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支教工作
2020-08-14曾敏
曾敏
2019年10月,在佛山市扶贫办和佛山市教育局的组织下,笔者一行26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柔性支教工作。支教地点是四川省凉山州的各个贫困县,如布拖、越西、美姑、甘洛、盐源、木里县等。笔者在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专业课教学。在这段时间里笔者一边工作一边反思,认为支教工作可以更加积极有效地优化。下面笔者从问题、对策及展望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支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1.支教的初衷带有功利性或强迫性
发达地区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缺乏去山区学校支教的主动性。大部分支教教师由于山区学校条件艰苦,尤其是受到交通不便、支教时间跨度大、对家庭照顾不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都不愿意去农村学校支教,但是迫于政策、行政等方面的压力不得不接受安排去支教。
经过访谈一些支教教师,笔者了解到,城镇教师往往迫于行政压力或自身利益而被动教学,失去了积极性,只停留于制度化层面的交流。并且,大多数支教教师为一线普通教师,教学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常常令他们难以真正“安心”教学。
其次,由于不少評优政策将支教经历作为评选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有一部分的支教教师去贫困地区支教只是为了符合政策的规定,带有功利性目的。
2.支教教师的角色定位有违政策文件
受援学校没能很好地领会支教政策的意图,只是把支教教师当作一名普通的教师给他们安排教学任务,甚至将他们看作备胎的角色,哪里有需要就让他们去哪里顶替。支教教师指导、引领、带动受援学校教师发展的作用微乎其微。访谈中,有几位支教教师用“顶坑”来形容他们在受援学校的处境,学校缺哪门课的教师就安排他们去上哪门课,存在“教非所学”的问题。
3.支教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考核机制
根据相关政策,支教教师在支教期间不转人事关系,这就导致原属学校由于距离、无直接利益关系等因素疏于对支教教师的管理。而受援学校因为支教教师的人事关系等不在本校,始终以对待客人的方式对待支教教师。因此,对于支教教师的管理就成了看似两边都管,其实两边都不管的局面。支教教师在这种无人管理的环境下,虽然没有了压力,但也失去了归属感。
骨干教师是在城市学校激烈的竞争中锻炼出来的,支教教师的管理漏洞使得他们没有了来自上级和竞争的压力,导致教学活动以“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谈到支教结束的考核问题时,支教教师们均表示考核只是“走形式”而已,考核标准也很模糊,支教结束后既没有总结性的大会也没有报告会,缺乏仪式感。一位支教教师表示:“我本来还想着把自己这一年的支教经历回去分享一下,结果回去之后好像也没有人关心这个事情,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二、解决支教工作问题的对策
1.建立灵活的选派制度
首先,需要严格按照支教政策规定的教师自愿报名的程序进行选拔,尊重教师的个人意愿,同时积极鼓励引导教师参与支教工作,实现个人价值。其次,拓宽选拔范围。例如把选拔的年龄条件放宽,甚至可以安排身体状况好的退休的优秀教师参与。一方面,优秀退休教师身上所具备的丰富的教学经验正是山区学校发展所亟需的,参与支教能够有效提升支教水平;另一方面,他们的热情投入弥补了强行抽调骨干教师支教对原有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
2.认真解读政策文件
首先,帮助受援学校领导进行政策的解读。通过宣传培训解读文件的目的就在于克服山区校长对骨干教师“不敢用、不会用”的问题,支教教师只有在受援学校校长提供良好平台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议以让支教教师在学校或教研室挂职或是委派一个专项工作等形式给他们提供发挥和拓展的平台。
其次,对选拔出的教师进行支教岗前培训,强化支教教师的使命感。一方面,培养他们作为骨干教师在受援学校发挥作用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支教是通过自身努力促进受援学校的长足发展,使支教教师明白支教的职责、内容、目标;另一方面,培训他们作为骨干教师在受援学校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将自身好的经验、方法等传授给受援学校,通过集体备课、师徒结对制、一帮一等各种传经送宝的方式,使他们尽可能在受援学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健全支教的管理与考核机制
教育局统筹管理是支教效果的重要保证。例如,受援地教育局可以把支教教师当成“种子”,定期将当地相应学科的教师聚集在一起进行线下培训交流,尤其是稀缺、薄弱科目的教师,可以建立学习型组织。这种自上而下的发动是一种双赢的管理模式,从总体来看,有利于促进受援地教师集体实现专业发展;从局部来看,上级的重视也会促使受援学校惜才、爱才,重视支教教师在本校的引领作用。对支教教师的考核方面,需要逐步建立相关考核标准,使对支教教师的考核有据可依。另外,考核主体也应该遵循用人主体考核的办法,即谁使用,谁考核,厘清支教教师考核的责任主体。
三、对今后支教工作的展望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防控需要实行“停课不停学”的网上教学工作。此次开展的线上教学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甚至根据教学需要由教育部门组织优秀骨干教师适当新录一些网络课程作为必要补充,使各校共享优质资源。由此,笔者认为把在线支教这种信息化教学的模式引入支教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线支教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教方式,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为教育资源缺乏的贫困山区学校带去宝贵的教师资源,其长期性、延续性大大弥补了传统支教的不足,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缺乏的现状。对于在线支教项目的发展,笔者有以下建议。
1.扩大受众群体
“在线支教”的应用对象不只是学生,也可以是山区的教师。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教师资源缺乏,以英语教师为例,与传统的线下支教相比,在线支教平台的建立让英语培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节省了人力物力,让偏远地区的英语教师足不出户就能免费学到纯正、标准的英语。这不但能够有效缓解当地教育资源的短缺问题,还解决了传统支教不能常态化、固定化的问题。基于这个现状,把支教的受众群体从学生群体扩宽到教师群体显得很有必要。
2.采用柔性支教,弥补在线课堂的互动性
柔性支教是指在1~3个月的支教时间内,支教教师可以通过进行实地走访学校与学生建立感情关系,促使其在课堂上能与学生进行高效的互动。
总而言之,建立灵活的选派制度,认真解读实施政策文件,健全支教的管理与考核机制,线上线下支教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一定会让支教工作更加有效、高效。
实习编辑吴沚洋责任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