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乡镇初中学生阅读力的培养

2020-08-14谢郑秋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

谢郑秋

摘 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与以往各版的语文教材相比,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突出了“读书为重”的特点。作为一线老师,不离其宗的是“抓读书”。因此,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阅读力就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卢筱梅名师工作室”开展统编教材使用情况的课题研究,由于2018年秋季学期起在防城区那梭中学支教一年,担任该校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所以对乡镇中学使用统编教材的情况以及学生阅读状况等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思考。基于此,对培养乡镇初中学生阅读力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统编教材;乡镇初中;阅读力

一、阅读力的内涵及其对乡镇初中学生成长的意义

温儒敏教授指出:语文教学应把学生的阅读放在首位,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阅读力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积极阅读的良好习惯。伴随着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推广,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力已成为初中生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初中生阅读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对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阅读力的培养对于乡镇中学生各方面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人格精神,陶冶情操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乡镇中学地处偏远地区,学校组织开展的活动相对单一,学生及家长见识有局限,加上置身网络时代,从手机游戏到短视频,从肥皂剧到搞笑剧,学生所受的诱惑五花八门,很多学生根本不愿意去阅读,在乡镇中学里面,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爷爷奶奶教育不了,他们的认知水平有所欠缺,成长缺乏关爱,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积极的阅读可以填补这一空白,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乡镇中学生的思想及日常行为,使其道德思想、人格精神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乡镇初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卢筱梅名师工作室”自2017年12月起,分别到防城区扶隆中学、江山中学、那梭中学等乡镇中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和课题研究,对这三所学校不同年级的师生展开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到我区乡镇初中学校学生的阅读现状虽不是一片荒芜,但仍不容乐观。

(一)师生阅读的观念的偏差

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影响,成绩排在第一位的观念仍占主导地位。学生为了考试、升学而读书,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渐渐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尽管统编教材已深入推广,但不少师生还是走老路,把实用价值看成是阅读学习的唯一价值,不愿多读书,不愿阅读整本的書,教科书上要求阅读的名著也极少读完,临考试了才做提纲式的阅读,甚至不读。在教学方面受应试教育所影响,学生学习压力日益倍增的情况下,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力,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就显得十分艰难。

(二)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的影响

笔者在那梭中学支教一年的时间里走访了不少学生家庭。很多家长表示愿意给孩子买课外书籍,但不知道该买什么书,去哪里买,他们认为这应该是学校和老师该管的事。农村家庭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低,工作繁忙,不会帮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也很难在家中营造适合阅读的氛围,无法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学生阅读的态度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学生对阅读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性。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经常性的课外阅读,较多的是“偶尔读一下”“老师要求就泛泛读一下”“老师没有提到的,也就事不关己”。对于阅读,在他们看来,无疑是浪费时间,没什么用,有时间,他们更多的是愿意去球场打球、玩耍。农村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比较懒散,他们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了教学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力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四)学校层面以及语文教师的问题

乡镇中学的阅读环境虽不及城区学校,但实行教育均衡发展后,想读书却无书可读的现象不再出现。然而大多数乡镇中学对学生的阅读仅停留在提出建议的层面,没有程式化的要求,没有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更重要的一点,可能是教师本身缺乏对于阅读的重视。在当今社会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老师更注重应付考试的课本知识,而忽略课外扩展阅读的学习,更没有意识到阅读力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学校环境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也就形成一种以考试为目标的学习,很难激发积极阅读的兴趣,不利于阅读力的培养。

三、培养乡镇中学生阅读力的几点建议和做法

(一)转变语文教师的观念和行为

有位教育行家这样讲过:教育最可怕的事情是不阅读的老师教学生阅读,不写作的老师教学生写作。语文老师若不读书,若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那么他指导学生阅读就是“无米之炊”,统编教材对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老师首先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老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那种一次教育终身享用的一劳永逸的教育观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格格不入。我们不仅要读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方面的书,还要读读文史哲方面的知识性读物,读读名著,既丰富阅读量又及时更新知识,教科书上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籍,语文老师都要先读才能指导学生阅读。

(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需要培养,它源自合适的阅读内容和恰当的方式方法。在阅读内容上,教师要做引路人,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以七年级下册为例,在教学了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一文后,学生可能对探险比较感兴趣,适时推荐阅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在学习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后,如果学生对科幻小说比较感兴趣,就适时推荐《基地三部曲》,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利用周会课、墙报、手抄报等形式向学生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用全校师生会议和家长会的机会,强调阅读的重要意义;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团课,在教室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细节决定成败,阅读改变细节”等,通过各种形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建立班级图书角,丰富阅读资源

乡镇初中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学生家庭中藏书量十分有限,但全区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后,乡镇中学图书室藏书达到人均40本,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以班级为单位设立图书角,向学校图书室借书,每两周更新一次。笔者在支教期间也曾动员所在学校市七中的同学为那梭中学八年级同学捐赠书籍283本,基本解决了学生无书可读的问题。

3.开展系列活动,形成读书浪潮

以班为单位开展“语文课前三分钟诵读”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定期举办朗诵、演讲、讲故事比赛,手抄报评比;由学校团委牵头开展“书香满校园”读书征文活动。让学生在丰富而有趣的活动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形成人人爱阅读,书声满校园的读书浪潮。

(三)鼓励阅读的多样化

乡镇初中学生有自己的语文生活,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比较局限,对书籍的需求与城区同龄孩子相比更要求通俗易懂、知识性和趣味性并在。因此,除了课标要求阅读的名著外,要允许他们看一些“闲书”,如《爱的教育》《良好心理的自我培养》以及《奇谋妙计》等一些故事类的书籍,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扩大阅读面的需求。语文老师可根据班级实情开出一份足可以供学生大量阅读的大书单,让学生有足够的阅读空间。

(四)开设阅读课

每个年级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列入课程表,让阅读程式化。阅读课由语文老师负责,师生共同阅读,教学相长。

(五)加强阅读指导

统编教材注重往课外阅读的延伸,构建了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教师需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上好教读课,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自读,鼓励学生丰富课外閱读。

1.由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以教材的单元教学为板块,在课内搭建好课外阅读的平台,根据单元的阅读主题为学生推荐同一主题的其他篇目,或者同一作者的其他篇目。乡镇中学生大多有过《一棵小桃树》中相类似的童年经历,推荐他们课外阅读贾平凹的《平凡的世界》比较合适。

2.善用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包括创作的背景、内容的简介、阅读建议、精彩片段以及对这些片段的点评,是兴趣导入的“抓手”。农村的孩子阅读量比较少,小学阶段的阅读除了课本文章,也就那几篇童话故事。名著导读有利于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世界名著,教师借名著导读这个平台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喜欢的名著,把学生引入阅读的大门,这样的阅读比较放松,近乎惬意,学生不会因为枯燥而半途而废,反而会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

每个学生都要有一本读书笔记,这本笔记力求精美。读书笔记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板块:摘抄、批注、阅读体验;也可以不拘一格。每周检查一次,每学期评比一次。

(六)注重阅读评价

将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阅读过程中。

建立个人阅读档案,随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表扬或督促;每周检查一次读书笔记,每学期评比一次,树立榜样,分享好的阅读经验;不定期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如主题演讲、讲故事、读书征文活动等;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知晓学生在校的阅读情况。

另外,课后多跟学生交流,比如,可经常到学生宿舍看看他们的内务,了解他们的课余生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要求他们课外有时间多阅读,借此机会跟他们讲讲名人读书的故事和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例子,鼓励他们勤奋读书,积极阅读。同时要求家长在家要时常督促学生学习,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督促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力。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4个特点和9个建议[EB/OL].http://news Zxxk.com/article/745050.html,2017-08.

[2]杨春龙.关于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EB/OL].http://www.docin.com/p-332185237.html,2018-07-01.

[3]李燕芳.浅谈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7(9).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
脱离“拼音”拐杖,突破识字难关
“分角色朗读”的七大策略
用德滋润儿童心灵,用法护佑儿童成长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