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技能
2020-08-14官素琴
官素琴
【摘 要】 本文通过“创设数学情景,激发探索兴趣;创设模拟实验,培养创新思维;利用生活实例,点燃思维火花;创设思维情境,巩固所学知识”等方面论述了“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技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学情景 兴趣 技能
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需求,教师就要善于创设学习气氛,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长期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本文谈谈笔者对“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技能”的实践与体会。
一、创设数学情景,激发探索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引导得好,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在新课导入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展示,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情景,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激情。
例如,在學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时,我设置了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海上日出”的精彩片断引入新课,学生被太阳从海平面逐渐升起那种美丽、壮观、奇妙的情景深深吸引,教师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数学道理?”采用这种形象生动的方式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学现象的美丽,从中产生学习兴趣;而且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教师再结合生活中例子指导学生得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结论,让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
再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我播放了一段视频“雄伟壮观的故宫、古朴典雅的江南民居、绚丽的花卉造型、古老的埃及金字塔”等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意境”,加深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直观印象,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热情。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通过多媒体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拟人化为三兄弟为自己的作用发生争吵的故事展示在学生面前,很快激起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学习兴趣。
如果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导入阶段,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创造了。在认识结构中,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给抽象思维提供了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新颖、别致、趣味盎然的精彩画面和数学情景,学生的求异心里迅速被激发,并转化为一种求知热情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模拟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中有不少知识或问题,例如二次函数及其图象的变化等,不但难度较大,而且很抽象,不少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把握它们的变化规律,给学习造成困难。如果使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化抽象为形象,能使利用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直观展示的数学事实或数学过程直观、生动、形象、动态化、完整性、再现性地展示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难点与重点的观察、分析、理解和应用,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和掌握重点。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便于学生观察,多媒体技术可以控制实验的速度、可以反复呈现实验的全部过程,能让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过程,明确观察对象产生变化的现象和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探究“二次函数图像”时,利用多媒体动画创设实验情景:①在屏幕上模拟“将篮球向斜上方抛出至下落”的过程中,篮球运动的路径所画出的一条弧线,称之抛物线,就是二次函数的图像,学生形象地领会和深刻地理解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就是抛物线。②利用flash技术制作动画,控制和分解图像的形成过程、将图象在坐标系中任意地移动,图象所在位置就自动生成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呈现出图象与关系式的对应,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形象地理解了“二次函数的图像与二次函数关系式”的对应关系,获得了高品质的教学效果。
再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等知识后,测量建筑物、树、旗杆的高度,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性问题。新课开始时教师可通过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通过“古代如何测金字塔的故事”引入课题启发学生探究:2600多年前,埃及有个国王,想知道己经盖好的大金字塔的确实高度,请到了著名的学者泰勒斯来解决这个问题。泰勒斯选择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在国王、祭司们的面下,举行测塔仪式。当泰勒斯确知他自己的影子BC己经等于他的身高AC时,发出了测塔的命令。助手们立即测出了金字塔的阴影B'C'的长度(如图),接着泰勒斯由金字塔的高A'C'等于B'C'的长度,十分准确地测出了金字塔的高度。教师问“泰勒斯为什么可用这种方法测出金字塔的高度?当影子与身高不相等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塔高吗?”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熟练地应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三种解决的方案:①如图,当一个同学的影长BC等于他的身高AC时,测出旗杆影长B'C'就等于旗杆高度A'C'。②测量出同学的身高AC、影长BC、旗杆影长B'C',利用相似三角形比值的性质得到AC﹕A'C'= BC﹕B'C'计算出旗杆A'C'的高度。③测量出∠ABC的度数和旗杆影长B'C',根据tan∠A'B'C'= A'C'﹕B'C'计算出旗杆A'C'的高度。
三、利用生活实例,点燃思维火花
新课的引入与展开,“导学”至关重要。“导学”的中心在于引导,做好引导能有效地促进思维状态的转化。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就会引发学生解疑的要求。
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创设思维情境:①课前让学生回家调查“父亲或母亲的手机用什么卡,这种卡怎样收费?父亲或母亲的手机3月份话费多少?”②上课时先让学生展示调查情况,再对各种卡进行比较:“全球通”每月基础费10元,每分钟0.4元;“超灵通”每月基础费17元,每分钟0.2元。③通过计算分析使用哪一种卡合算。
用“全球通”卡所交的话费y1元与x分钟的函数关系式为:y1=10+0.4x,用“超灵通”卡所交的话费y2元与x分钟的函数关系式为:y2=17+0.2x。
引导学生把调查的时间(即x的值)带入上述两个函数关系式中求得答案。
由y1>y2解得x>35,当一个月的通话时间多于35分钟时选择“超灵通”卡更合算。
由y1 由y1=y2解得x=35,当一个月的通话时间等于35分钟时选择“全球通” 卡与 “超灵通”卡费用一样。 由于是学生生活中的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设思维情境,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同化和自我体验的检测,从中反馈出的信息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课堂练习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教师要创设课堂练习的思维情境,有选择性地安排课堂练习。一是通过“制错找因”,创设思维情境,根据所学内容选编一些选择题或判断正误题,要求学生分析错误原因,进行正确的解答。二是编选变式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编选的课堂练习要体现思维的层次性,先直观后抽象,由浅入深。四是编选开放探索性题,给学生提供展示思维能力的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堂课小结对于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有着重要意义。①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它能使一堂课所学的知识体现出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初步形成认知结构。②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③小结能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升华学生的思维。④小结可以把课堂所学的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在课堂小结中的作用。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的新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数学问题的本质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