充分利用的信念,激励学生勇于攀登、敢于实践、永不止步的科研井绳精神和人生态度,及如何让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和中药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保护的工匠精神[1]。

三 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

(一)课前

以植物的季节物期候特征为基础、结合药用植物园、植物标本馆、植物腊叶标本、中国中医药报、时事新闻的相关报道、节日的来源、通过播放《本草中国》等网络资源等[2]作为课前热身,让学生认识生命之美,激发学生的爱自然,、爱中国之情。

(二)课中

(1)在课堂上结合专业知识点、适时引入中药相关的释名文化[3]、诗词[4-5]、对联、谜语、趣闻、杂谈、典故、传说、顺口溜[6-7]等。如讲到仙鹤草时,讲述它的名字来由的故事传说。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增加记忆兴奋点,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开启学生鉴赏与探视中药深邃传统文化、汲取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

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学生对一些药用植物的名字很难记住,对一些相近的名字容易混淆。通过给学生讲述每一个药名都是对药物某种物性或特征的高度概括,这样就能让学生见名能联系到它的某种特征或某种特性,而容易记忆和运用。比如讲到龙芽草时,讲述它是由于其根部有一个白色的冬芽,另由于其全株被白色疏柔毛,花穗长、以形似而称仙鹤草。以父子草、子不离母等讲述其复叶的特征,这样就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便于记忆。

讲到无花果时,让学生思考无花果真的无花吗?再通过播放无花果开花传粉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无花果形态结构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而不华,、内化于心的品格。在讲到豆科植物的甘草时,甘草为什么能在干旱荒芜的地方生长,入药之后又有甜味。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坚韧和忍耐,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要懂得植根求源,苦尽甘来的道理。每种药用植物它的命名都是跟形状、或用途、有关的。

(2)结合专业知识点开展课堂讨论与即兴辩论赛,如以传统的中国民间用来观赏和染指甲的凤仙花为例,人们常把它的花揉烂后,敷在女孩子的指甲上,再用青麻、菊芋等植物的叶包住,第二天就可见指甲被染成鲜红的颜色。除此之外,现在在很多农村还流行用凤仙花的花的浸出液来染头发或用来治疗灰指甲的方法,这样通过举例一些自己小时候或亲身经历过事情,活跃课堂气氛。然而,凤仙花全草都含有激活EB病毒的物质,经常接触,有诱发鼻咽癌的可能。所以,如果向同学们讲清楚了这一点,就能够让同学们在今后能以一种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药用植物或其它事物,在生活中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提醒自己身边的人要警惕凤仙花等一些植物的两面性。再如有些植物虽然很美丽,但其为避免受到人类和其它动物的侵袭,它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会产生或分泌出对人类有毒的次生代谢物质来保护自己。这些“有害”植物如果使用得当,就会产生“有益”的效果。比如许多消炎、杀菌、抗癌的植物均属此类。通过以这种讨论或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看待事物一分为二”的辨证思维。

(3)结合专业知识点让学生收集并讨论人类的衣、食、住、行与药用植物的关联,并举例。如机械组织中纤维与人类衣服的关系、药食两用的植物、木材的来源等,不仅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4)药用植物学实验是该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使师生间有进一步交流的机会,加深师生感情。在讲到显微镜和细胞时,可以给学生讲述或让学生自己搜索有关虎克与其发现细胞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细胞的结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钻研精神。通过现场教学,让学生参与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如采集地黄,讲地黄是河南“四大怀药”之一,是道地药材,具有品质好、价格高的特点,导致非道地产区的地黄混入,严重影响怀药的声誉。同时由于地黄具有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导致药农需要每年更换种植地,不仅增加成本还限制地黄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讲述常见药用植物的研究使用历史和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专业使命感和学习兴趣。

(三)课后

(1)让学生到学校药用植物园观察、拍摄和记录药用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进行归纳、比较和整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我们一般在春季开药用植物学课程,讲到叶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一项平时作业,让学生拍摄不同植物叶,按照叶形、叶端、叶基、叶缘、叶脉、叶序、单叶、复叶等进行分类整理,比较归纳。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叶形态特征的相关术语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激发对自然知识探索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利用旅游、参观公园、花园的机会,多接触大自然,观察探索药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关系,以此培养学生对同学间的互助、大学集体生活、及对社会环境适应的思考。让学生理解每种植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份子,都具有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一个社会或一个校园甚至一个宿舍也是一个整体。比如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由于语言、生活习惯的差异,可能会产生矛盾,但要鼓励学生学会适应新的环境,以友善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不孤立他人。这样才能维持一个社会、学校、宿舍的团结和稳定。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

(3)利用暑期进行野外实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移步三颗药”的自然现象。同时要告诫学生每种植物都有自我保护机制,不可乱摸、乱尝,让学生体验“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自然现象,并将感闻形成报告;通过野外2周的实习学习,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气概。同时让学生体验先辈们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对药用植物学的挖掘、探索,激发学生学习这些先辈们的科研精神和工匠精神[8]。

四 结语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其教学过程中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很多,教师应根据该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所授专业,所授对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学生的生活、学习相结合,适时融入思政元素,做到润物无声。教师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思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多方法融入思政元素,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猜你喜欢

植物学药用植物药用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药用矿物及其在河北省分布概况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
植物学
植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