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初乳和常乳分泌量及乳成分的影响因素与调控措施
2020-08-15司马博锋
司马博锋
[利拉伐(天津)有限公司,天津 东丽 300308]
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和断奶重是规模猪场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仔猪初生后及时摄入初乳非常重要,母猪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帮助仔猪获得被动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有报道指出,大概82%的仔猪由于没有获得足够的初乳摄入量在产后3 d内死亡[1]。母猪产后几个小时,初乳的分泌就会逐渐过渡为常乳,两者营养成分存在巨大差异(表1)。初乳中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含量高(主要是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A),而常乳中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高。仔猪在产后8~12 h内肠道有强大的吸收免疫球蛋白的能力,随后会逐渐降低。有研究表明初乳摄入量低于200 g的仔猪断奶前死亡率为43.4%,而初乳摄入量高的仔猪断奶前死亡率仅为7.1%[2]。因此,仔猪产后2 d的存活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及时并获得充足的初乳来获得免疫能力。由于母猪不能像奶牛那样随时挤奶来了解其每天产奶量,因此对于母猪初乳分泌及常乳分泌量的研究很少。但随着遗传育种的进行,现在母猪的产仔数在日益提高,与之对应的是初产母猪采食量低、胎次多的母猪常乳分泌量不足等猪场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断奶窝重、断奶活仔数及仔猪后期生产潜力。最新研究表明,母猪产仔数高低不会影响母猪的泌乳量,这表明产仔数多的母猪每头仔猪得到的常乳量更少,因此给这些仔猪提供代乳粉可能是提高这些仔猪存活率和断奶重的有效措施[3]。本文就现有文献对母猪初乳及常乳产量及调控措施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表1 母猪常乳与初乳营养成分
1 影响母猪初乳和常乳泌乳量及组成的因素
1.1 母猪品种、胎次、泌乳天数及内分泌状态
母猪初乳和常乳的分泌量及养分构成受基因型的影响[6],Bergsma等认为母猪常乳分泌量的遗传力与奶牛的遗传力具有可比性,估计值为0.32,同时其认为在未来母猪的遗传育种方案中应该加入泌乳效率这一因素,以促使母猪具有更强的体组织动员能力代偿采食量不足的问题[7]。不同品种母猪初乳成分有所差异,杜洛克与长白猪相比,其初乳中的蛋白质含量和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要高[8];梅山猪初乳中脂肪含量高于大白猪,同时乳糖含量低于大白猪[9];母猪的内分泌状态会影响初乳的合成,进而影响初乳的分泌量和初乳的组成[6]。胎次对常乳分泌量也有影响,有报道指出,头胎母猪的乳汁分泌量是经产母猪的75%~78%[10],总体来讲第2胎和第3胎的母猪常乳分泌量要比第1胎和更高胎次的母猪更多。同时对于相同胎次母猪来说,分娩进程快(产程短)的母猪初乳分泌量要高于分娩进程慢(产程慢)的母猪;另外产死胎多的母猪其初乳分泌量也低于死胎少的母猪,这可能是由于母猪在分娩时受到的应激较大。有研究表明,母猪泌乳第15~21天时其每天的泌乳量达到高峰。随着胎次的增加,初乳中的脂肪含量呈线性下降,特别是第1胎和第2 胎之间[11-12]。
1.2 饲料营养
有许多研究针对母猪饲料营养对初乳成分的影响(主要是针对其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但对如何提高初乳产量的研究很少,这很可能是由于很难准确评估初乳的分泌量。但可以肯定的是饲料营养可以通过影响母猪乳腺发育和母猪妊娠晚期初乳的分泌来影响初乳的产量。妊娠期过度饲喂会导致母猪脂肪沉积增加进而影响母猪乳腺的发育[13]。也有研究表明,母猪产后初期注射超生理剂量的催产素可以增加初乳中IgG和IgA的含量。初乳中脂肪酸的含量取决于母猪妊娠后期饲粮中的脂肪,脂肪酸的组成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粮中脂肪类型[6]。另外一些研究也表明,一些免疫调节物(如酵母培养物、鱼油、益生素、益生菌、共轭亚油酸等)在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添加可以提高母猪初乳中IgG、IgA及IgM的含量[14],也有研究表明妊娠母猪饲喂发酵液体料也可以改变初乳的组成成分[6],Quensel发现在妊娠最后一周母猪饲粮中添加发酵马铃薯可以提高初乳的分泌量20%[15]。维持母猪泌乳期高的能量、氨基酸、矿物质水平有助于延长母猪的使用胎次,另外妊娠晚期高营养水平对母猪乳腺发育不利,特别是头胎母猪,因为它会导致母猪体脂沉积增加。一些功能性饲料成分的添加也会影响母猪初乳分泌量,Theil等发现在母猪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果胶渣与添加马铃薯渣相比母猪的初乳分泌量提高[16]。Göransson发现将妊娠最后14 d母猪饲喂量从3.4 kg/d下降到1.0 kg/d后其初乳中脂肪含量从6%提高到7.3%[17]。
目前的研究表明,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母猪常乳中的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影响,初乳中的氨基酸组成也不受饲粮蛋白质水平调控[18]。有研究表明,将妊娠后期母猪每日赖氨酸摄入量从6 g/kg提高到8 g/kg将会提高母猪初乳中的总固形物和蛋白质含量[19]。提高妊娠期母猪饲粮中维生素E浓度可以提高初乳中维生素E的含量,同时在妊娠100 d和妊娠107 d母猪注射维生素E也可以提高初乳中维生素E含量[20]。提高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维生素A水平也可以提高母猪初乳中维生素A的含量[19],母猪初乳中维生素C含量则不受母猪饲粮调控[21],母猪初乳中矿物质元素钙、磷、铜、铁同样不受饲粮调控[22-23]。
1.3 饲喂管理
虽然影响母猪初乳分泌量的因素目前不明确,但可以知道的是降低母猪应激,包括分娩前、分娩时和分娩后期的应激有助于初乳的分泌;另外供给母猪新鲜清洁的饮水也非常重要(包括饮水量和水的流速),母猪饮水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母猪的采食量(母猪每天的饮水量可达到6~20 L/d,这取决于母猪的生理阶段),提高母猪每天的采食量毫无疑问会影响初乳及常乳的分泌量。水的流速方面建议为0.6~1.0 L/min。防止母猪热应激对于夏季提高母猪采食量和母乳泌乳量也非常重要,因为热应激的发生会引起一系列母猪的生理变化,包括采食减少、体脂动员、泌乳期失重、产后发情推迟等繁殖障碍。有研究表明,母猪的最适环境温度为15℃,环境温度在20℃以上时,每增加1℃,母猪采食量减少0.17 kg[24]。妊娠后期母猪处于高温环境下时,其初乳中IgG的浓度有降低的趋势[25]。饲养于27~40℃环境下的泌乳母猪与饲养于19~33℃环境下的泌乳母猪相比,其背膘损失增加、平均日采食量降低,乳成分改变[26]。对于光照周期对母猪的影响方面,有研究表明,将母猪舍光照时间从8 h提高到16 h有助于提高母猪初乳及常乳的分泌量,这可能是由于光照时间延长可以提高催产素的分泌或者仔猪的吮吸次数增加。增加母猪泌乳期的饲喂次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泌乳母猪的采食量进而提高泌乳量。另有研究表明,增加母猪哺乳次数还可以提高母猪乳腺的重量,进而提高整个泌乳期的泌乳量[27]。
1.4 季节
有研究表明母猪初乳中的IgA和IgG浓度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IgA的浓度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较低,冬季升高[28];而IgG的浓度在春季升高,夏季和秋季降低[29];也有研究表明,产仔前10 d母猪处于冷应激环境中,其初乳中的IgG浓度有升高的趋势[30]。
2 调控母猪初乳和常乳泌乳量的技术措施
母猪初乳和常乳的分泌量受到母猪品种、胎次、营养、产仔数、内分泌及应激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讲,提高母猪初乳和常乳的泌乳量需要促进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的乳腺发育,不管是初乳或常乳都是由乳腺上皮细胞分泌,提高乳腺上皮细胞的数量就可以提高其泌乳量,不同母猪的初乳分泌量不同也可能是由于上述原因。母猪的乳腺发育可以通过营养和内分泌两条途径进行调节。头胎母猪的体况也会影响其妊娠后期其乳腺的发育,从总体来讲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母猪初乳和常乳的分泌量或乳成分。
2.1 初产母猪使用单独饲粮,与二胎及以上母猪实行分开饲养
研究表明初产母猪在妊娠结束时背膘厚在20~26 mm可以更好促进其乳腺发育,进而提高母猪泌乳量[31]。另外头胎母猪的泌乳量会影响到第2胎时的泌乳量。后备母猪90日龄之前不限饲可以更好促进乳腺发育。也有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亚麻籽有一定作用[32]。
2.2 根据每头猪的采食量,进行多次饲喂,增加母猪采食量
在母猪泌乳期应想方设法提高母猪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尤其对于初产母猪更加重要,其泌乳期失重太多会严重影响其乳腺发育和后期生产潜力。
2.3 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降低影响其采食量的所有外界因素
影响母猪采食量的因素很多,但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饲料原料要新鲜,不能使用有发霉、氧化的饲料原料,同时注意检测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另外处于噪音环境中的母猪采食量和泌乳量均会减少[33]。注意保持猪舍环境卫生,夏季蚊蝇的存在会增加母猪的活动量,增加其维持需要量,从而可能减少母乳的分泌量。
2.4 提高仔猪吮吸时间及强度
从仔猪开始吮吸刺激母猪乳头到母猪放乳结束,大概需要35 min,仔猪吮吸刺激乳头的时间越长,强度越大,则其分泌的乳量越多。另外母猪受到的应激越小,其分泌量也会相应增加。有研究表明,播放饲喂时的音乐和声音可以增加母猪泌乳早期仔猪哺乳的频率[34]。
2.5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减少母猪的应激非常重要,尽可能少对母猪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操作。避免母猪出现应激情况。供给母猪充足干净卫生饮水,保证水的流速;同时保持猪舍安静,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必要的话可以使用湿拌料饲喂或液体饲喂。妊娠后期控制营养摄入,泌乳期增加营养摄入。对于分娩困难的母猪,及时采取人工助产,以缩短母猪整个产程。母猪泌乳期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仔猪吮吸次数。
2.6 优化饲粮配方
根据最新营养研究进展调整优化母猪饲粮配方,添加功能性营养添加剂及营养原料、发酵原料、鱼油、共轭亚油酸、酵母培养物、益生素、益生菌等。同时母猪营养中要注重功能性纤维的使用,保持母猪肠道健康[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