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装备制造专业群 “三教”改革路径研究
2020-08-15王凯梁钱华宋远红
王凯,梁钱华,宋远红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装备制造学院,四川 成都)
一 引言
2019年2月,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2018年11月,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立足四川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培育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构建四川现代产业体系主体架构。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越发迫切,但我国职业教育在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方面参差不齐,然而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抓手是“三教”改革,也是推进“双高计划”重点内容。因此,研究人员进行大量研究并取得优秀研究成果,但复制和推广应用受到区域差异限制。因而从国家发布的政策来看,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从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发展意见,以及学校、院部发展来看“三教改革”刻不容缓。
目前,针对“三教”改革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材改革、教法改革等。
(一)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王成荣[1]提出,师资队伍建设重在完善机制,为教师“赋能”,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柯霜[2]从“三教”改革角度,提出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需打造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新”团队。陈敏[3]结合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实际,充分论述“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差距,探究举措。王寿斌[4]从落实高职扩招分析,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顾志祥[5]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研究。雷声勇[6]分析“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岳永红等[7]从德国双元制师资培养模式出发,建议构建完善高职教师准入制度,拓宽高职教师培养渠道,打造高职教师培训平台。郭瑶[8]从区块链理念学徒制改革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张艳宇[9]基于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赵军[10]提出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师资队伍构建路径。
(二)教材改革现状
王成荣[1]从深化“三教”改革角度提出以课程建设为统领,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王先耀[11]阐述了“互联网 + ”创新教材建设要点,对创新教材与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探讨。刘彦斌[12]以技能大赛为引领的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杜德昌[13]通过分析当前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困境,提出围绕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校企合作开发各学段贯通培养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思路。李广源[14]从构建适合本地区本专业的标准化课程教材体系、编写使用新型活页式和工作手册式教材等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
(三)教法改革现状
王成荣[1]从深化“三教”改革角度提出实施“三个课堂”教学模式。张岱月[15]对“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方式变革进行研究。柯霜[2]在 1+X证书制度下探索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新”教法。兰碧侠[16]分析课前四个环节和课堂五步骤的翻转课堂教学法。方弄玉等[17]提出在《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中实现以工作过程导向驱动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陈慧敏[18]提出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到《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周延飞[19]探讨基于能力培养核心的高职艺术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四)“三教”改革现状
黎明职业大学,把深化“三教”改革,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作为兴校强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深化“三教”改革,师资队伍建设重在完善机制,为教师“赋能”;教材改革重在以课程建设为统领,更新内容与形式,提高技术跟随度;教法改革重在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推进“课堂革命”。汪忠明[20]从深化“三教”改革来讨论如何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越发迫切,但我国职业教育在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方面参差不齐,从我们检索的文献看,目前国内对“三教”改革大都是针对区域进行研究,或分别对教师、教材、教法进行研究,对 “三教”改革的联动研究不多,也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本文对教师、教材、教法进行联动研究,研究以教师能力和素质提升为抓手通过教师类别细分、定标进行教师改革;分别从教材内容、呈现方式和编者队伍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依托“互联网+职业教育”,研究通过课堂革命推动教法改革。因此,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二 机械制造专业群“三教”改革路径研究
(一)教师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提高措施
高职教师队伍的职业能力素养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从教师分类发展、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队伍培养、以赛促教等多个途径展开教师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提高措施研究。
(1)给教师分类。根据学院专任教师岗位类型分类情况,将教师类别细分为:教研型、技能大赛型、创新大赛型、1+X证书培训型 、企业技术攻关型、科学研发型。专任教师选三种类型,一种主要、两种辅助类型,为培养“三师”(“双师”+培训师)奠定基础。
(2)为教师定标。结合专业特色,制定个性化三年培养培训计划及年度目标。以立项的院级教师创新团队为平台,鼓励教师参加国内专家教学能力与教学研究培训;依托院部创新创业工作室,鼓励教师将科学研究、日常教学、创新创业融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大赛;参加关于“1+X”证书各项培训,包括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专业教学标准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学法培训、最新技术工艺培训等;以与西门子、吉利集团、十九冶集团、海光核电和成都珂睿科技等企业合作为契机,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高研发与实践能力;以立项的院级高水平科研团队为平台,鼓励教师申报或与本科高校联合申报纵向、横向课题。
(3)让教师组队参赛。鼓励不同类型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加各级教学能力大赛、教师技能大赛等,以赛促教、以赛促研,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二)教材改革措施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学内容的支撑和依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教材通过“教什么”,决定了学生“学什么”,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21]。以下从教材改革队伍建立、教材改革载体、教材呈现方式三方面开展教材改革措施的研究。
(1)确定编者队伍。以已经建立的比赛教学团队为教改小组开展教改工作,一是团队成员配合比较默契;二是一个团队的老师,可以将比赛内容与教材改革融合研究。
(2)确定改革载体。重新梳理人才培养方案,分别确定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改革载体。其中专业基础课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开发模块化、任务驱动式教材,例如,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成立学生比赛团队,将当年的比赛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专业方向课以“1+数控车铣加工”和“1+多轴数控加工”等证书要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要求、校企共同研制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例如,《数控车削技术》《数控铣削技术》《多轴加工技术》的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有效协同。
(3)确定呈现方式。以校级精品课程为基础,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Mooc建设为指南,加强数字化教材建设,通过更新在线课程、数字化资源等,及时更新知识,学生则可通过扫码、在线课堂等信息化手段简便及时获取,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真正把教材变成学材。
(三)教法改革的措施
(1)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三教”联动。引导教师将各类比赛和1+X证书培训、教材改革经验与成果和教法进行有效联结,并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实践。充分发挥成立教学比赛团队作用,利用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广泛开展教法研究与交流。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专业基础课依托任务、活动等载体,使用案例分析、探寻调查、问题情境、头脑风暴、翻转课堂等探究性学习方法;专业方向课通过“1+X”证书制度及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引入模块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培训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结合。有效运用雨课堂、慕课、智慧职教等学习平台,实施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段式导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有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信,拉近师生距离。
(3)建立智慧学习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泛使用雨课堂、智慧职教等,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产教融合企业,培养兼职教师现场远程授课,为学生构建“虚拟学习空间”。
三 结语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发展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三教联动改革的提出使得专业群的发展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发生变革,从师资队伍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提升、教材改革措施到教法改革措施,最终落脚点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是人才培养的直接实施者,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升,能够推进教材与教法改革,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改革和创新,提升专业群的育人实效,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契合成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需求。将“三教”改革成果真正转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动力,发挥专业群示范辐射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