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触动心灵 健全学生人格

2020-08-14谢露露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2期
关键词:爱的教育

谢露露

【摘要】著名教育家丁有宽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身为人民教师,其必须以真诚的爱来对待学生,感化学生、触动学生心灵,最后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本文以自身经历为例,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学生人格   爱的教育   实例研究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用爱打开与学生间的心扉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手段。学生能感知到教师真诚的关切和爱护,当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用同样的尊重和爱戴去回报老师。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用爱去感触学生心灵,用爱教育学生,用爱影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全力以赴地完成老师提出的目标、记清老师说过的话。而在从教过程中,往往也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学生们的自尊心十分强烈,当他们受到某种伤害时,也会强烈表现出来。比如学生情绪突然低落、成绩下降;学生性格大变甚至开始疏离集体调皮捣蛋;学生遇到挫折跨不过去……这些突发情况都需要老师及时明晰,及时查清问题出现的原因,通过多方位手段解决问题,走进学生的内心,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和知心老师。这样在出现问题时,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人也是教师,这也利于教师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与学生建立良好友善的师生关系。

一、见微知著,用爱发现问题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独一无二的宝贝,是幼小的嫩苗,需要用爱浇灌成长,最后开出正常美丽的花。教师们在孩子成长为参天大树这个过程中,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师要密切关注班级学生的情况,用心去感受每个孩子内心的需要,引导他们成人成才。

班级有位叫小画(化名)的女生,成绩一般,但性格开朗活泼,因为一些事和班主任有过冲突,如乱扔垃圾被德育处批评,因调换座位不满摔门而出、宿舍问题不满和班主任起冲突等等。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啰嗦爱管教。但班主任却不能有如此心理。

引导学生成为更好的人才是教师的职责与意义。班主任一直认为,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放弃学生、不约束学生才是对学生最大的伤害。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很有哲思的话:“教育首先得深思熟虑地、关怀备至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学生幼小的心灵”“在师生关系中,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再者,身为一名人民教师,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是教师的职责和本能。教师也应谨记爱心教育才能最好教育,只有付出爱,让学生感受到爱,才能融洽和学生间的关系。才能构建和谐、平等、互助、友爱的师生关系。

广一模考试结束,班上小画同学成绩退步很严重,班主任在失望和疑惑的同时也暗暗升起警惕。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改变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不正确的道路上跑偏。对此,班主任暗暗观察了几天,发现小画出现情绪低落、上课走神、下课昏睡的症状,这对于马上就要高考的学生而言,是致命的。为了查清小画同学退步走神的原因,班主任第一时间询问了小画在班上的好朋友,从好朋友口中得知小画情况一切正常,还是照常上下课,只是情绪十分低落。

经过思考后,班主任又偷偷联系了小画的家长,小画妈妈对于小画目前成绩退步問题十分揪心,但苦于找不到源头,再加上孩子和她日常交流并不多,也导致了一些矛盾。是家庭矛盾导致小画成绩退步?班主任觉得她身为教师,必须得开导学生的心理,不然矛盾越积越深,会造成难以言喻的危害。

面对谈话,小画同学表现得还算温和,但对于导致她情绪低落、成绩下滑的源头,小画却并没有详细说。为此,教师只能隔三岔五整理一些复习资料和心灵鸡汤默默鼓励安慰这个孩子,希望她能主动说出问题,解决矛盾。

二、主动与家庭配合,用理解真诚感动学生

广二模考试结束时,小画同学的成绩没有任何进步,甚至比上次广一模考试还差一点。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决定和小画的家长也好好谈一谈,最好能三个人面对面交流,清楚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出源头,解决问题。班主任和小画同学的家长约好周一晚上七点半见面,但七点二十时就下起了大雨,班主任正准备改个时间,却发现小画家长已经到了教学楼下。

面对带着保温桶、身上还淋湿一大片的母亲,小画同学情绪很是激动,几度流出泪。在交流中,班主任和小画同学的家长才发现小画对家长有很深的误解。高中阶段繁忙、压力也重,小画同学却感受不到家长的爱,觉得妈妈每次出现都是在催促她学习和休息,两人并没有多余的时间能够好好谈心说话。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画因为受家庭影响,白日上课时也惦记着家人那些事,最后导致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但在一番深入交谈中,小画同学打开了心结,小画家长也默默保证以后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小画。而解决了问题源头的小画同学也变得更加爱学和积极,不仅上课专心听讲,在课余时间也能好好静下心来学习。

高考时小画同学给了班主任一束做好的康乃馨书签,并真诚道谢:“老师,谢谢您。”班主任在欣慰感开心同时,也不由发出感慨:“只有宽容、鼓励 、关爱、引导学生,才能真正让学生打开心扉,走进学生心里,查清学生反常源头,进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三、结语

“爱”是激发学生潜能的灵药,是创造美好灵感的源泉,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动力,是学生内在素养的基础。要达到育人的高效果,教师要用爱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才能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深入学生的心里,班主任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触及到学生的痛楚,才能对他们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浮在表面的管教、居高临下的训导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要进入到学生的心里,善于观察的眼睛也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善于观察,就能“见月晕而知风,见础润而知雨”,透过学生的表情和举动洞察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掌握学生的心理,才能知道如何解决学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亮.将心比心,用爱感化——小学生德育教育心得[J].锦绣,2017(6):77-78.

[2]赵广军.对用“爱”感化学生的分析与思考[J].儿童大世界,2018(3):44-45.

[3]林光凤.用爱去感化孩子的心灵[J].新教育(海南),2019(33):8-9.

猜你喜欢

爱的教育
如何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理解与尊重,写就幼儿教育中“爱”的诗篇
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升华
教育要行走在爱的脉络里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中“爱”的浅析
爱在字里行间
亲子教育中如何进行爱的教育
爱满天下,撑起爱的蓝天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