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院校《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探索

2020-08-15卢春婷

教育现代化 2020年102期
关键词:经济数学思政院校

卢春婷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部, 广西 南宁)

一 引言

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在高校各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现状分析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教学为高职大学生给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如手机、iPad在线翻转课堂、云班课课堂的辅助教学。却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如校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校园学习气氛不浓,学生学习心态浮躁,思想行为懒惰散。相比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低、自律性差、自控能力差、缺乏吃苦精神等。因此,这要求高职院校所有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去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职院校《经济数学》课程教育中实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经济数学》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是一门以经济应用为主线,整合相关的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将传统高等数学知识与经济问题相结合,凸显数学应用功能的基础学科。主要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考、单招和对口考试是高职院校生源渠道,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高且水平参差不齐,课程一般在大一第一学年开设,这正是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的过渡期,是熟悉大学学习的关键,更是奠定学生思想教育基调的一年,而刚入学的大学生在思想及行为习惯上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如何在《经济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贯彻课程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二 如何在高职院校《经济数学》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

(一)用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开展思政教育

课前教师做到正人先正己,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服装规范、板书要工整漂亮等,注意教学细节中的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对同学、师者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在课堂中教师开展小组讨论、抢答、随堂测验、学生间互评、学生一帮一结对辅导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课后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后练习、期中期末考试的认真批改、查重来杜绝抄袭现象,培养学生诚实做人、认真做事的态度;课后教师通过及时教学反思总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行为习惯。

(二)用生活中的数学解读经济数学,开展思政教育

通过介绍2003年非典的例子,引入疫情扩散模型——微分方程模型,从而导入微分方程的定义,研究疫情发展与时间、人口等因素的函数关系,即探索微分方程的解以及求解过程。再如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曾报道终南山团队根据大数据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预计2月中下旬全国病例数将达到峰值,2月下旬才可能出现拐点,从而导入经济数学中的峰值、拐点的研究意义,同时也传达数学模型的重要性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必要性,激发学生认真备赛的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让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

(三)欣赏经济数学中美学与文学,开展思政教育

经济数学中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的导入时,结合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描绘的是庐山随着观察者角度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样貌,正如经济数学第一章节中的函数随自变量的变化图像,诗句中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就像一条连续的函数曲线,极大值在山顶取得,极小值则是出现在山谷,拐点出现在凹凸的临界点。函数曲线正如人生曲线,不会一直单调递增或者下降,起起落落是必经之路,是成长的需要。通过欣赏经济数学中的美,传递人生中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积极正面人生的挫折,克服人生的困难险阻的决心。

(四)利用数学概念、数学计算来融入思政教育

经济数学是高等数学在经济应用的延伸课程,其概念多、抽象且难以理解,计算繁琐,在讲授时适当融入思政元素,使得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例如在讲函数极限的概念时,通过引入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论述,能将知识简单形象化了;在讲解行列式初等变换计算时,不管是行变换还是列变换,每一个步骤需谨慎,虽然不同的变换,只要方法与计算不出差错,最终能变换成阶梯矩阵,这正如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选择,大家需要慎重考虑,全面掂量后做出结论,虽然所选的人生道路不同,但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讲解两个重要极限的应用时,抓住极限的特点,通过对函数进行恰当的变形,转化为重要极限相同的形式进行计算,指引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知识中的辨证因素,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想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五)将数学史融入经济数学,开展思政教育

数学史是关于数学的发展历史,囊括了数学史料、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内容丰富,且令人鼓舞、令人奋进、引人自豪。例如微积分学中的极限,我国数学家刘徽说过“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 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他最先利用极限思想,用圆内接正多边形来逼近推算圆面积,这是极限思想的新萌芽,1821年柯西在《分析教程》中给出了极限概念,1856年德国数学家魏尔什特拉斯(C.Wieerstrass)用“false”和“false”语言给极限下了严格的定义,使微积分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false。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通过对数学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学科的发展历程虽然艰辛,但成绩却是累累硕果,影响也是深远的,是许多著名数学家共同努力漫长坚持的结果,用这些数学家成功的例子鼓励和鞭策学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六)解读数学家的故事,融入思政教育

在开课第一节课的学科介绍时,可适当引入《经济数学》的学科背景与学科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打消学生对数学理论性强、计算难度大等刻板印象的恐惧感,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经济数学》的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曾是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2009年12月31日美国经济研究局主席曾在其追悼会上说道:萨谬尔森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帮助经济困难中上台的肯尼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并且写出了一部被数百万大学生奉为经典的教科书false。1931年,萨谬尔森第一次接触经济学,在芝加哥大学博览群书,课余时间把高等数学学习作为自我消遣,当时世界正处于经济大萧条状态。随后萨谬尔森在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开创经济学界顶礼膜拜的圣地。2009年,萨谬尔截缘经济学,而世界正遭遇2008年经济危机的世界经济复苏曙光初期,保罗·萨谬尔森的一生可谓是“生于危机,死于危机”。通过对学科的发展历史与优秀学者经历学习,使得学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了解,加强克服学习困局的毅力培养。

(七)通过经济、科技等时事新闻,开展思政教育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数学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助推器,需要我们要善于发现。比如我国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呈“Y”字形的设计原理、人工岛无结构三角形网格数学模型研究、经济学中的核心词“边际”是导数经济化的概念、线性代数集中体现在计量经济学在处理大数据问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保险学的应用。经济数学课程教师善于发掘和学生分享生活中日常的时事新闻,在教学中恰当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深刻体会科学强国、科技强国的影响力。

(八)以“数学建模”为引领,拓展课程思政渠道

根据经济数学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要加大实践育人力度,积极拓展“数学建模” 第二课堂,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实现理论学习和知识应用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识、提升感悟、锻炼成长。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一个学科性强的综合性比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曾用“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评价其发展。在教学中通过模型的建立、求解、验证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计算机编程能力。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探索发现新的解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在参与学科比赛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和创造的激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提升。

三 思政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打造一批育德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素质教师,才能保证所有课程同向同行,产生协同效应;只有教师真正树立起课程思政理念,才可以正确引导及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只有教师真正关爱学生,自觉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做到既当好“经师”,更做好“人师”。因此,作为一名经济数学的教师,努力提升课程的思政能力,是教师提升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经济数学教师结合时代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收集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数学文化资料,巧妙地将数学文化与经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并将其转换成德育元素,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轻松学习枯燥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分类设计教学内容,拓宽数学文化学习途径,通过日常教学课堂融入、网络教学平台等多方位融入思政教育。最后,根据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建立一套分专业多维度设计的科学评价体系,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除了包括学生平时课堂表现、考试成绩、课后作业成绩等理性因素,需增加考虑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理解和应用等感性因素的提升,让学生重视经济数学的学习,在数学学习有所收获,并为专业领域中打下坚实的应用数学基础。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高职院校的经济数学教师,需要在教授经济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在经济数学的课程教学中适时适当的融入思政元素,并结合课程特点,探索出经济数学课程里潜在的思想性特质,循序渐进地、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得学生思想态度健康、积极向上、担负起建设祖国、承担共筑宏伟事业的责任。

猜你喜欢

经济数学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经济数学课程建设的探究
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