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思考

2020-08-15覃光球高玉秋温平镜李海董柏青

教育现代化 2020年102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医学考核

覃光球,高玉秋,温平镜,李海,董柏青

(广西中医药大学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一 引言

预防医学是三大现代医学一级学科之一,它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环境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为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1]。

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相似,预防医学也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应用学科,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预防为主,减少疾病发生”。这一政策的提出对我国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指明了方向[2]。而解决实际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和公卫综合技能培养是预防医学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预防医学专业人员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先锋,其处置能力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效果有直接影响。预防医学的特点要求这一专业的人员需同时具备公共卫生专业知识、临床诊断技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等多项综合技能。对预防医学专业工作人员的这些技能要求,归根结体是对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教育教学的要求[3]。

二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现状

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形成较完善和规范化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其将公共卫生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整合到本科教学中。美国公共卫生教育提倡基于能力的教育模式,而实践是培养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需要教育机构与实践者共同承担实践教学责任[4]。在我国,虽然各大医学院校对预防医学专业公共卫生实践培训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投入不断扩大,但由于受到传统医学卫生教育理念的束缚,对实践教学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导致预防医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的理念、内容、方式和效果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5]。

(一)缺乏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

预防医学是一个综合交叉性的学科。本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预防医学专业必须从多学科视野、卫生医疗能力、理论基础知识、人文情怀等方面培养综合实践型专业人员。但是我国多数医学院校在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缺乏先进教学理念,大多重基本理论轻实践技能,重知识灌输轻思维训练,重教材讲授轻实习基地和现场模拟教育,重传统人才培养目标而忽视用人单位需求,造成注重学术型人才培养而忽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局面[6,7]。此外,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未能紧跟当前迅猛发展的预防医学新理论和新技术潮流,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训脱钩,制约了学生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9]。传统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狭窄,只会做本专业领域的具体工作,社会工作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较差[10]。

(二)缺乏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

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下设多个二级学科,对应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劳动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营养卫生学等。学校在开展教学时通常分学科进行针对性教学,罕有整合公共卫生专业理论和综合实践技能的课程或教学模式。此外,传统上实践教学被看作理论教学的一个附属环节,教师和学生对实践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与此同时,各二级学科专任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每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和实践内容,容易导致相似的实践内容在不同的课程重复教学的情况,也使得分散在各理论课程中的实践课缺乏有机的地联系和衔接,没有形成统一的实践课程体系。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整合措施,学习内容缺乏关联性,导致学生在实际应对复杂问题的时候容易片面地采用单一学科知识背景来思考和解决局部问题,缺乏大局观和综合应用多学科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缺乏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弱

预防医学的专任教师多数都是学术型教师,学习及工作经历局限在大学校园内,鲜有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及社区医院等公共卫生相关机构的实践工作经验。很多学校在教师选聘方面注重学术和学历水平而忽略校外工作经验,教师可能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但缺乏公卫突发应急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储备,缺乏进行公卫实践技能培养的基础。此外,在教师评价机制方面,目前多数高校重项目、论文等科研成绩,忽视实践应用性经历,使教师对自身专业实践技能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公共卫生相关机构的联系不够紧密,从师资队伍能力建设的角度影响了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缺乏明确的技能考核目标和考核体系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一般分两个主要阶段:理论学习和生产实习。理论学习阶段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预防医学学科下各二级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基础实验。这一阶段通常以理论学习作为考核的主要目标,实验课程安排的学识少,考核时占的比重不高。传统的实验教学通常是验证性的实验,缺乏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学生模仿教材上的步骤进行验证,对应变思维能力要求不高。考核方式常常通过教材上已有的结论来进行评分,此外实验课的成绩往往与实验结果直接相关,从而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过程,只在乎结果,导致培训的效果与脱离预期[11]。在生产实习阶段,学校安排学生到综合医院的保健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社区医院等单位轮转实习。但对实习期间的考核措施不完善、指标不健全,部分对学生的考核程序敷衍,缺乏对学生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加上学校与实习带教老师之间沟通不够,带教老师业务繁忙而不能全身心指导学生的实习,学生忙于应付毕业论文等问题,使得学生通过实习提高综合实践技能的能力大打折扣。另外, 由于技能考试涉及的程序和步骤比较复杂,评分标准不统一等原因,预防医学课程的考核多以理论考试为主,鲜有实践技能考核。这些因素均影响学生对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对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

(五)实验条件落后,未充分发挥教学实训基地的作用

实验室设施落后、实验条件限制等因素限制了实践课的开展。不少实验以视频演示或者教师现场演示为主,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部分院校存在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建设中存在“重挂牌、轻建设”的现象。有些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校企双方教师在带教的过程中没有形成指导合力[12]。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从室内到室外实践、从理论到实践教学的输出节点。因此,拓展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是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 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整合实践教学内容

在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公卫医师执业医师考试和公共卫生综合技能大赛的相关要求,设计多学科交叉且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内容,避免只针对单一学科知识的验证性实验,提高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课程的比例。整合专业知识是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个主要方式。预防医学学科下各二级学科的专任教师有计划和针对性地一起备课,选取预防医学领域有代表性的问题或真实场景,尽可能多地涉及各学科知识,设置综合性的实验。例如涉及卫生毒理学的实验或实践课程可加入环境卫生学、劳动和职业卫生学的内容,还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积极整合多学科的实践技能的同时,要尽量拓展实践技能的范围并避免相似的知识在多门实践课的重复实践,使整个课程的设计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整合师资队伍是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的另一种重要形式。需要根据对专业实践知识的整合结果,对师资队伍进行相应的整合。在备课阶段,就由多个专业的教师对实践课的目标、内容、方案、实施步骤、考核指标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力求实践课程的综合性、创新性和科学性。同时,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进度,务必使实践课程排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完成后进行,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社会优势资源和学校各专业平台

学校应该加强与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保健科室、卫生监督所、职业病防治所等单位的合作,有效利用多方面平台,建设预防医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聘请相关单位公共卫生领域专家作为实践教学的现场导师。将实践课的教学场地安排到相关的校外实习基地,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应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的使命感和认同感。此外,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科研平台进行现场授课。

(三)加强实验条件建设,优化实验教学环境

详细规划、布局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在学校的支持下建设设施齐全、布局合理、承载适中、安全无害的教学实训实验室。积极申报各类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项目,以获取充足的资金来完善和建设预防医学实验室的硬件条件,购置先进的设备,以确保新的实验授课内容的顺利实施。在实验室的软件建设方面,鼓励高职称和高学历的教师上实验课,加强引进具有公共卫生实践工作经历的博士作为实验指导老师。同时,定期开展公共卫生教师在职培训项目,包括教学方法与技能的培训、课程建设、公共卫生新技术的拓展与应用等,提高教师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实践教学技能。

(四)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PBL 教学法、全新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选择贴近生活的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卫生事件,让学生从个人和专业的角度分别去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发现自身不足,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此外,可合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应急现场模拟处置平台,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给学生创造实践学习的条件。

(五)优化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不同实践教学内容,制订相应的考核评价办法,综合分析报告、笔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评价。例如,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依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计分;操作技能培训依据现场操作过程计分;科研能力训练依据撰写研究报告计分等。对学生的考评应注重过程考核而不单求结果,对教师的考评则重点关注教学效果。一些针对性的评价措施建议如下:(1)在综合性实验的准备阶段,注重考核学生实验方案设计的创新性与科学性,以及对不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2)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和大局观;(3)在实践后期注重学生对实验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包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报告撰写水平、讨论和总结能力等。实验报告可以综合体现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论述的条理性、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等多方面素质。(4)根据实践课各阶段内容预设的权重,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

四 结语

当前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例如缺乏先进的时间教学理念、缺乏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能力较弱、缺乏明确的技能考核目标和考核体系、实践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等问题,需要在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置、实践教学环境的优化建设、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化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预防与学专业教育教学的需求。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医学考核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内部考核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医学、生命科学类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